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孩子是怎么炼成的(全新修订版)/素质教育在美国

智慧孩子是怎么炼成的(全新修订版)/素质教育在美国
作者: (美)黄全愈
出版社: 长江文艺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22.70
折扣购买: 智慧孩子是怎么炼成的(全新修订版)/素质教育在美国
ISBN: 9787535496331

作者简介

黄全愈,旅美教育学家。先后担任美国迈阿密大学亚洲、亚—美学科部主任,孔子学院院长,中山大学客座教授,北京大学老教授协会基教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被迈阿密大学授予“(学术)重大影响奖”,并被提名为杰出教授。 黄全愈是中美教育和文化比较专家,他长期致力于中美教育和文化交流。其作品《混血虎》曾荣登《纽约时报》《出版家周刊》**书单。所著中美教育比较系列,在中国教育界不断引起强烈反响,其中,《素质教育在美国》被誉为“20世纪中国的《爱弥儿》”。

内容简介

再次,《现代汉语词典》给“天才”下的第二个 定义是“有天才的人”。用“天才”来解释“天才” ,这种小学生才犯的“概念循环”的低级错误,实在 不应该是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语言研究所 词典编辑室编辑的《现代汉语词典》犯的错误。当然 ,我同意“天才”的第二个定义指的是人,是有“突 出的先天禀赋和才能者”。 由于“天才”和“天赋”的内涵和外延有交叉的 地方,这就使得“天才教育”和“天赋教育”有着微 妙的区别。 我以为:“天赋教育”主要是指对学生某些方面 与生俱来的特长实施的教学行为;而“天才教育”则 是对那些被认定为“天生之才”的人实施的教学行为 。也就是说,“天赋教育”是针对人的某些方面的特 殊“才能”实施的教学行为;“天才教育”则是针对 有神奇才能的“人”进行的教学行为。一个是针对“ 天才”的**个定义“特长”;另一个是针对“天才 ”的第二个定义“人”。 其实,这也是美国的“天赋教育”与中国的“天 才教育”的差异。区别的关键在于:美国的“天赋教 育”强调的是学生在某些方面的特长,并不一定把这 些学生认定为天才;而中国的“天才教育”的前提是 把学生认定为“天才”。当然,“天才”除了指人自 身以外,也指人具有的才能。例如,我们可以说:“ 这家伙是个天才!”那是说“人”本身;我们也可以 说:“这家伙很有天才!”那是说这个人的“才能” 。由于“天才”有两重含义,美国的侧重能力的“天 赋教育”也被一些人看作是“天才教育”。因此,我 在前面借用中国通俗的说法:美国也搞“神童教育” 。但中国的神童教育和美国的所谓“神童教育”是有 区别的:中国搞的是神童崇拜,是先把儿“童”当成 “神”,然后实施的教育;而美国的所谓“神童教育 ”是针对孩子某些方面的特长提供所需要的特殊教学 服务。 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天才班”为代表的“神童 教育”,可以说从一开始就身不由己地走上了“神童 崇拜”的道路。当时我还在**读大学,而宁铂、干 政这一批小孩是贴上“神童”的标签进入中国科技大 学的。媒体把他们吹得天花乱坠,神乎其神。**之 间,宁铂、干政们成了孩子们的偶像。家长们都做起 了“造神”之梦。于是,各种培养神童的“秘方”到 处流传。有人神秘地说,每天摇摇篮多少次,孩子大 脑就可以超常发育,一时间让婴儿荡秋千成了时尚。 据不**统计,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办了29期, 先后收了1134名少年大学生。全国前后有二三十间大 学办过少年班。不久前,随着宁铂出家,干政“自我 封闭”的消息传开,少年班的功过是非又成了茶余饭 后的话题。少年班是时代的产物,而让我感兴趣的除 了怎样教育早慧孩子外,就是隐藏在背后的“神童崇 拜”现象。我们这个社会很会造“神”,早慧的孩子 总是被神话纠缠不清。有人讲,有人听,*有人信。 有人愿打,有人愿挨。于是,神童教育就演变成“造 神教育”。因为“神”的事情,人总是说不清楚的, 所以“神童教育”也总是那么神神道道说不清楚。 美国***长给“神童”下定义 美国人流传着一种讲法:如果要让一个孩子** ,*好的方式是让这个孩子早早就在好菜坞成名。这 个说法可能有点**,但也凸显了天赋教育的尴尬。 既要给这些有天赋的孩子提供特殊教学的服务,又要 避免过早地在孩子中间划分“天才”和“饼才”(大 连人说的“蠢才”),还要避免天赋班的孩子自以为 高人一等而洋洋得意地“脱离群众”。“天赋教育” 强调的是针对孩子某些方面的特长提供所需要的特殊 教学服务,而不是把孩子看作整个一个“天才”。从 某种意义上说,这既是美国“天赋教育”的明智之处 ,也是它的无奈和尴尬。 P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