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理论篇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理论篇
作者: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编写组|总主编:黄汉权
出版社: 中国发展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4.30
折扣购买: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理论篇
ISBN: 9787517714415

作者简介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简称宏观院)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直属研究机构,下设经济研究所、对外经济研究所、投资研究所、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区域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所、市场与价格研究所、能源研究所、综合运输研究所、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及杂志社和学会、研究会等代管挂靠机构。主要为中央宏观经济决策和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心工作服务,同时面向社会提供咨询服务。2015年11月经中央深改办批准,成为第一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

内容简介

\"生产力是一个历久弥新、不断演进的发展问题,也是一个经久不衰、与时俱进的理论问题。一方面,从古典政治经济学,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再到西方经济学,都对生产力是什么、从哪里来、如何发展,作出过开创性和创新性的研究。另一方面,时代发展、科技进步不断为生产力发展和研究注入新的血液,推动生产力理论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促使生产力发展不断呈现新的面貌。事实上,在人类历史上的三次工业革命进程中,技术创新和社会变革都形成了新的生产力质态,并带来世界发展格局的深刻变化。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新的生产力因素和生产力因素的新变化正在快速积累,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动力来源、发展生态乃至分工格局正在重塑。由此,生产力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迎来全新的深刻变革。 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发展,赋予习近平经济思想新的内涵,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新质生产力是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立足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出来的生产力本质特征的精准把握,对新时代生产力以及生产关系发展规律作出的系统、科学、全面的阐释概括,是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过程中形成的重大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历史逻辑、时代价值、科学内核和实践导向。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举措,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明确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要求。全面认识和把握新质生产力要牢固树立系统思维。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基础是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数据等生产要素,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必须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一起抓,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新质生产力的承载主体是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坚持向“新”、向“上”、向“绿”、向“优”发展,通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培养优质高效的生产供给能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保障,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必须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构建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壮大的良好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理论篇》由黄汉权担任主编,刘泉红、徐建伟、李子文担任副主编,共分七章对新质生产力这一宏大而深邃的理论创新进行解读。第一章聚焦提出新理论,厘清生产力研究的历史脉络,廓清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内涵,凝练其时代价值,把握其理论特质,由李子文、徐建伟、韩晓执笔。第二章聚焦夯实新动能,围绕新质生产力的创新特点,重点论述科技创新这一核心要素对新质生产力的动能支撑,由韩晓、赵阳华执笔。第三章聚焦焕发新活力,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要忽视、放弃传统产业”的重要命题,分析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机制、问题和路径,由刘振中、王妍执笔。第四章聚焦扩大新优势,重点研究如何把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由余新创执笔。第五章聚焦制胜新赛道,面向生产力变革中最活跃的因素、最前沿的领域,分析开辟未来产业新赛道的系列问题,由徐建伟、李子文执笔。第六章聚焦繁荣新主体,围绕科技创新、生产组织和要素配置的新要求、新形势,研究提出培育科技领军企业的思路和路径,由陈曦执笔。第七章聚焦构建新生态,围绕构建与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从生产力、生产关系与体制机制改革的内在逻辑出发,提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重点任务,由周振执笔。 新质生产力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编写组在研究中力求全面理解、准确把握、深刻解读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但限于专业水平和研究深度,我们对新质生产力这一创新性理论的研究还有不足和不妥之处,需要在后续研究工作中继续努力,以求在认识上更进一步、更深一层。在此,恳请诸位读者、专家不吝指正,这是对我们研究莫大的帮助。\" 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发展,赋予习近平经济思想新的内涵,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理论篇》是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论阐述,从新质生产力的逻辑缘起与理论创新出发,研究增强新质生产力的科技创新动能、传统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路径等理论问题,对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做好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