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去烟尘(2017上海纪实精选本)

拂去烟尘(2017上海纪实精选本)
作者: 编者:上海纪实编辑部
出版社: 文汇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0.20
折扣购买: 拂去烟尘(2017上海纪实精选本)
ISBN: 9787549629435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进入21世纪,全球主流博物馆的功能从最初的收藏到 展示,正趋向教育功能的极大拓展。 一个民族的创新大脑也许就起步于科技馆博物馆,一 颗科学种子的幼芽也许萌动于科技馆博物馆,一个国家的 兴旺和发展也许就蕴藏在无数走进科技馆博物馆的青少年 心里。 早在200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在博物馆定义 中首次把教育放到首位。发达国家大型博物馆已把目光投 向非正规教育,与课堂教育互为补充。在英国伦敦历史自 然博物馆,从幼儿园到高中,课本中的知识点都有对应的 展品,同时在教育活动列表中分门别类,挂在网上方便师 生下载。在美国,博物馆课堂非常普及,由博物馆和学校 共同开发的课程在中小学同一课程体系中深度融合,广受 欢迎。法国小学生周三下午则进入博物馆学习,比如在罗 浮宫欣赏、临摹画作。 然而很久以来,我国博物馆与学校之间却存在着一段 颇为“遥远”的距离,主因还在受课堂和应试的“主流” 教育体系束缚。上海要建设全球有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提 升文化软实力,培养未来创新人才,必须利用博物馆科普 资源,在青少年心中撒下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创新 的科学种子。上海的博物馆和教育界正试图拆除这一堵横 亘在博物馆和学校之间的“隔断”,打通连接双方的“最 后一公里”,使博物馆成为最理想的科普课堂。 始于2015年底的“馆校合作”正是两者共享双赢且可 复制推广的模式。在上海科技馆党委书记王莲华看来,科 普要始终围绕“科技创新”这个核心展开,树立“大科普 ”理念,构建“大科普”格局。青少年是科技创新最大的 潜在力量,博物馆拥有丰富的藏品、展品及公共活动空间 ,是开展沉浸式创新教育的天然沃土。 2016年12月8日,上海科技馆及其分馆——上海自然 博物馆与上海市127所中小学签订“馆校合作”共建协议, 旨在共同“开发一批博物馆课程,培训一批科技创新教师 ,培养一群创新型学生”。 “金牌博老师”和补短板 “馆校合作”项目并不直接向青少年传授知识,其中 的“青少年科学诠释者”和“实习研究员”均由学生根据 兴趣自选主题、查找资料、研究分析,最后展示自己的成 果。馆方给予方法引导和合作过程中的必要支撑。 上师大附中附属龙华中学副校长闵辉说,“博物馆研 习会”是旨在利用场馆资源提升自然科学教师和学生能力 的“馆校合作”的六个子项目之一。所有活动设计的关注 点都强调学习者的参与和兴趣,在体验中渗透科学教育, 科学性与趣味性并重。 闵辉设计的方案是“缤纷生命展区——走进林奈实验 室”。该方案以瑞典博物学家、分类学家卡尔·林奈的研 究为线索,结合初中八年级《生命科学》课程中《生物的 类群》一章学习,使学生了解生物的基本类群、分类依据 及阶元、双名法的基本含义等,认识生物界物种多样性和 分类复杂性、生物的结构功能与其生活环境的统一性。林 奈在200多年前对动植物的描述和分类已非常准确,至今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