任鸿隽谈教育/名家谈教育

任鸿隽谈教育/名家谈教育
作者: 任鸿隽
出版社: 辽宁人民
原售价: 22.00
折扣价: 14.40
折扣购买: 任鸿隽谈教育/名家谈教育
ISBN: 9787205080990

作者简介

任鸿隽(1886—1961) 毕业于上海中国公学,1908年赴本留学。1911年武昌起义后归国,任孙中山临时总统府秘书。袁世凯窃国称帝,愤而弃官去美求学,获得康乃尔大学化学学士和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硕士学位。1918年回国,1935年担任四川大学校长,后任 专门教育司司长、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干事长。妻子为“五四”女作家陈衡哲。

内容简介

科学研究 ——如何才能使他实现 在本杂志(《现代评论》)里,孟和先生曾一再的 讨论科学研究。他的第一 篇文章是说科学研究的重要及其与一个国家生存的关 系。第二篇文章是说怎样 的才可称为科学家,并如何才能使科学研究实现。这 个问题甚为重要,不幸我 们的教育界、言论界,很少人加以注意。这种不注意 的结果,就可以发生相反 的言论。我们不常常听见老一辈的人,说什么西洋文 明破产;什么科学的结果 不过得到衣食住的物质文明一类的话吗?我们不又常 常听见现今的少年们打着 “打倒智识阶级”的旗号,大骂“帝国主义的物理化 学”吗?在我们看来,这 两种人的意见,都犯了两重的错误:第一是不明白科 学的本身,第二是讨论的 自相矛盾。 怎么说不明白科学的本身呢?说科学是物质文明 的,好像科学就是饱食美 衣、骄奢淫佚的代名词,同中世纪的欧洲人以研究科 学就是与恶魔结了同盟一 样的见解。其实科学虽以物质为对象,但是纯粹的科 学研究,乃在发明自然物 象的条理和关系。这种研究,虽然有应用起来以改善 衣食住的可能,但在研究 的时候,是绝不以这个目的放在眼前的,我们不记得 法勒第把他的磁电发明在 英皇面前试验的时候,当时的财政大臣就问他有什么 用处。这个答案,不但当 时的听众不晓得,就是法勒第自己也不晓得。但是他 仍旧要研究。由是可知他 研究的目的,并不在物质的享受,而在精神上的满足 。换一句话说,科学研 究,只是要扩充知识的范围,而得到精神上的愉快。 这种精神,可以说是物质 的吗?至于利用科学的发明,而得到衣食住的改善和 物质的享受,乃是科学的 副产物,而非科学的本身了。科学既然不过是人类智 识范围的扩充,天然奥窍 的发展,当然与任何主义都不发生关系。我的意思, 是说大凡真正的学术,都 有离开社会关系而保持真正独立的性质;要发生关系 ,与任何主义都可以发生 关系,要不发生关系,与任何主义都可以不发生关系 。所以我说以科学为衣食 住的文明,和骂科学为帝国主义的,都是不明白科学 本身的说话。 怎么说讨论的自相矛盾呢?我们晓得人类既要生 活,就不能不有衣食住, 既有衣食住,则恶的衣食住,自然不如好的衣食住, 这是谁也不能辩驳的道 理。我想以改善衣食住为科学罪状的,不外乎两个理 由:一是衣食住可以不必 改善,二是衣食住改善之后,于人类有不好的结果。 关于第一层,我想主张的 人,必定在衣食住方面,能够去好就坏,舍善取恶了 ,但事实上我还不曾找出 一个例子来证明这个话的不错。关于第二层,我以为 一个人的平生,仅仅在衣 食住上面用工夫,固然不可,但把衣食住改善了,解 放了人们的精力与心思, 使他向学问美术一方面去发展,却是极其可贵的事体 。我不相信衣食不完,救 死不暇的人们,能有在学问上艺术上贡献的可能。我 们看看西方文明的国中学 问的发达,出版物美术品的繁盛,可以知道是衣食住 改善后的结果。所以衣食 住的改善,并不是恶,但不晓得利用衣食住改善的结 果,乃是人们的愚蠢罢 了。至于高唱打倒帝国主义的同时又高唱打倒智识, 废除学问,这无异自己缚 了手足去打老虎,其矛盾的程度,更显而易见了。 以上所说,不过是说到科学研究,联想起来的几 句话,与本文的大意,没 有什么重要关系。本文所要讨论的,乃是如何能使科 学研究实现的一个问题。 关于这一层,孟和先生在他的第二篇文章里面曾经提 出“急速的将这些位萌芽 的科学家聚在一处,使他们慢慢的造成真正科学家” 的一个办法。但是如何才 能把这些萌芽的科学家聚在一处,孟和先生却不曾说 到。我这一篇继续讨论的 小文,正是要想对于这方面贡献一点意见。 我们晓得科学研究的进行,至少须有两个要素: 一是研究的人,一是研究 的地方。现在先从人的一方面说起。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