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5000年

印度5000年
作者: [澳]约翰·祖布尔茨基 / 马百亮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56.40
折扣购买: 印度5000年
ISBN: 9787521757200

作者简介

约翰·祖布尔茨基(John Zubrzycki),澳大利亚作家,新南威尔士大学印度史博士,《澳大利亚人报》外文版原副主编。 祖布尔茨基研习印度历史和文化四十余年,曾在印度担任驻外记者和外交官。他著有数本关于印度的书,包括《斋浦尔家族:迷人王室的内幕》、《魔法帝国:印度魔术的故事》和《zui后的尼扎姆:伟大邦国的兴衰》等。

内容简介

序言 1942年8月9日清晨,印度国民大会党(下文简称国大党)领导人贾瓦哈拉尔?尼赫鲁(1889—1964)和他的九名同事在孟买维多利亚火车站被塞进一列火车。他们要被送到位于现代马哈拉施特拉邦闷热山区的艾哈迈德讷格尔堡(Ahmadnagar Fort)。1707年,莫卧儿王朝伟大的统治者奥朗则布就死在这座城堡里——他去世的那一刻,一阵旋风“来得如此猛烈,刮倒了营地里的帐篷……村庄被毁,树木被连根拔起”。在英国统治时期,这座城堡成为一座戒备森严的监狱。尼赫鲁这次将被监禁两年零九个月,这是他九次被囚禁中时间zui长的一次。他的罪行是发起“退出印度”运动,这是国大党向英国施压的孤注一掷的努力,英国想要获得印度对战争的全力支持,就要立即批准印度独立。等到他被释放时,战争已经快结束了。 这位未来的印度总理将艾哈迈德讷格尔堡描述为“柏拉图的洞穴”,在这座监狱里,囚犯只能看到周围发生的事情的影子。然而,他在监狱院子上方的天空中得到了安慰,那里“白天有毛茸茸的五彩云朵,晚上有灿烂的星辰”。城堡的围墙内是另一片天空——尼赫鲁的那一小群狱友代表了印度政治、学术和社会的各个阶层。他们会说四种印度古典语言——梵语、巴利语、阿拉伯语和波斯语——以及六种以上的现代语言,包括印地语、乌尔都语、孟加拉语、古吉拉特语、马拉地语和泰卢固语。尼赫鲁回忆说:“我有这么多财富可以利用,仅有的限制就是我自己从中受益的能力。”他们有充足的时间来开垦花园,举行即兴研讨会,猜测这个国家的其他地方正在发生什么。就像他在早期服刑期间所做的那样,尼赫鲁利用这个机会来满足他对历史和政治方面的典籍如饥似渴的需求,并将其中的思想转化为自己的作品。 1946年问世的《印度的发现》(The Discovery of India)是尼赫鲁在漫长炎热的日子里写成的,后来成为他的代表作。尼赫鲁称其为“胡思乱想的合集”—— 是一次穿越过去的旅程,也是一次“窥探未来”的旅程。这部作品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一连串不相关的想法组成的。但他在该书的开头提出了一个基本问题:“除了自然和地理因素,印度究竟是什么?”在书的末章,他自信满满地给出了一个答案,他写到,印度是“多元化中的文化统一,是由强大但看不见的线连接在一起的一堆矛盾……它是一个神话,也是一个想法,一个梦想,一个愿景,但又非常真实,无处不在”。 对于想要了解印度历史的人来说,尼赫鲁的结论可能显得模糊而矛盾,令人沮丧。然而,印度作为一个理念和实体已经存在了数千年,容纳了宗教、文化、语言、种族和种姓的多样性。尼赫鲁在1953年的一次演讲中指出,“印度过去有海纳百川的传统”,并补充说:“思想的潮水涌向印度,人类的河流流入印度,与印度这个海洋混合在一起,这些无疑会带来变化,会影响印度,但也会受到印度的影响。” 尼赫鲁认为“发现印度”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但对于许多外国人来说,“印度之行”[借用E. M. 福斯特(E. M. Forste)的书名]是一项挑战。这个国家纷繁复杂的文化和语言,多种多样的宗教和仪式,巨大的贫富差距,越来越有争议的曲折的历史,可能会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将重叠的文化、政治和社会潮流融合成连贯而全面的叙事似乎是不可能的。正如孟加拉国作家、学者尼拉德?C. 