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道同行(和解道德经道篇)

和道同行(和解道德经道篇)
作者: 和振刚
出版社: 当代世界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28.40
折扣购买: 和道同行(和解道德经道篇)
ISBN: 9787509014462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道能被讲述,但被讲述的便不是永恒博大的道 ;名能被命名,但被命名的不是永恒不变的名。无 ,为天地命名的元始;有,为万物命名的母体。所 以,常处于无,用无来观察道的奥妙;常处于有, 用有来观察天地万物的规律。这无和有两者,同处 于道却有不同的名称,都称它为玄妙。这玄妙中又 蕴含着玄妙,是进入万物奥妙的总大门。 【古文今解】 本章是《道德经》的开篇,具有总纲和总序的 意义。老子重点抛出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 ,非常名”的论点,论述了“有”和“无”互为一 体的关系。为了便于在接下来的解读中更加清晰地 进入老子的思想,首先,我们需要对一些重点部分 和关键词进行梳理和诠释。 《道德经》共81章,前37章重点“论道”,故 称为《道经》;后44章重在“讲德”,故称为《德 经》。合起来为《道德经》。 道:是老子哲学的核心概念。“道”其大无外 ,因为“道”是天地之母;“道”其小无内,因为 “道”又蕴藏在万物之中。“道”原指道路,可引 申为宇宙的本源;自然万物生长衰亡的规律;社会 发展的道路;治理国家的方略;人伦纲常的总则; 为人处事的原则等等。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道” ,这个“道”是形成一个人宇宙观、世界观、人生 观、价值观的总引领、总基础。 下面我们重点解一解“道可道,非常道”。 这句话的意思是:道是可以向众人讲述的,但 是能讲述出来的道,就不能称之为原本恒久博大的 道了。为什么这么说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 因。 第一,这是由道的特征决定的。一是因为道的 范围太广大了,道是产生万事万物的总根源,大到 了“其大无外”、无所不包的状态,所以用任何方 式都无法把道完全讲述清楚,正如第34章中所言“ 大道汜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 二是因为道又太小了,再小的事物中都包含了道的 存在,道可以小到“其小无内”的状态,小到让我 们看不见形状,听不到声音,摸不到实物(正如第14 章所言“视之不见名日夷,听之不闻名日希,搏之 不得名日微”“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 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所以我 们无法描述清楚道的模样。 第二,这是由于道的本身决定的,道无声无相 ,无色无味,无形无状。而且道始终在宇宙背后以 其自然而然的规律不断运动,不断变化,有时“有 ”化为“无”,有时“无”化为“有”。因此道是 无法全面描述清楚的。 第三,这是因为道在天地产生之前就已经存在 了,而人类有限的认知能力是无法完全把道说清道 明的。正如第25章所讲“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