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将长生草留给水(精)/名家忆往系列丛书
作者简介
肖复兴,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曾到北大荒插队6年,当过大中小学的教师10年。曾任《小说选刊》副总编、《人民文学》副主编。已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报告文学集、散文随笔集和理论集百余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等作品被选入大、中、小学语文课本以及新加坡等国的汉语教材。近著有《肖复兴散文100篇》、《肖复兴新散文画作》两卷、《肖复兴音乐文集》三卷等。曾经获得过全国以及北京、上海优秀文学奖,冰心散文奖,老舍散文奖多种,并获得首届“全国中小学生最喜爱的作家”称号。
内容简介
永远的校园 我离开校园的时间已经很长了。我是1982年大学毕业 ,留校教了3年的书,而后自以为是要闯荡更广阔的生活, 那样毅然离开校园的,算算至今已有14个年头了。在我人 生52岁中,我上了16年的学,当了大、中、小学的老师10 年,一共26年,校园生活占去一半还要多一点。可见,校 园刻印在我的生命里,而我却离开了它。我常想起校园, 常责备自己当初那样的选择是不是对校园的一种背叛? 我是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一批大学生。1978年的冬天 ,我到中央戏剧学院报到,是“二进宫”,因为在1966年 时就考入了这所学院,“文化大革命”爆发了,让我和它 阔别了12年,也和校园阔别了12年。当我重新回到校园时 ,已经31岁了,虽然有些苍老,但感觉还是那样年轻,这 种感觉来自我自己,也来自校园。我总想起报到的那一年 冬天,躺在宿舍的二层铺上睡不着觉时,听窗外白杨树被 寒风吹得萧瑟的声音;我总想起第二年的春天,一眼望见 校园里的藤萝架缀满紫嘟嘟的花瓣的情景。我第一次走进 这所校园参加考试,就是先看见这一架紫嘟嘟花瓣的藤萝 的,那时我才19岁。重现的旧景旧情,往往能使人产生幻 想,以为自己和校园都依然像以往一样年轻。实际上,我 和校园都已经青春不在了。尤其是逝去的岁月并不是在校 园里流淌,而是渗进在荒芜的北大荒的黑土地上,校园里 没有留下我的足迹,校园只给予我一个伤痛的符号。 那时候,我才真正地对校园产生一种珍惜之情。校园 对于一个人的青春是何等的重要,是任何别的地方别的事 物都无法取代、无可比拟的。如果说青春是一条河,那么 ,这条河流淌过的树木芬芳、草丛湿润的两岸,应该大部 分属于校园。在我31岁青春只剩下个尾巴的时候,失去了 校园12年之久,才体味出校园对于一个人生命的意义。就 像一位诗人曾经说过的:失去的才懂得珍惜,拥有的总不 在乎。 记得刚刚入学的时候,无论在校园内还是在校园外, 我总要把学院的那枚白底红字的学生校徽戴在胸前。其实 ,按照我的年龄应该戴老师的那种红徽章才是,戴这种白 校徽和年龄不相符合,颇有些范进中举式的可笑。但我还 是戴了好些日子,它让我产生对校园的亲切感,也让人知 道我和校园是同在一起的自豪感。 如果问我这一辈子什么最让我留恋?那就是校园。离开 校园之后,这种感情与日俱增。在以后的日子里,偶然之 间,我也曾到过一些大学,或者说大学闯入了我的生活, 更让我涌出一种故友重逢、他乡遇故知的感觉。其中最让 我难忘的有两次,一次是到厦门大学,一次是在天津大学 。 我的一个学生在厦门大学读书,她陪我参观了整个校 园,鲁迅先生的雕像,陈嘉庚先生资助建造的体育场、教 学楼、实验楼、大礼堂……到处是年轻学生青春洋溢的脸 ,到处是南方特有的高大葳蕤的树,到处是亚热带的奇异 芬芳的花。青春时节像是一只鸟或是一粒种子,能够在这 样的环境里飞翔或种植,该是多么美好和适得其所。 她带我推开礼堂的大门,偌大的礼堂空荡荡的、静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