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晨昏岛屿的集市)(精)/读城系列

威尼斯(晨昏岛屿的集市)(精)/读城系列
作者: (英国)彼得·阿克罗伊德|译者:朱天宁
出版社: 上海文艺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56.40
折扣购买: 威尼斯(晨昏岛屿的集市)(精)/读城系列
ISBN: 9787532167333

作者简介

彼得·阿克罗伊德,1949年生于伦敦东阿克顿,英国传记作家、小说家和评论家,著有《莎士比亚传》《牛顿传》《狄更斯传》等五十多部作品,曾获惠特布雷德传记奖和英国皇家文学会威廉·海涅曼奖。《名利场》杂志称誉道:“倘若伦敦能够给自己选一位传记作家,它肯定会选彼得·阿克罗伊德。”

内容简介

这些商人由政府监管,但据说“他们热爱威尼 斯城更甚故土”。十六世纪,佛兰芒人大量定居此 地。希腊人建起了自己的聚居地,其中还包括他们 东正教信仰的教堂。在1204年君士坦丁堡陷落,以 及1453年弃城给土耳其人之后,越来越多的拜占庭 希腊人逃往威尼斯——他们当中有士兵、水手,还 有寻觅赞助人的艺术家和知识分子。亚美尼亚人和 阿尔巴尼亚人也在威尼斯拥有自己的区域。最终, 一座亚美尼亚修道院在圣拉扎罗岛(S.Lazzaro)上 建立起来,拜伦曾游历至此,学习亚美尼亚语,以 此作为他在威尼斯的感官享乐中锻炼心智的方式。 威尼斯城中也有土耳其商人的聚居区,即土耳其商 馆,在此设有一座教授阿拉伯文化的学校。因此, 威尼斯是一处兴旺发达的拥有国际化生活的所在。 它敞开的怀抱并非因利他主义或慷慨大方而起,而 是因为如果没有这些移民,威尼斯就无法生存。一 些移民荣升公民之列;也有一些移民与原住民通婚 。 当然,并非所有避难者都得到了周全的庇护。 数以千计的穷苦移民挤在廉价房中,与他们的同胞 共处房间一隅。他们中的许多人或是巴尔干战争的 难民,或是穷得实在过不下去了,或是为了逃离瘟 疫。他们聚集在较贫困的地区,到十六世纪,由于 移民的不断涌入,威尼斯已成为意大利人口最稠密 的城市。移民也为这座城市带来了廉价劳动力,甚 至威尼斯海军的战船上也出现了他们的身影。他们 接手了威尼斯本地人不愿意做的工作。 十四世纪的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克(Petrarch)歌 颂威尼斯为“我们时代自由、公正、和平的唯一庇 护所,美德的唯一避难地”。作为一座港口城市, 威尼斯赢得了“庇护所”“避难地”等称号。这是 天然的印象。彼得罗·阿雷蒂诺(Pietro Aretino) ,本身即是一位在威尼斯找到避风港的来自罗马的 流亡者,以另一种方式阐述了这一点。在1527年的 一封致总督函中,他宣称:“威尼斯对那些他人避 之不及的人敞开了怀抱。她赋予那些饱受歧视的人 以地位。她热情迎接着那些在别处遭到迫害的人们 。”毕竟,有些移民是出于经济以外的原因来到威 尼斯的。在这座开放的城市中,有着其他地区闻所 未闻的宽容。这就是为什么十八世纪以来,这座城 市成为了亨利·詹姆斯所谓“被废黜者、败将、幻 灭者、伤兵甚或无聊者”的休憩之地。被废黜者是 威尼斯特有的群体。许多欧洲王公被废后都来到此 处。1737年,一度有五位被放逐的君主同时旅居威 尼斯,其中一位就是年轻的查尔斯·爱德华·斯图 亚特(Charles Edward Smart)。 这里也是失意者、流浪者和流亡者的避风港。 威尼斯成为了无依无靠、背井离乡的人们的家园。 它水汽氤氲的忧愁氛围与那些耽于悲伤者的心情不 谋而合。它是那些不知自己来自何方,也不清楚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