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史/大家学术文库

中国民族史/大家学术文库
作者: 吕思勉
出版社: 江西教育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21.60
折扣购买: 中国民族史/大家学术文库
ISBN: 9787539298221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二章 汉族 民族与种族不同。种族论肤色,论骨骼,其同异 一望可知。然杂居稍久,遂不免于混合。民族则论言 文,论信仰,论风俗,其同异不能别之以外观。然于 其能否抟结,实大有关系。同者虽分而必趋合,异者 虽合而必求分。其同异,非一时可泯也。 一国之民族,不宜过杂,亦不宜过纯。过杂则统 理为难,过纯则改进不易。惟我中华,合极错杂之族 以成国。而其中之汉族,人口最多,开明最早,文化 最高,自然为立国之主体,而为他族所仰望。他族虽 或凭恃武力,陵轹汉族,究不能不屈于其文化之高, 舍其故俗而从之。而汉族以文化根柢之深,不必借武 力以自卫,而其民族性自不虞澌灭,用克兼容并苞, 同仁一视;所吸合之民族愈众,斯国家之疆域愈恢; 载祀数千,巍然以大国立于东亚。斯固并世之所无, 抑亦往史之所独也。 汉族之称,起于刘邦有天下之后。近人或谓王朝 之号,不宜为民族之名。吾族正名,当云华夏。案《 书》曰:“蛮夷猾夏。”《尧典》,今本分为《舜典 》。《左氏》曰:“戎狄豺狼,诸夏亲昵。”闵元年 。又曰:“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定十年。又载戎 子驹支对晋人之言曰:“我诸戎饮食衣服,不与华同 。”襄十四年。《论语》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 夏之亡也。”《八佾》。《说文》亦曰:“夏,中国 之人也。”则华夏确系吾族旧名。然二字音近义同, 窃疑仍是一语。二字连用,则所谓复语也。“裔不谋 夏,夷不乱华’’二语,意同辞异,古书往往有之, 可看俞氏樾《古书疑义举例》。以《列子》黄帝梦游 华胥,附会为汉族故壤,未免失之虚诬。夏为禹有天 下之号,夏水亦即汉水下流。禹兴西羌,《史记·六 国表》。汉中或其旧国。则以此为吾族称号,亦与借 资刘汉相同。且炎刘不祀,已越千年。汉字用为民族 之名,久已不关朝号。如唐时称汉、蕃,清时称满、 汉,民国肇建,则有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之 说是也。此等岂容追改?夏族二字,旧无此辞。华族 嫌与贵族混。或称中华民族,词既累重,而与合中华 国民而称为一民族者,仍复相淆。夫称名不能屡更, 而涵义则随时而变。故片辞只语,其义俱有今古之不 同。训诂之事,由斯而作,必谓汉为朝号,不宜用为 民族之名,则今日凡百称谓,何一为其字之初诂哉? 废百议一,斯为不达矣。 汉族自有史以前,久居此土乎?抑自他处迁来, 其迹尚有可考者乎?此近人所谓“汉族由来”之问也 。昔人暗于域外地理,即以其国为天下,此说自无从 生。今则瀛海大通,知中国不过世界列国之一;远览 他国史乘,其民又多非土著;而读史之眼光,始一变 矣。法人拉克伯里氏撰《支那太古文明西原论》,谓 汉族来自巴比伦。日本白河次郎、国府种德取其说以 撰《支那文明史》,东新译社译之。改名《中国文明 发达史》。说极牵强。顾中国人自此颇留意考据。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