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画家/了解历史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洛神赋图》为东晋顾恺之的传世之作,充分体 现了顾恺之在刻划人物 内心世界和表现意境方面的才能。 顾恺之才高艺绝,勤于创作,据文献记载,他的 作品有很多,但真迹都 已失传。《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是现存的最要 的两种摹本。《洛神赋图》 今有宋代摹本5种。画卷为绢本,设色,长572厘米, 高27厘米。 《洛神赋图》题材取自三国时曹植著名的《洛神 赋》。这幅画分为三个部分, 曲折细致地描绘出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故事。画 卷开端,曹植一行来到 洛水之滨,惊看洛神之出现。洛神在云天、在水波间 自由地遨游,“翩若惊鸿, 婉若游龙”,这部分定名为“惊艳”。第二部分是“ 情”。曹植向洛神倾诉 爱慕之心,洛神感动,与曹植互诉衷肠。接着青鸟传 情,洛神依依不舍地离去。 第三段为“偕逝”,画面从神话世界转为想象中的现 实。洛神没有远逝而去, 重又回到曹植的身边,一同乘楼船渡过洛水,喜结良 缘,使人神之恋终于实现。 《洛神赋图》艺术上 富于诗情画意,跌宕多姿, 深具节奏感和音乐美。画 家长于想象,构思精巧, 洛神和曹植在一个完整的 画面里多次出现,组成有 首有尾的情节发展过程, 而画面和谐统一,丝毫看 不出连环画式的分段描写 的迹象。在人物造型上,此图典型地体现了顾恺之“ 以形写神”、 “传神写 照”妙在“阿睹”的艺术思想。洛神的飘逸飞动与曹 植的雍容深沉形成了鲜 明的对照。在山川景物环境的描绘上,无处不展现出 一种空间美。一切景物 均奇丽多姿,并化“景语”为“情语”,为人物传情 达意服务,体现了早期 山水画的特点。画家把神话境界用现实图景来作处理 ,既写实又富有浪漫情 调,感染力十分强烈。 《洛神赋图》是中国美术史上不可多得的精品, 也是顾恺之绘画艺术的 代表作。宋代的摹本相当忠实于原作的气息,用笔细 致遒劲,如春蚕吐丝, 紧劲连绵,这种笔法,史称“高古游丝描”,我们可 以从战国时代的《龙凤 人物图》和《御龙登天图》看到这种技法的雏形。而 画中的人物造型和神情 的表达,显然又本于汉代民间绘画的传统。顾恺之能 博采众长,阐发新意, 因而将传统绘画推上一个新的高峰。在他之后,绘画 的写实性更加深入,描 绘能力迅速提高,画坛出现了一个新局面。 义熙元年(405),著名画家顾恺之去世。 顾恺之(344~405)是东晋绘画的卓越代表人物, 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 的大画家、早期的绘画理论家。他出身士族高门,字 长康,小名虎头,少年 时便当上了大将军桓温的参军,后任散骑常侍。顾恺 之多才多艺,名声很大, 当时有“画绝、才绝、痴绝”的“三绝”称号。在绘 画上,他总结了汉魏以 来民间的和士大夫的绘画经验,把传统绘画向前推进 了一大步。 顾恺之善画肖像,亦工山水,他认为绘画妙在传 神,要以形写神,有“传 神写照,尽在阿睹中”的妙语。青年时代,他为江宁 瓦官寺作维摩诘壁画, 当众为画像点睛,三日间便为寺院募得百万钱,此事 轰动一时。他为裴偕画像, 在颊上添上三毫,就使画像神采奕奕;画谢鲲则以岩 壑为背景,因为谢鲲好 游山玩水,故借此以表现其志趣风度。唐代书画评论 家张怀璀的《画断》诜“像 人之美,张(僧繇)得其肉,陆(探微)得其骨,顾(恺 之)得其神,以顾为最。” 一语奠定顾在绘画史上的地位。顾恺之本人在其画论 里也说,画“手挥五弦” 固然不易,但画“目送飞鸿”更难。此语正体现了他 对神形兼具的追求,这 一点对后来的中国画创作和绘画美学思想的发展,有 很大的影响。 顾恺之的绘画题材涉及道释、人物、山水、禽鸟 ,无所不包,有文献记 载的不下六、七十件,但真迹均已失传。从流传至今 的被认为是顾恺之原作 摹本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 》中可以看出顾恺之艺 术的风格和神韵。 《女史箴图》(唐摹本)是依据西晋张华的文学作 品《女史箴》而画, 从“班婕有辞,割欢同辇”起至“女史司箴,敢告庶 姬”止,共分九段。内……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