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与国家安全
作者简介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英文缩写CICIR)是中国历史悠久、研究领域宽泛、功能齐备的复合型国际战略与安全问题研究及决策咨询机构,研究领域覆盖全球所有地区和重大战略性、综合性问题。其前身是1980年对外开放的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2003年更为现名。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现有研究、行政和辅助人员300余人,下设15个研究所、若干研究中心以及国际交流部、国际信息资料中心等部门。长期开展广泛、深入、高端的国际学术交流,是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主办发行《现代国际关系》(中文核心期刊)、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和《国际研究参考》三本学术期刊,2015年入选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
内容简介
经历过了非典型性肺炎(SARS)、正在经历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人,对生物安全这个概念已经毫不陌生。以往庙堂之论,已经飞入寻常巷陌。生物安全,是具有很强专业性的跨学科议题,所系甚广、所涉颇深。但同时,生物安全更是攸关每位公民、每个家庭、每个国家的热点话题,必须重视、必须普及。生物安全,就是人最切身的安全。无论是公共卫生、食药疫苗、农林牧渔、物种生态,还是生物新技术、新威胁、新伦理、新挑战,归根到底都是人的安全。正因如此,生物安全既要科学探索、严谨论证,更应科学普及、正本清源。这就是生物安全问题最突出的两面性,也恰是最容易引起社会分歧的根源所在。因此,提高普通公民对生物安全的科学、理性认识,是构建全社会生物安全威胁防御能力的关键一环,也是建构起生物安全与国家安全之间休戚相关、紧密联系的根本纽带。于是,说起生物安全与国家安全,既需要一些纵论横谈,更需要一些活生生的例证,于管窥中解析脉络精髓,从枯荣里阅览春秋古今。 人的安全是最大的国家安全 “医及国家乎?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固医官也。”《国语》为我们呈现了这样一种生物安全与国家安全之间关系的哲学观,即上医医国、大医治世。自人类文明肇始,治病救人就与济世治国深度交融。生物安全威胁自人类文明兴起之日就是切肤之疾,而生物安全自国家诞生就是关乎国之存亡的大事。 上下五千年,多少部落生灭,多少民族兴亡。因大规模疫情暴发引发人种的灭绝和文明消亡的案例并不在少数。炎黄华夏,于苍茫穹宇中滋长繁衍、绵延永续,独特的医人之方、活人之术无疑是特质之一。自上古起,炎帝一脉有神农氏亲尝百草,创立的中草药医疗系统一直延续至今;黄帝一族神医扁鹊创立了“望闻问切”的诊断体系和针灸等医疗系统。自上古而来的数个中医医疗系统在历史长河中螺旋演进、交融发展,成为千百年来守护中华民族人民健康、种族繁衍的生物盾牌。这就是中国人民的生物防御体系。 活人之术和医人之方,让濒危的生命存续;治世之策,更让文明之火传承以致燎原。《韩非子·喻老》记载不可“讳疾忌医”在中国家喻户晓。与此类似,中国历代法、儒、道等各家大量典籍都记载了以医人喻治国的寓言故事,成为以疾喻事、针砭时弊的典故载体。而诸如《国语》《汉书》等政治和历史文献,也都深刻阐述了“上医医国”“论病以及国,原诊以知政”的先进理念和智慧。实质上,这些浸润在中国历史中的点滴,都是将生物安全的哲学理念与国家安全的具体实践进行的有机结合,是中华文明中传承而来的宝藏。对于指导我们当前和未来维护国家安全,特别是维护生物安全的实践工作,构建人类生物安全命运共同体等都具有独特的、弥足珍贵的价值。 而今,生物安全成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组成要素。在医人与治国济世之间,生物安全最直接关系到人的安全。从种群安全到生态安全,从自身安全到共同安全,从休戚与共到治乱兴衰,生物安全攸关国家安全、人民安全和民族安全。全方位了解和重视生物安全,是维护国家安全不可或缺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