乔杜里(Nirad C. Chaudhuri,1897—1999)在20世纪50年代所写的那样,印度“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与众不同的个体很可能多达数百万”。 无论印度的复杂性给学生和历史学家的研习之路设置了怎样的障碍,忽视这个国家过去和现在的更广泛的教训将是愚蠢的。印度是世界上zui古老的文明古国和zui大的民主国家。它是亚洲东西两部分之间的支点,也是一个自信的印度洋大国。印度也在迅速地发生变化,抛弃了几十年来指导其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实验的残余,适应新的世界秩序,在这种新秩序下,其拒绝站在一个或另一个超级大国一边的不结盟言论变得越来越不切实际。 印度尚未复制中国闪亮的子弹头列车、光彩夺目的特大城市以及为全球渴求科技的消费者生产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的大型工厂。民主选举的领导人也未能充分发挥这个国家的潜力。印度自然资源丰富,拥有大量受过高等教育、具有全面文化素养的工人,前景广阔。到2025年,全球五分之一的劳动年龄人口将是印度人,10亿印度人将通过智能手机与他人和世界相连。印度人口有望在2027年超过中国,两国人口都将突破15亿大关。到那时,印度五大城市的经济规模将与塞尔维亚或保加利亚等中等收入国家相当。在新冠大流行之前,按市场汇率计算,印度有望在2031年成为仅次于中国和美国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中国的历史可以被清晰地划分为元、明、清等王朝时期,而印度的历史则不一样,它有多个相互竞争的权力中心。印度的三大帝国——孔雀王朝、笈多王朝和莫卧儿王朝——即使在其扩张的鼎盛时期也没能控制整个南亚次大陆。英国直到1818年打败了马拉塔人(Marathas),才做到了这一点。即使在那时,占印度国土面积五分之二、占印度总人口三分之一的土邦仍保留了名义上的独立。 这里的讲述要想涵盖南亚次大陆上每一位统治者的统治、主要和次要王朝的财富、每一次争夺领土和财富的战争的结果——更不用说印度在科学、文学和艺术等领域对世界的贡献——将是不可能的,如果这样做,结果将是一堆杂乱无章的名字、日期和声明,将会凌乱而肤浅。要把5 000年的印度历史浓缩在这本小书里,同时试图传达其微妙之处,是很有挑战性的,但也是值得去做的。 名称的由来 对于长途跋涉越过兴都库什山、到达现在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平原的商人和入侵者来说,他们首先要面对的重要地理屏障便是印度河。印度河的古名是“Sindhu”,波斯人因为发不出“S”的音,所以就称这条河为“Hindu”。当希腊人在公元前4世纪到达这里时,“H”也被去掉了,于是名字就变成了今天的“Indus”,而这条河流经的土地则被称为“?νδ?α”,这就是“India”(印度)一词的词根。“美国”和“澳大利亚”这样的名称都是欧洲人的发明,与殖民时代前的居民如何称呼自己的土地没有任何关系。同样,直到16、17世纪欧洲商人把葡属印度(Estado da ?ndia)、荷兰东印度公司(Vereenigde Oost Indische Compagnie)、法国印度公司(Compagnie des Indes)和英国东印度公司带到了印度海岸,“印度”这个名字才真正被确定下来。更常见的名字是“印度斯坦”(Hindustan),它指的是“印度河之地”(land of the Indus),而不是“印度教徒之地”(land of the Hindus)。通用术语“印度斯坦人”(Hindustanee)通常被用来指20世纪早期以前任何来自当时英属印度的人。 印度的梵文名称是“婆罗多”(Bharata),3世纪文本《毗湿奴往世书》(Vi??upurā?a)中是这样定义的:“位于海洋以北、雪山以南的这个国家叫婆罗多,因为那里住着国王婆罗多的后裔。它有9 000里格(1里格 ≈4. 83千米)宽,是劳作之地,人们因此可以升入天堂,或获得解脱。”印度宪法的开篇是:“印度,即婆罗多,是一个联邦制国家。” 从地理上来说,定义印度和几千年来印度文明的参数相对简单。大约1. 8亿年前,冈瓦纳古陆(Gondwana)开始分裂,印度板块以每年大约15厘米的速度向东北方向漂移,直到它在大约5 500万年前与欧亚板块相撞,世界上zui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因此形成。