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河
作者简介
余秋雨,一九四六年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桥头镇。一九六八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文学系。一九八六年获“***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历任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院长,上海市委咨询策划顾问,并被选为“上海十大高教精英”。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写作《文化苦旅》等文化散文,辞职后*以亲身历险考察**外各大文明为人生主业。其《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等著作,开启一代文风,长期位居**华文书畅销排行榜前列,已被**为目前全世界各华人社区中影响力*大的作家之一。 二00四年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大学、《中华英才》编辑部等机构选为“中国十大艺术精英”和“中围文化传播坐标人物”。
内容简介
一部小说能不能在**时间吸引*粗心的读者, 关键在前两页。因此,很多作家常常以强刺激的场面 开头,再绕个圈子说回去。 这部小说不这么做,一上来就平铺直叙。如果有 些读者不想看下去了,那就应该离开,我鞠躬相送。 只因为故事发生在古代,不能不把背景交代一下。交 代总是枯燥的,而枯燥又常常掩盖着精彩。 但又不能交代得太多,以免让留下来的读者从艺 术的云层跌落到历史的泥滩。 地点在中国南方,那里有一条大河,穿越很多密 林、峭壁、险滩,却依然洁净。人们还没有靠近河岸 ,就能闻到一股强大的生命气息。 在中国古代,大家信奉“父母在,不远游”的儒 家伦理,**又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因此在河 流上很少有远行的船只,永远是波阔浪静、人迹杳然 。 千百年来,朝野推崇的远行,仅是三年一度的科 举考试。科举考试,是全国规模的文官选拔制度。这 也是中国男子企求发达的**出路。任何男子,只要 通过一场文化考试,就能担任各级官员。否则,只能 埋首耕稼,老死乡间。这一来,很多男子的毕生精力 ,就是拼考试,一直拼到人不像人。因此,这三年一 度的远行,既是一种全民的梦幻,又是一种全民的荒 诞。 这种为考试而发起的远行,也可以走陆路。但陆 地上山崖太多,匪贼太多,因此多数选择走水路。 那连绵的书生风帆带出过多少故事?实在不能尽 数。**故事的起点,是两位老太太。一位是戚太太 ,一位是胡太太,都因为辅佐丈夫抗击海盗有大功, 被先皇颁封为“诰命夫人”。现在,两位丈夫和颁封 的先皇都已不在人世,她们只在享用来*无多的尊荣 。 回顾平生,她们只有一件事不痛快,那就是没有 机会显示她们的文化等级。 “凭什么科举考试只考男子?如果允许女子参试 ,你我会是什么模样!”这是她们晚年*常发的抱怨 。 有一次,胡老太拿到了近几届状元试卷的抄本, 看完哈哈大笑,说:“这是九州上下**名?连天地 也要嘲笑华夏无人!” 她坐轿换船,找到了戚老太,几经商议,决定举 办一次“淑女乡试”,范围就在她们所在的两府之内 。 “淑女乡试”,既违背了男尊女卑的祖训,又冲 撞了科举考试的铁则。但她们的身份使她们有资格这 么做。在中国古代,不管在什么场合,老祖母出来, 天摇地动,何况还是“诰命夫人”。 这次“淑女乡试”,经过三轮筛选,终于让一个 叫孟河的女孩脱颖而出。 有了这个结果,胡老太又有了新主意。她先让手 下的女侍去看看孟河长相如何,得到的回答是**出 色。于是,她决定要在闹市区搭台展示,为淑女再争 风光。 戚老太魄力*大,她通知胡老太,把两人年轻时 *喜爱却又不敢穿的服装裙袍各选十套,让孟河一次 次穿上现身。 由于“淑女乡试”本来就牵动远近,再加上这次 丽服展示的预告,可以想象,那天的盛况会是多么惊 人。这可能是整个中国历**少有的选美典仪,而典 仪的主角只有一人,那就是孟河。 两位老太太很满意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她们只 觉得台下的一声声欢呼都与自己有关,因此还不时地 露出苍老的羞涩。像天下的一切女性一样,一羞涩, 就会红着脸偷看旁边的女人。两位老太太在相互偷看 中重新想起了自己的年龄,才不再羞涩。 台下民众没有注意两位老太太,让大家感到满意 的是,**在台上看到了梦想中的女神。很多妻子都 在防范着丈夫灼热的目光,而自己的目光却比丈夫* 加灼热。 据一位算命先生说,从那天起,两府之内大批的 公子、才子、浪荡子,全都成了傻子,也就是经常把 孟河挂在嘴边的傻子。 她究竟是谁?家在哪里?有无婚配?……这一连 串的问题,连*有修养的男子都在捉摸。 两府之内,本有媒婆三百五十多人。几个月下来 ,她们家的门槛快要被踩平了。但是,几乎所有的媒 婆都找不到孟河。托媒的男子一次次久等无望,使得 那些媒婆也只好直言自己无能为力。 只有一个姓郝的媒婆,在多方打听之后,从一个 卖柴老汉的粗粗描述中听出了一些端倪。她顺着那个 老汉的指点,经过半个月的蹲守,确认了那扇小院的 门。 孟河和母亲,住在河边的一个小山村里。父亲在 孟河出生那年坐船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但一去整整 二十年,再也没有回来。就在一个多月前,母亲突患 重病离世,现在孟河**是单身一人过*子了。 孟河的母亲去世,郝媒婆是知道的,她还帮助料 理了后事。但她知道,治丧期间**不能做媒。按照 当地风俗,丧期以“七”为计算单位,到了七个“七 ”,也就是四十九天,丧期就满了。所以,第五十天 的那个晚上,郝媒婆来敲孟河的门。 事情实在是很急了,她带来了一群新的追求者。 四十九天丧期囤积下了一大批,而这群人*特殊,明 天就要搭船到京城赶考。 那个时代的中国男子,*高的人生理想是两项: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也就是娶到一个好妻 子,考上一个好位子。这两件事,*好都在年轻时一 起办妥,两全其美。因此,他们都想在上船前见见孟 河。先让孟河选,再让朝廷选。 **晚上,他们已经把明天出发的行李打好了, 跟着郝媒婆来到了孟河的山村。 郝媒婆是这一带**的“社会活动家”,与上上 下下、前后左右、各家各户都搭得上话。她年龄并不 大,才三十多岁,但为了展现老成干练,却在头上包 着两片黑布束,走路时胖胖的身躯喜欢扭动,说话时 沙沙的嗓音显得诚恳。 P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