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儒者的良心)/中国历代经典宝库

孟子(儒者的良心)/中国历代经典宝库
作者: 林镇国
出版社: 中国友谊
原售价: 26.8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孟子(儒者的良心)/中国历代经典宝库
ISBN: 9787505730663

作者简介

林镇国,台湾师大国文研究所毕业,后又到美国天普大学修宗教学博士。现任台湾政治大学哲学系教授。著作有《辩证的行旅》等书。

内容简介

一、浩然之气 孟子到了齐国后,经常有机会和齐宣王对谈,倒也可以充分地表达他 的思想立场,虽然看不出齐宣王有多少纳言的诚意,但起码可以看出对孟 子的尊敬。终于有一天传出了任用孟子为客卿的消息,弟子们都很高兴。 当然,这对孟子而言也是重要的转机。 公孙丑知道了这消息,便和孟子谈道: “假如老师在齐国当权执政,能够重新振兴管仲、晏子的功业吗?” 孟子说: “你真是一个齐国人,只知道有管仲、晏子而已!曾经有人问过曾子 之孙曾西道:‘您和子路相比,谁贤?’曾西不安地说道:‘子路是我先 祖敬畏的人,我哪敢和他相比?’那人又问道:‘那么您和管仲相比,谁 贤?’曾西马上很不高兴地说:‘你怎么竟拿我和管仲相比!管仲完全获 得齐桓公的信任,执政的时间又长,可是他只造成那么卑下的霸业,你怎 么拿我跟这个人比!’” 孟子接着又说: “管仲这个人,连曾西都不屑一比的,你以为我愿意吗?” 公孙丑又问: “管仲辅佐桓公称霸天下,晏子也使景公威名显赫;像管、晏二人还 不值得效法吗?” 孟子说: “以齐国的条件而言,要称王天下,可说易如反掌。” 公孙丑问: “这样说弟子就更不明白了。像文王的道德修养,又很长寿,他的教 化还不能普及全天下;武王、周公继续努力,然后才大行于天下。现在您 把王天下说得那么容易,那么文王也不值得效法吗?” 孟子说: “怎么能同文王相比呢?从商汤传到武丁,中间出现了六七位贤君, 天下的人归服商朝已经很久了,因此基础稳固,不易动摇。武丁召见诸侯 ,拥有天下,也就很容易了。到了纣的时候,由于上距武丁还不久,前代 有功的世家和善良的习俗,流风善政,还保存着;又有微子、微仲、王子 比干、箕子、胶鬲(gé),他们都是贤人,共同辅佐纣王,所以纣王虽然 暴虐,也经历了相当长久的时间才亡国。当时没有一尺土地不是属于纣王 的,没有一个百姓不是纣王的臣属,可是文王还能借着方圆百里的小国兴 起,所以是很艰难的。 “齐国人有句俗话说:‘纵有聪明,还得趁形势;纵有锄头,还得待 农时。’现在的时势要推行王政就容易了。纵使在夏、商、周初起的年代 里,任何国家的国土也没有超过千里的,现在齐国却有这广阔的土地了; 鸡鸣狗叫的声音,从国都一直到西方的国界线,处处相闻,人烟如此稠密 ,齐国有这么多的百姓。国土不必再开拓,百姓也不必再增加,只要实行 仁政来统一天下,就没有人能够阻止得了。而且统一天下的贤君不出现的 时间,历史上从来没有这样长久过;老百姓被暴虐的政治所折磨,历史上 也从来没有这样厉害过。肚子饥饿的人不苛择食物,口舌干枯的人不苛择 饮料。孔子说过:‘德政的流行,比驿站的传达政令还要迅速。’现在这 个时候,拥有兵车万辆的大国实行仁政,老百姓的高兴,正好像倒挂着而 给解救了一般。所以,‘事半功倍’只有在这个时代才行。” 孟子在这个时候神情特别昂扬,对于在齐国实行仁政,表现得相当乐 观。这种愉悦的心境,是踏上旅途以来所未有的。这种情形,公孙丑看在 眼里,于是借着另一次机会,又问道: “老师若做了齐国的卿相,能够实现自己的主张,从此,小则可以成 霸业,大则可以成王业,那是不足怪的。如果遇到这种机会,您是否会动 心呢?” 孟子说: “不,我从四十岁以后就不再动心了。” 公孙丑说: “这么看来,老师比孟贲强多了。” 孟子说: “这个不难,告子比我还早就不动心了呢。” 公孙丑说: “不动心有方法么?” 孟子说: “有。北宫黝训练勇气时,有人刺他肌肤,他都不吭声退却;有人戳 他眼睛,他都不眨眼逃避。他以为若受了一点点羞辱,就好像在众人面前 挨了鞭打一样。既不能忍受卑贱人物的侮辱,也不买万乘之君的账,把刺 杀万乘之君看成刺杀卑贱人物一样,对于各国诸侯是毫不畏惧的,而且若 是挨了斥骂,一定毫不客气地反击。孟施舍的培养勇气又有所不同,他说 :‘我打起仗来,只知勇往直前,绝不计较胜败。在我的心中,从不知道 什么叫失败。如果先估量敌人的力量才前进,先考虑胜败才交锋,这种人 若碰到数量众多的敌人一定会害怕。我哪能一定打胜仗呢?不过是能无所 畏惧罢了。’总之,孟施舍的养勇像曾子,北宫黝的养勇像子夏。这两个 人的勇气,我也不知道谁强谁弱,但从培养方法而论,孟施舍比较简易可 行。从前曾子对子襄说:‘你喜欢勇敢吗?我曾经从孔子那里听到关于大 勇的理论:反躬自问,若是自己理屈,对方就算是穿宽大粗布衣服的卑贱 人物,我能不心虚吗?若是理直,对方纵使是千军万马,我也勇往直前。 这么看来,孟施舍的养勇只是保持一股无所畏惧的盛气,曾子却以理的曲 直为断;孟施舍自然又不如曾子这一方法的简易可行。” 公孙丑说: “请问老师的不动心和告子的不动心有何不同?” 孟子说: “告子曾经讲过:‘假如在言论上无法了解,便不必反求于自己的本 心;若反求本心而觉得不安,那就不必求助于意气。”我认为,不能得到 心安,便不去求助于意气,是对的;但是若在言论文字上不能了解,便不 切实体证一下,是不对的。为什么呢?因为心志理想是意气情感的主宰, 而意气情感则是充满体内的力量。有了心志理想,随着就会产生意气情感 。所以说:‘要坚定心志理想,不要滥用自己的意气情感。’” 公孙丑说: “既然说,有了心志理想,随着就会产生意气情感。又说,要坚定心 志理想,不要滥用自己的意气情感。这是什么道理?” 孟子说: “心志理想和意气情感是会互相影响的。心志理想若专注于一事,必 会影响到意气;反之,若意气情感也专注于一事,也一定会影响心志理想 。举例来说,跌倒时,或奔跑时,只是行为而已,但也会造成心志的浮动 。” 公孙丑问道: “请问,老师长于哪一方面?” P9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