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诗路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千年走一道 李治本 千年古道,锦绣江山。 这是江山人用来推介自己家 乡的情怀美语。一条古道, 何以让江山人如此铭心和自 豪? 这条古道,穿越仙霞山 脉,俗称“仙霞古道”。始于 汉、唐,兴于宋,盛于明, 鼎盛于清。绵亘几百里,形 势雄伟,无与伦比。 月影婆娑,笼罩着青石 光亮的弯弯古道;凛冽夜风 ,裸露深埋千年的沧桑。古 道陌殇,寂寥风烟,走过千 年,一路缠绵悱恻,不乏风 花雪月。 我已不止一次踏上这条 旷古绝唱的古道。时光的印 痕,让我一次次回望,一次 次思索,一次次难忘!仙霞 古道,究竟是条什么样的古 道?——萦绕心头! 一 每条古道,都有自己的 起源和发展,都有自己的历 史和律动,都有自己的形象 和个性。 仙霞古道,绵延了千年 ,是历史的见证,也是历史 的延续,更是未来的憧憬。 伫立清湖码头古老的青 石板上,任劲风吹拂。我不 知道,风从哪个方向吹来, 只知道那奔涌的须江水,由 南向北滚滚而来。无尽的水 ,最终汇人钱塘江。毋庸置 疑,这里曾是浙江进入福建 的最后一个可通行大帆船的 码头,是钱塘江航线最南端 的始点,也是来自京杭大运 河船舶的东南端的终点。 知道仙霞古道的人,定 然知晓清湖。它是仙霞古道 重要的物资转运站和始发站 ,也是古道的起点。从这里 走向福建浦城的观前,又从 福建浦城的观前回到这里, 千余年轮回,岂止朝朝暮暮 ,实乃繁荣昌盛一时之地。 据清代李霨《发江山》 诗云:“遥市辏商舶,有里 日清湖。”当时,清湖有造 船厂十四家,船篷厂五家, 船一千多条,货运竹筏不计 其数。大大小小的船只、竹 筏,浩浩荡荡,似千军万马 ,蓄势待发。 船只是运输工具,码头 是货物装卸点。沿江周家巷 码头、盐埠头、浮桥南埠头 、半爿月亮码头等众多埠头 ,星罗棋布,孕育了绍兴商 帮、徽州商帮、江西商帮、 福建商帮,他们经营着丝绸 、布匹、药材、瓷器、茶叶 ,还有粮油、桕脂、禽蛋、 生猪等。每个码头,装卸的 物资不同,装载量也不一样 ,仅江西商帮经营的绸布, 月吞吐量就在三千匹以上, 兴盛了数百年。 轻步江边,闻听当地百 姓聊着码头的故事,连日的 暴雨,将清澈的江水冲刷得 浑浊起来。坐在岸边,心无 杂念,凝望着每块石阶,每 道砖墙,每栋老屋,每个巷 尾,两旁的店铺,空空的老 街,一切显得寂静无华。 时代更迭,社会变迁, 昔日欣欣向荣的清湖码头, 是思古水陆交通的好地方。 此情此景,我难以想象,当 年这个地方,曾是百船千帆 、万商云集、客流南北、人 声鼎沸之地。 我一直在想,清湖码头 有一天会得以开发。恢复码 头,流通商贸,让沉寂久远 的古街喧闹起来,让消失殆 尽的船只重回清湖,重拾昔 日的繁荣,带动江山文化旅 游发展,让一个文化积淀深 厚的古镇大放异彩。这是对 清湖古镇向往的夙愿。 清湖古镇,千年沧桑, 一切都是淡远的,一切都是 喧嚣后的寂静,不光是强大 的,是温柔的,也必然是蕃 昌的。 重观古镇,心中多了些 许感慨。古镇商旅的悲欢, 历史风雨的序幕,无不魂牵 于心。无数北往南来的人, 甚至用尽一生的气力与梦想 ,行走在苍茫天地间的古道 上。 岁月洗不净历史的铅华 。我宁愿这古镇皈依,或是 涅槃!把自己想象成千年古 道上的一份子,用丈量的脚 步,填满时代的沟壑。 二 从清湖码头起步,我们 沿着仙霞山脉弯弯曲曲、盘 旋而上的古道,越过峰巅, 跨过石桥,穿过丛岭,涔涔 的汗水滴落于无声的石阶, 留下点点印迹。 仙霞古道,又称江浦驿 道,浙闽官道。是京(城) 福(州)驿道极其关键的一 段,史称“八闽咽喉”“东南 锁钥”,是兵家必争之地, 又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陆 上运输线。 古道隘处,仅容一马。 岭愈陡峻,登临奇旷,蹊径 回曲,步步皆险。如此艰险 的数百里古道,货物全靠强 壮汉子肩挑。挑夫每人一般 肩挑七十五公斤,凌晨从清 湖出发,到终点站浦城县城 ,约走四天,歇三个夜。他 们头戴竹笠,脚穿草鞋,打 着绑腿,披星戴月,风雨兼 程,使用的硬木扁担、担拄 和箩筐,都是经官方注册过 的。 一年年,一代代,十万 挑夫用扁担和草鞋、青春和 汗水,挑出了这条繁盛的物 资运输线,连接海上丝绸之 路,将古道北端的出口物资 以及灿烂的吴越文化,输向 遥远的孟加拉湾、阿拉伯海 ,乃至地中海彼岸。 古道寄托着一代代挑夫 、行旅人的悲欢喜乐,落寞 啖愁,凝结着人类从远古走 来的足印。 我们登临仙霞关,由关 北上岭,关南下山。 仙霞关,因山成堑,因 势设关。虽历尽无数战事, 至今仍存有关门四重,分别 称一关、二关、三关和四关 ,均以毛石和大形条石砌筑 ,关门成拱形,门顶井栏通 天,关关相通,关关相护, 又关关相险。当年黄巢举兵 扼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1942年,日军大城户兵 团猛攻仙霞关,企图进入福 建,国军凭着天然屏障,持 续十天的激战,击溃日军。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