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乡年鉴(沙乡年鉴出版60周年纪念版美绘本)

沙乡年鉴(沙乡年鉴出版60周年纪念版美绘本)
作者: (美)奥尔多·利奥波德|译者:郭丹妮
出版社: 北方妇儿
原售价: 25.00
折扣价: 7.90
折扣购买: 沙乡年鉴(沙乡年鉴出版60周年纪念版美绘本)
ISBN: 9787538550696

作者简介

奥尔多·利奥波德(Aldo Leopold,1887~1948),美国著名生态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的先驱,被誉为“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生态伦理之父”。利奥波德以一生的心血写下这部关于土地的著作《沙乡的沉思》。在本书中,利奥波德以其对大自然细心敏锐的观察,用艺术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荒弃的农场上一年十二个月的不同景象,深刻地提出了一系列环境保护问题。也正是在这本书中,利奥波德提出了其影响深远的“土地伦理”观念。

内容简介

人们常说,一只燕子是不会把夏天唤来的,但是,在冰雪融化的三月 ,当一群大雁冒着严寒飞来时,人们就会感觉到春天来了。 一只红衣主教雀听见了雪融的声音。迫不及待地歌颂春天来了,后来 发现春天其实还没真正到来呢,于是赶紧闭上了嘴巴,周围又恢复了冬日 的寂静。一只小花鼠从洞穴里溜了出来,想在外面晒晒太阳,活动一下筋 骨。可是,它怎么也没有想到,外面还下着大风雪呢!于是,小花鼠又跑 回到洞穴里面,老老实实地在呆在家里冬眠。然而,一只在黑夜里飞越了 两百英里的大雁,正在湖上寻找冰上的缺口,它是不会被这突来的暴风雪 吓退的。它就像一位先知,带来了坚定的信念——春天真的来了。 清晨,当你在屋外悠闲散步的时候,如果突然看见远处飞来一群大雁 ,并且听见它们清脆悦耳的欢叫,那你肯定觉得这个清晨充满了活力与趣 味。如果看不见大雁,那该是多么可惜呀!曾经有一位美国大学优等生荣 誉学会的女士告诉我,她从来没有见过大雁,也没有听过大雁的叫声。虽 然大雁们每年都经过她的屋顶两次,每次都会大声地呜叫,但是她在房间 里一点儿都听不见,因为她的房屋的隔音效果很好。当我们的教育变成了 一种以觉察、体悟,顶替接触具体琐屑事物的过程时,相对于雁来说,这 种顶替的结果是,将真实的雁换成一堆羽毛。 其实,在十一月的时候,大雁除了告诉人们季节的变化外,它还知道 许多其他的事情,包括威斯康星的法令。如果大雁从我们头顶一声不吭地 飞过,那是因为它还记得地上那些熟悉的沙洲和泥沼。如果大雁看见六十 里外可以用来休息的大湖,它会按着自己的飞行路线,准确无误地落到湖 面上,以直线飞行闻名的乌鸦们肯定无法做到这一点。在白天,大雁们会 在宽广的湖面上嬉戏玩耍,到了晚上,它们就会偷偷地跑到玉米地里饱餐 一顿,因为刚刚收割过的玉米地会残留好多好多的玉米粒。十一月的大雁 们还知道,在它们经常落脚休息的沼泽地和池塘附近,从天微亮到天完全 黑前,总会有许多猎枪在对准它们。 可是到了三月,大雁们就用不着这么提心吊胆了。虽然它们在寒冷的 十一月,饱受了枪弹带来的痛苦,但是它们也深深知道,三月的春天是没 有战火的。大雁们沿着奔腾不息的河流,放心大胆地舞动着身体向前飞行 。它们经过岬角和小岛时,会飞得很低很低,和地面上的一切打着招呼。 每经过一个沙洲,它们就会献上美妙的歌声,像是唱给好久没见的老朋友 听。每经过一片沼泽或草地,它们也会朝着刚刚融化的小水洼,亲切地打 声招呼。最后,大雁们会轻轻地滑落到池塘上。在远处灰色山丘的衬托下 ,它们的羽毛会像雪一样白。一落到水面上,它们就高兴得不得了,扯着 嗓子大声喊叫,你追我赶打闹嬉戏,溅起大片大片的水花,好像是在催促 冬天赶快走吧!我们的大雁又回来了。 每当这个时候,我都想变成一只巨稻鼠,把身体埋在沼泽地里,只露 出两只明亮的眼睛。 第一群大雁落在沼泽地上之后,便抬起头来,朝着天空每一群路过的 大雁齐声喊叫,邀请它们飞下来,它们好像在说:“赶快下来吧!赶快下 来吧!”于是,用不了几天,沼泽地上便挤满了大雁。在我们的农场上, 可以通过两种标准来判断春天是否丰饶。一种是农场上种了多少棵松树, 另一种是农场上来了多少只大雁。根据我们的记录,在1946年4月11日,来 到我们农场的大雁最多,竟然有642只! 和秋天时的情景差不多,此时的大雁们也会跑到玉米地里去找吃的, 但是这一次却与十一月不同。大雁们用不着到了晚上偷偷地去,而是在白 天,就大摇大摆地跑到玉米地里,饱餐一顿后,再喧闹着飞回来。每次出 发之前,它们都会大吵一番,好像在争论到底去哪一片玉米地;每次回来 之后,它们的吵闹声变得更厉害了,好像在埋怨刚才的玉米粒并不好吃。 大雁们饱餐回来之后,不像第一次那样先在沼泽地上空盘旋一会儿再落下 ,而是像落叶一样不断地翻滚,忽左忽右,忽上忽下,在一片欢呼声中, 叉开双脚落在地上。我猜想,大雁们回来后的聊天,基本是说一说晚餐是 不是很丰盛。其实,玉米地里之所以还有大量的残留食物,是因为大雪将 它们藏得严严实实,什么乌鸦啦,野兔啦,田鼠啦,即便苦苦寻找也是心 有余而力不足,它们没法突破雪下冰层这一天然层障。 我们很快就会发现,大雁们所去的玉米地,通常分布在从前的草原上 。谁也不知道,大雁们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玉米地。莫非是草原玉米有非 常高的营养价值?还是大雁们世世代代留下来的传统呢?也许其中的理由 很简单,那就是草原玉米地的面积太大了,到处都是。我要是能听懂大雁 们的谈话就好了,因为它们每次去玉米地之前或者从玉米地回来后,都会 大吵大闹,从它们的吵闹中,肯定能知道为什么要去草原玉米地的理由! 可惜的是,我听不懂它们的话语,所以我也不可能知道其中的原因,但是 我却心满意足。听不懂大雁的话语未必是一件坏事,因为,只有当一件事 情还是秘密的时候,我们才会觉得它有趣,否则,如果我们知道了大雁的 一切事情,那这个世界该是多么无聊啊!P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