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焦虑心理学

反焦虑心理学
作者: 夏海|责编:廖静
出版社: 江西美术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23.40
折扣购买: 反焦虑心理学
ISBN: 9787548075844

作者简介

作者介绍: 夏海 80后,海军退役,心理学资者爱好者,自媒体人,善于发现生活中容易被忽略的细节,不鸡汤、反说教,用细腻的笔触,描写动人的故事,助力每一位读者都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本书从作者自己的感受和经历出发,既有理论知识,又结合大量案例,深入浅出,对反焦虑做了心理学方面的解答,是一本干货满满的治愈手册。

内容简介

是真焦虑,还是压力大? 临近春节的时候,几乎每个同事都无心工作,都想尽快放假,回家与家人相聚。所以,那时候每个人的脸上都是充满期待和幸福的。 有个同事除外,我在他的脸上看到的是满满的焦虑。并且,这股焦虑随着假期的来临变得越来越浓重。 我和这位同事闲聊,我提及他最近状态不太好,表现得有些焦躁。他没有一丝犹豫就点头认同了我的话,很显然,他也知道自己最近的负面情绪波动很大。当我询问他缘由时,他告诉我他不想回家过年。 他今年30多岁,没有结婚,也没有对象。每年春节回家,他有着所有大龄未婚青年的烦恼,就是被家里人催婚。然而,他认为婚姻是一辈子的事,如果随便找个人结婚,这是对婚姻的不负责,再说,他也担忧结婚后,未来的婚姻生活不幸福。所以这些年,他一直要求苛刻,迟迟没有结婚。 当他告诉我,他的烦恼和情绪上的消极,是压力太大导致的时候,我是不认同的。事实上,我认为他的烦恼与消极是焦虑造成的。 焦虑和压力很像,都能使人产生焦虑的表现,譬如在行为上,都会使人有表情紧张、来回走动、小动作增多的表现,都能造成疲劳、头晕、恶心、出汗、胸闷等身体不适。但本质上,两者是有差别的。 焦虑是一种心理障碍,它最终能演变成恐惧或其他的心理问题,而压力并不属于心理障碍,它无法使人产生心理等方面的问题,更多的是对生理上的影响。 焦虑和压力的产生都是有诱因的,来自生活的方方面面,譬如求学、工作、情感等方面,不同的是,焦虑的诱因往往是对未来虚无缥缈的担忧和恐惧,而压力则有一个明确的诱发原因。 焦虑作为一种情绪,能够长时间地跟随一个人;压力则不同,压力是暂时性的,是阶段性的。当你察觉到自己所认为的压力持续时间较长时,就要考虑自己是不是患上了焦虑症。 焦虑可以通过与心理咨询师交谈或服用抗焦虑的药物来缓解、控制,而压力只需要解决诱发原因,就可以完全解决。比如我时常会因为某项工作而产生压力,只要将工作完美收官,我的压力就会瞬间消失。但压力是无法根cu的,因为在新的阶段就会有新的压力产生。 我的同事是有压力的,这股压力来源于他的亲朋好友对他婚姻上的催促,但压力与他身上的焦虑相比,就显得微不足道了。因为他内心深处除了担忧向自己的亲朋好友交代婚姻归宿的问题外,更多的是对自己的感情生活和对未来婚姻生活的焦虑。他清楚地知道,他的年纪已经很大了,知道要尽快解决自己的终身大事。 然而,他又担忧寻找到的对象不合适,担忧未来的婚姻生活不幸福,这种对未来的担忧和恐惧,都明确地指出他是真焦虑,而不是压力大。他在平时的时候,也是有焦虑表现的,只不过那时候的焦虑并没有现在那么严重。 很多时候,人们患上焦虑症而不自知,总是会将焦虑认成压力,当焦虑的情绪堆积得越来越多,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就会让焦虑演变成焦虑症。当你被消极的情绪困扰时,要及时理智地分析出,这是压力造成的,还是焦虑造成的。只有明白了自己是焦虑还是压力大,才能采用对的方法去控制。 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压力,还是焦虑,都不能放任其发展,因为当压力越滚越大,持续的时间越来越长时,它有很大的概率演变成焦虑。所以,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焦虑又是压力的衍生物。 一个性格内向存在社交障碍的人,生活和工作迫使他不得不与人交流。在这些压力之下,他强迫自己去与人交流,但现实是他又害怕与人交流。而越不与人交流,压力就越大,当压力超越了他承受的尺度,最后就变成了焦虑。 我曾经看过一部电影,电影中的一位心理学家找来一群普通人分成两组,由几人扮演的“狱警”来管理几人扮演的“罪犯”。 起初,“狱警”和“罪犯”相处融洽,但随着“狱警”对权力的膨胀,对“罪犯”的严格管制,让“罪犯”们感受到了压力。在压力的促使下,“罪犯”产生了焦虑的情绪。焦虑又使得“罪犯”向“狱警”展开了一场血腥报复。这部电影由真实事件改编而来,可以清楚地披露出过大、过久的压力是可以衍生出焦虑的。 在我们感受到压力时,要及时地将其排解出去;当感受到焦虑时,也要找寻方法去缓解、控制。 编辑推荐: ★这本不可忽视的作品是对人类最原始的情绪——焦虑的彻底审视,正视焦虑,缓解焦虑,在遭受新冠疫情冲击的当今社会下具有很重要的社会意义! ★加班让人焦虑?失业让人焦虑?没钱让人焦虑?赚钱让人焦虑?单身让人焦虑?感情让人焦虑?……焦虑无处不在,无形的焦虑比新冠疫情更可怕! ★《人民论坛》杂志的一项调查发现,超六成人认为自己的焦虑程度较深;81.1%的受访者认为焦虑情绪会“传染”。本书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让读者了解最不可或缺的反焦虑心理知识。对于那些饱受焦虑之苦的人来说,这本书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