这条2 500千米长的山脉成为今天所说的“南亚次大陆”的北部边界。它的形状呈四边形,其东端被丛林覆盖的山脉包围,而这些山脉构成了印度和缅甸之间的边界。其西部是兴都库什山,那里的伯兰隘口(Bolan Pass)和开伯尔隘口(Khyber Pass)成了一批又一批入侵军队长驱直入的通道。南亚次大陆的南部边界是一个巨大的半岛,像一个矛头一样伸入印度洋。 今天,南亚次大陆被划分为5个国家。印度是其中zui大的国家,其领土面积接近300万平方千米,南北长约3 200千米,东西长约2 900千米。印度也是世界上人口zui多的国家之一,大约有14亿人。它与次大陆的其他4个国家——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和孟加拉国——接壤,也同中国和缅甸接壤。印度也是世界上人口密度zui大的国家之一,每平方千米约有400人,人口密度是中国的2倍。 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繁荣分别离不开尼罗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同样,印度早期的文明也是在恒河和印度河肥沃的泛滥平原附近发展起来的。恒河发源于印度东北部的根戈德里(Gangotri),穿过喜马拉雅山脉,然后一路向东,与雅鲁藏布江汇合,塑造了世界上农业资源zui丰富的三角洲之一(包括现代印度的西孟加拉邦和独立国家孟加拉国)。温迪亚山脉将南亚次大陆整齐地分成两半,在它的南面是德干高原,高原的两侧分别是东高止山脉和西高止山脉。德干高原和印度南部的主要河流包括讷尔默达河、戈达瓦里河、克里希纳河和高韦里河(Kaveri River)。 在印度,很受期待的公告之一是一年一度的季风预报。西南季风从6月开始,一直持续到9月,产生了该国大约80%的年降水量。印度东北部部分地区每年的降水量高达1. 4万毫米,而拉贾斯坦邦西部的塔尔沙漠(Thar Desert)每年的降水量只有100毫米。在一个只有一半农田得到灌溉的国家,印度洋季风对农业产量至关重要。一场糟糕的季风可以抬高食品价格并减少农村收入,因此便能推翻一个政权。 南亚次大陆的河流、山脉和海岸线决定了它的神圣的地理环境。瓦拉纳西(Varanasi)也被称为“迦尸”或“神光之城”,就位于恒河岸边。作为湿婆神的圣城,这座城市对于印度教徒来说就像麦加对于穆斯林、梵蒂冈对于罗马天主教徒、耶路撒冷对于犹太人一样神圣。对印度教徒来说,这里是精神解脱的地方。在这里去世就能获得解脱(moksha),即永远摆脱无尽的生死轮回。恒河、亚穆纳河和神话中的娑罗室伐底河(Saraswatī,又译作“萨拉斯瓦蒂河”)的汇合处是普拉亚格拉杰(Prayagraj),这座城市以前被称为阿拉哈巴德(Allahabad),是世界上盛大的人类聚会、每12年一次的大壶节的举办地。虔诚的朝圣者携带着盛满神圣的恒河之水的罐子前往散布在山脉、河流和海岸线上的数十个圣地。在上个千纪初,奉行一种更虔诚的伊斯兰教的苏非派神秘主义者抵达印度后,也建立了很多圣殿(dargah),比如德里的尼扎姆丁?奥利亚(Nizamuddin Auliya)圣殿和阿杰梅尔(Ajmer)的穆因丁?奇什蒂(Mu’inuddin Chishti)圣殿。阿杰梅尔是除麦加和麦地那之外伊斯兰教的圣地之一。印度的朝圣线路纵横交错,包括了锡克教、耆那教、佛教和基督教的圣地。 尽管看似固若金汤,南亚次大陆的地理边界一直是漏洞百出,这使得新的文化、农业实践、语言、宗教甚至战争方法得以在此生根发芽。游牧民族雅利安人从中亚的大草原来到印度北部,随后到来的是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前323年)的军队。贵霜人和与匈人有血缘关系的匈那人(Hū?a)分别从中国西部和中亚来到这里。寻求学术和智慧的中国朝圣者来到了那烂陀等学术中心。那烂陀被认为是世界上首所大学,教授的科目从佛教神学到炼金术和天文学。伊斯兰教在7世纪崛起,通过贸易和征服,终于在这里建立了德里苏丹国和莫卧儿帝国。即使在17世纪莫卧儿帝国的鼎盛时期,包括葡萄牙、荷兰、法国和英国在内的欧洲列强也曾在印度立足。 