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
原售价: 22.80
折扣价: 17.78
折扣购买: 校园民谣志
ISBN: 7300074502
李鹰,1977年生,江西萍乡人。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肄业,1997年起居于北京,做过编辑、记者、自由撰稿人和演艺策化人。2000年6月至2001年6月曾于新疆、西藏、贵州、四川等地游历。著有《藏羚羊自助旅游手册·贵州篇》。目前从事剧本策划工作。
曾说过,《校园民谣》系列只是给1990年左右北京那些在草地上玩音乐 的大学生的生活和音乐作品作了一个以偏概全的总结。确切地说,应该是校 园风中的所有作品,如《校园歌谣》、《没有围墙的校园》、《民谣新世纪 》等起到了这个总结作用。 要完整地描述当年草地上是一个什么模样,或者用文字来讲清楚那个年 代的事儿或人究竟是怎样一种状态?说实话,这显得有点难。青春一掠而过 ,如果非得在十余年后回过头来细梳当年,我想但凡当年在草地上待过的人 都会有旗帜鲜明的印象停留在记忆深处,而且一定各不相同。无论那个主题 是唱歌弹琴,是朋友围坐,是碴琴打架,是喝酒哭泣,是追某人或者被人某 人追,是恋爱或者是失恋,或仅仅是为了打发无聊时间同时显得自己有点文 艺气质跟着在草地上瞎混……要做到面面俱到,真的难度颇大。 总之,以偏概全不好,说得太琐碎也会被人嫌麻烦。众口难调,按自己 的部署一步步写下去吧…… 考虑了很久要不要阐述一些学术味儿浓一点的东西,比如校园民谣这个 词儿该怎么解释?还有它的发展史。也许会显得枯燥,爱看的人不多。但综 合全书来说,好像还是很有必要。 如果从学术的角度讨论大陆“校园民谣”,必须从起源开始吧? 大陆的通俗音乐除了在上世纪的三、四十年代有过辉煌,之后二十余年 的时间中国都被又红又专的革命歌曲垄断着。那时候的中国只有流行歌曲, 没有通俗音乐。只有《北京的金山上》和《社员都是向阳花》,没有风花雪 月、伤春悲秋,更不会有我爱你、你爱我。偷偷摸摸在家听听“四旧”的周 璇或资产阶级的遗毒交响乐是件很奢侈的事,那个年代的年轻人都深切地体 会过这些。 无论欧美还是港台,其原生音乐诞生之初都有一个感情淳朴的“民谣时 代”。虽说欧美地区的民谣音乐发轫很早。但大陆真正能接触到它,却是在 将近二十年后的80年代初了。所以真正来说,大陆的民谣音乐或者说整个流 行音乐在其创立之初受欧美音乐的影响并不算太多。而真正让大陆的年轻人 开始疯狂的是港台音乐——刘文正、费玉清、罗大佑、邓丽君或者是其后的 齐秦、张国荣、谭咏麟等。 P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