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觉醒:文艺复兴
作者简介
邱国光,副教授,2008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获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油画基础、油画创作,对文艺复兴艺术颇有研究。
内容简介
旷世奇才的光环:达·芬奇 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也是整个西方艺术史上难以超越的旷世奇才。达·芬奇是画家,也是艺术理论家,他将艺术与科学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也将人文主义绘画风格推向巅峰。 头衔众多的艺术家 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1519)是意大利著名画家,也是成就颇高的数学家、力学家、军事工程师、雕刻家、发明家,与米开朗琪罗、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后三杰”。 达·芬奇出身于中产阶级,家境殷实,少年时期就展现出较高的学习天赋。他擅长绘画、雕刻、建筑设计等,具有较高的数学、物理学、建筑学、人体解剖学素养,渊博的学识为达·芬奇伟大的绘画艺术成就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达·芬奇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经典绘画作品,另著有《绘画论》,还留下了许多绘画、建筑、自然科学工程等相关草图,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最高级的美是世俗的美 在达·芬奇一生的诸多成就中,绘画艺术成就最为人们所熟知。 达·芬奇的一生创作了许多经典的代表作,其中,最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有《岩间圣母》(创作于1483—1485年)、《圣母子与圣安娜》(创作于1499年)、《最后的晚餐》(创作于1495—1498年)、《自画像》(约创作于1513年)、《蒙娜丽莎》(创作于1503—1505年)等。 在达·芬奇的《岩间圣母》和《圣母子与圣安娜》等一系列圣母画像中,圣母和圣婴的头上已经没有了象征神的身份的光环,他们就像人间的普通母子一般:圣母慈祥温柔,退去神性,有了慈爱的笑容;圣婴天真可爱,如普通孩童一样享受着母亲的爱抚,或在母亲身边嬉戏玩耍。这正是达·芬奇绘画的人文主义创举,即将神进一步人化。 在达·芬奇的绘画作品中,主题已经完全从神转变为人。这一点在《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中得到体现。 《圣经》中记载了耶稣和众门徒一起过逾越节却被门徒犹大出卖的故事,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正描绘了当耶稣在晚餐时说出自己被出卖时,众门徒听到消息后做出各种反应的场景。 《最后的晚餐》中共有13个人(巴塞洛米奥、小雅各、安德烈、彼得、犹大、约翰、耶稣基督、多马、老雅各、腓力、马太、达太、西门),这13个人物的表情、肢体动作、服饰的创作灵感均来自普通大众。相传达·芬奇为了刻画不同人的相貌和心理活动,不仅反复详读和推理画中人物的生平经历和性格特征,更特意跑到街头去观察来来往往的行人,从普通人身上寻找画中人物的形象创作灵感。最终,耶稣的善良和无奈,犹大的惊恐和阴险,其他门徒的伤心、愤怒、疑惑、担心等都一一通过表情和丰富的肢体动作表现出来。 以世俗的人为原型来创作神,达·芬奇进一步发扬了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精神。 当然,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对世俗人物形象和情绪的表达,还在于其构图的科学严谨和逼真写实的画风。《最后的晚餐》中,以耶稣为中心,形成独立个体和建筑空间的稳定三角形构图;建筑顶部的光、背景窗户的光、两侧窗户反射的光都投向画面中心位置;建筑物的横向、纵向、斜向的线条延伸也是画面布局的高明之处。