几千年来,印度的宗教、思想和科学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它的边界,给世界带来了从十进制到瑜伽、从宝莱坞电影到素食主义的各种东西。英国殖民统治的遗产给英语注入了大量的印度词语,例如bungalow(平房)、polo(马球)、gymkhana(赛马会)、loot(战利品)、mogul(有权势的人物)、jungle(丛林)和thug(恶棍),等等。印度软实力的传播比英国统治印度要早2 000年。大约在公元前240年,佛教第三次结集在印度北部的华氏城举行,阿育王(约公元前268—约前232年在位)派遣使者到9个国家传播佛法。早在公元1世纪,印度教就已经传播到了印尼群岛的爪哇岛和巴厘岛。到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玛哈里希?玛赫西?优济(Maharishi Mahesh Yogi)等人因向披头士乐队宣扬超觉冥想(transcendental meditation)的好处而在西方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成千上万的西方人也走上了嬉皮士所走的道路。 印度给世界的另一份杰出礼物是它的侨民,其人数约为1 800万,是世界上规模zui大的。祖宾?梅塔已经成为西方古典音乐指挥家的代名词。奈特?沙马兰的电影开创了“惊悚电影”这个流派。印度裔的首席执行官领导着谷歌、推特和微软等大公司。2021年1月,卡玛拉?哈里斯宣誓就职,成为首 位拥有南亚血统的美国副总统,南亚移民的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当就职仪式通过智能手机直播时,她的祖籍村庄图拉森德拉普拉姆(Thulasendrapuram,距离金奈约350千米)的居民们燃放鞭炮,并分发糖果和鲜花作为宗教祭品,在当地寺庙为她祈祷。 尼赫鲁曾把印度吸收和保存国外思想的能力比作重写本:一份古老的手稿被一遍又一遍地重写,但是之前的那一层并没有被完全抹掉。作为一部简史,本书旨在将这些层次生动地呈现出来。 印度5000年历史的速写!客观还原一个真实的印度! 从哈拉帕文明到佛陀降生,从孔雀王朝到莫卧儿帝国,从英属殖民地到莫迪当政。全书一直写到2021年新冠疫情期间,直击当代印度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还原一个真实的印度! 印度,为什么重要? 因为它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世界人口NO1国家;亚洲东西部文明的十字路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关键节点;佛教与印度教的发源地,圣雄甘地和文豪泰戈尔之乡;美国独立后大英帝国的核心,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候选国家;现代民族主义的试验场,潜在的超级大国! 一头与中国巨龙毗邻而居的南亚巨象!一个国人需要深入了解的巨型邻居! 从丝路贸易到玄奘西游,中国和印度的交流历史悠久,如今两国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在金砖国家框架下实现了广泛合作。中印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对两大文明古国、两个人口规模巨大国家的复兴以及亚太地区的稳定都大有益处。 呈现印度历史的不同层次和鲜明特色!展现一个既多元又统一的超大规模国家! 与中国历史可以清晰地划分为连续的大一统王朝不同,印度历史呈现一种断裂和破碎。自吠陀时代开始,印度就开始面对来自西北和海上的外部势力的入侵。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贵霜帝国、月氏人、伊斯兰势力、帖木儿帝国、大英帝国、法兰西帝国,都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印记。英国人到来之前,印度从来不曾统一。那么在断裂和破碎的历史条件下,是什么力量塑造了现代印度民族国家?印度,又为何能够容纳如此多元的宗教、文化、语言和种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