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思辨录

文明思辨录
作者: 冯天瑜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
原售价: 99.00
折扣价: 63.40
折扣购买: 文明思辨录
ISBN: 9787568089289

作者简介

冯天瑜(1942-),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历史学部委员。从事中国文化史、中国近代史研究,著《中华文化史》、《中华元典精神》、《明清文化史札记》、《“封建”考论》、《辛亥首义史》、《张之洞评传》、《中国文化生成史》等,结集《冯天瑜文存》(20卷)陆。于《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中国近代史》等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曾获中国图书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作者奖、汤用彤学术奖、出版政府奖等。

内容简介

历史学研究工作,不仅应局限于搜集史料、还原史实这类技术性工作。昔人有史意、史识、史学、史法诸说,立足于史实基础而“通古今之变”,得出方法论乃至于规律性的启示,是史学研究的大境界,冯天瑜先生数十年来的文化史研究在这些方面有杰出贡献,并抚今追昔,关注当下,并于当下出发,对中国社会进行前瞻,此当其“文明思辨”之宗旨。 《文明思辨录》一书近四十万言,分关键词、盛世危言、文化生态、学海探航、学人剪影、学思回眸六部分,涉及领域有历史文化语义学、中国文化的近代转型、制度文化的古今沿革、文化生态的现实危机等诸多领域,所收录文章,代表作者多年来在该领域的筚路蓝缕和深沉思索。2013年作者出版的《中国文化生成史》“结语”部分,冯天瑜先生列出了十项问题,谓之“文化前瞻”,包括中国富强和民主尚在进行时、“中国世纪”应当缓议、逾越“中等收入陷阱”、超克人口-资源失衡瓶颈、跻身“核心创新国”、惩贪治腐、打破利益固化藩篱、防止族群撕裂、提升民国精神、开展文明对话等。这些问题都是他晚年一再强调的学术切入点。应该说,《文明思辨录》的主题线索,正是延续这十项问题而来,是近十年来作者不断研精覃思的最新成果。 如著中有关“制度文化”的探讨,冯天瑜认为,“周制与秦制”是中国古代史上长期互渗、互动的两种国家制度,儒家和法家的学说是这两种国家制度的思想基础。而且“三千年周制与两千多年秦制未成明日黄花,若干变异着的要素仍与吾辈共生同行。” 此前,作者曾在《“封建”考论》(2006)《中国文化生成史》(2013)等著作中已略涉此题,本书中收录的有关文章,论述更为系统,并超越了学术界某些“非此即彼”的认识局限,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启示意义。 本项目策划于2021年4月。20世纪80年代以降,冯天瑜先生于文化史研究领域开启风气,贡献殊伟,曾撰著文化通史、文化断代史多种,影响深远。多年来,冯先生覃思研精,笔耕不辍,于文化史研究理论问题、方法学问题以及众多前沿问题多有深入研讨,长篇短论,均有独到创见,并其以解答“何谓文明”这一重要理论问题。今次将历年来冯先生有关论作进行系统分类结集,并首次收入近年新作二十余篇,具体包括盛世危言、文化生态、制度考辨、学人剪影、学思回眸六部分,涉及历史文化语义学、中国文化的近代转型、制度文化的古今沿革、文化生态的现实危机等诸多领域,所收录文章代表作者多年来在该领域的筚路蓝缕和深沉思索,其中多篇为冯先生在“庚子大疫”期间对当下文明与生态问题的忧思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