以上技法处理都让耶稣成为画面的焦点。 空间层次、光线明暗、结构布局、视觉聚焦、人物情感等,共同成就了《最后的晚餐》这幅世界名画。 如果说《最后的晚餐》是高超的世俗群像艺术,那么《蒙娜丽莎》就是经典的世俗个人肖像艺术。 《蒙娜丽莎》中的人完全抛开了宗教题材,画中的模特正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人。在这幅肖像画中,达·芬奇将人文主义发挥到了极致。 在这幅作品中,达·芬奇运用高超的透视技巧,将这幅画的主角——蒙娜丽莎放置在一个极具纵深感的环境中,同时,达·芬奇通过画面晕染,让人物更加协调地融入背景,使人物轮廓模糊,也更增加了人们对人物轮廓的空间想象,让蒙娜丽莎的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立体。画面中,端坐着的蒙娜丽莎动作优雅、放松,神态祥和,嘴角微微上扬,似笑非笑,她的皮肤细腻光滑,眼眸温柔似水。更令人称奇的是,无论站在哪一个角度观看这幅画,画中的蒙娜丽莎的目光都能始终追随着你,让人能感觉到画中人物的真实。仿佛这并不是一幅画,而是一张高清的人物照片。又或者,蒙娜丽莎就坐在我们的对面,这位美丽的贵妇人正在悠闲地望着我们,和我们聊天。 《蒙娜丽莎》直接以现实中的人为主角作画,向世人展示了世俗的美。这样的美让艺术走下神坛,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这样的美才是真实的人性美,是最高级的美。 神的搏斗:《赫拉克勒斯和安泰俄斯》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画家、雕塑家安东尼奥·波拉约洛曾以古希腊神话中的赫拉克勒斯和安泰俄斯之间的搏斗为主题,创作了一件青铜雕塑作品,即《赫拉克勒斯和安泰俄斯》。这件作品的问世,吸引了同时期众多艺术家的目光,也获得后世艺术家的赞赏。 赫拉克勒斯与安泰俄斯的决斗 《赫拉克勒斯和安泰俄斯》取材于古希腊神话。在古希腊神话中,赫拉克勒斯是宙斯与阿尔克墨涅的儿子,他天生神力,英勇无比。安泰俄斯是海神波塞冬与地神该亚的儿子,他力大无穷,好勇斗狠。安泰俄斯居住在利比亚,他挑衅每一个经过他领地的人,强迫他们和他决斗,然后残忍地将这些人杀死,好收集他们的头骨为父亲波塞冬建神庙。 当赫拉克勒斯经过利比亚时,他和安泰俄斯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最后,赫拉克勒斯发现只要将安泰俄斯抱离地面,切断安泰俄斯的双脚和地面的联系,安泰俄斯的神力就会消失。原来,安泰俄斯正是从地神该亚那儿汲取力量。利用这一点,赫拉克勒斯成功战胜了安泰俄斯。 《赫拉克勒斯和安泰俄斯》的艺术魅力 《赫拉克勒斯和安泰俄斯》创作于1475年,较为精致小巧,生动地展现了赫拉克勒斯与安泰俄斯扭抱在一起、激烈拼杀的场景。只见赫拉克勒斯脚踏平地,双腿微微弯曲,双臂紧紧抱着安泰俄斯的腰部,将其抱离地面;安泰俄斯挣扎着,双脚离地,右小腿弯曲,腿部肌肉紧绷,他面部狰狞,张嘴痛苦地朝天呐喊,似乎已经使尽力气。 很明显,在这场生死搏斗中,巨人安泰俄斯不敌强壮、英勇的对手,正落于下风。 《赫拉克勒斯和安泰俄斯》的创作者安东尼奥·波拉约洛是意大利佛罗伦萨人,在其创作早期,深受文艺复兴前辈的艺术观念影响,对人体结构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和探索欲望。经过不断的实践,他对于人体美及展现人体美的技巧越来越熟稔,而《赫拉克勒斯和安泰俄斯》恰恰展现了这点。 ☆伟大的时代,不朽的艺术,全方位呈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盛宴。 ☆冲破中世纪的黑暗,见证从从神权到人性的艺术觉醒。 ☆唯美插图搭配多种艺术形式,展现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无数艺术珍品。 ☆创作背景+大师风采+人文主义光辉,让你懂艺术、会品读。 ☆语言清丽通俗,内容丰富翔实,给你酣畅淋漓的阅读体验。 ☆这本书有温度、有故事,趣味多多,值得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