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鲁迅学史

中国鲁迅学史
作者: 张梦阳
出版社: 江苏文艺
原售价: 158.00
折扣价: 101.20
折扣购买: 中国鲁迅学史
ISBN: 9787559461179

作者简介

张梦阳,1945年3月生于甘肃天水,祖籍山东临清。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文学系教授,绍兴文理学院鲁迅研究院“鉴湖学者”特聘讲座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鲁迅研究会原副会长。主持编纂的《1913—1983鲁迅研究学术论著资料汇编》(五卷),获中国社科院优秀科研成果奖;学术著作《中国鲁迅学通史》,获国家图书奖;长篇文学传记《鲁迅全传?苦魂三部曲》,获国家出版基金支持;合作翻译美国传教士亚瑟?亨?史密斯(Arthur H. Smith,1845—1932)《中国人气质》;另有论著《阿Q新论——阿Q与世界文学中的精神典型问题》、长篇论文《论阿Q精神反思的意义》等,在学界产生重要影响。迄今共出版专著、文集十余种,在核心报刊上发表论文、散文、随笔百余篇。其作品已被翻译成日语、韩语、英语、阿拉伯语等在海外出版。

内容简介

什么是鲁迅学? 鲁迅研究的科学形态是 鲁迅本体的趋近性“返真”, 那么,究竟什么是鲁迅学 呢? 鲁迅学是科学形态鲁迅 研究的学科化形态。所谓 学科化,就是发扬求实求 真的宗旨,使鲁迅研究上 升到体系化、理论化、专 业化的境界,成为一门独 立的学科。 鲁迅学这门独立的学科 包含以下三个层面: 是本体“返真”层。这一 层可分为内学与外学两大 体系。内学体系是对鲁迅 本体的著作、思想、生平 、人格的“返真”与阐释;外 学体系是对鲁迅本体所处 外界时代环境以及外部精 神文化思潮影响的“返真”与 阐释。内、外学两大体系 又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 在相互交叉、相互融通的 还原与阐释中共同构成了 鲁迅精神文化实体。 第二是历史反思层。这 一层是在本体“返真”层基础 上,把鲁迅本体置于整个 人类精神文化的历史范畴 内进行评估,对鲁迅的历 史价值及其局限性进行理 性的评价与反思,并由此 抽出一些带有人类深层共 性的规律性的东西。 第三是现实观照层。这 一层是在本体“返真”、历史 反思的基础上,对鲁迅在 现实精神文化生活中的正 负面意义进行观照和探讨 。这里需要特别提请注意 的是第二层所说的鲁迅的“ 局限性”与第三层所说的鲁 迅的“负面意义”。这两点都 颇有些冒天下之大不韪, 令人误以为是对鲁迅的不 敬。其实并非如此,作者 是怀着对鲁迅先生的无限 敬意并力图鲁迅的精神和 思维方式,思虑再三后才 写出这两点的。无论多么 伟大的人物都有其不避免 的“局限性”和“负面意义”, 鲁迅是人,而不是神,不 可能超脱在外。鲁迅可贵 的地方正是始终强调自己 是历史的“中间物”,始终不 断地无情解剖着自己,克 服着自己,从而不断前进 。他也始终盼望听到切中“ 真症候”、“入木三分”的中 肯批评,那种只知一面赞 颂、不会全面分析的态度 正是违背鲁迅精神、违反 科学的辩证思维方式的, 是一种低级、片面、蒙昧 的精神状态,是为鲁迅所 不取的。鲁迅学既是正宗 鲁迅研究的学科化形态, 是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 怎么能不讲科学,不讲功 过正负两面的全面分析呢 ? 鲁迅既然是一个人,而 且是一个为深刻、复杂的 人,还是一个对人有深刻 研究的人,那么鲁迅学就 是一门研究一位深刻的人 并对他对人的研究进行再 研究的特殊的人学。 而人突出的特征、与动 物的主要的区别就是精神 ,因此人学的主要研究对 象就是人的精神,作为一 门特殊人学的鲁迅学的主 要研究对象也必然是人的 精神,而且是一种为深刻 、复杂的人的精神——由 鲁迅的精神和鲁迅对人的 精神的研究所构成的鲁迅 精神文化实体。所以,鲁 迅学又是一门精神学。 推而广之,由于鲁迅本 体极为强烈、深邃的精神 性以及鲁迅与古今中外、 特别是百年中国精神文化 现象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 ,是其一个侧影,所以研 究鲁迅学,必然也要研究 古今中外、特别是百年中 国精神文化现象史,所以 鲁迅学从一个侧面来说, 又是一门以鲁迅为视角研 究精神文化现象史的学问 。 因此,简明地概括起来 说,鲁迅学就是一门以鲁 迅这个人和他的精神、著 作、思想、艺术及其所处 时代环境、相关的精神文 化现象及由此构成的鲁迅 精神文化实体为研究对象 、对鲁迅的历史价值及其 局限性做历史反思、对鲁 迅的正负面意义做现实观 照的独立的人文学科。 P13-15 ★鲁迅研究迄今为止最全面、最完整的学术史,了解鲁迅研究必读之作。 ★鲁迅研究专家、国家图书奖+社科院优秀科研成果奖得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鲁迅研究会原副会长张梦阳继《中国鲁迅学通史》(1919—1999)、《鲁迅全传》后,再次推出学界重磅之作!毕生致力于鲁迅研究,二十载潜心撰史,为后人研究披荆斩棘、铺平道路。 ★融汇作者1000万字鲁迅研究资料、300余万字鲁迅学研究成果的集大成之作、精华之作。 ★以1919年《狂人日记》第一篇评论为鲁迅学起点,一一评述茅盾、林语堂、梁实秋、郁达夫、周作人、瞿秋白、毛泽东、陈独秀、萧军、冯雪峰、李长之、唐弢、王瑶、竹内好、伊藤虎丸……海内外几乎所有重要的鲁迅揄扬者、反对者、学者,甚至海外奇人的见解和观点,精彩、怪诞之论和稀见历史文献更是全录于书,让读者亲临现场,管窥历史。 ★摒弃烦琐注释,打破学术著作艰涩难读的刻板印象,以史料、学理为基础,凭借生动的文学才情,呈现出一部极具学术含量和可读性的学术之作。书后更附有作者发自肺腑的个人研究历程自述。 ★透过中国现代知识阶层对鲁迅的研究,观照中国知识分子的观点争锋、思想解放和精神自觉,以及不同时代背景下值得深思的种种精神文化现象。 ★呈现一个世纪以来鲁迅从人到“神”,又从“神”到人,再到“历史的人”的轨迹,即中国现代以来各个政治派别、文化群体和个人对鲁迅或崇拜、赞颂,或利用、扭曲,或谩骂、讥讽,最后走向中立研究的过程。 ★囊括对鲁迅方方面面的研究成果,包括鲁迅的著作、思想、人格、心理、精神、婚姻、家庭、兄弟情谊等等,读者可以本书为线索,寻找、挖掘最想了解的鲁迅。了解鲁迅,也是了解自己,了解中国。 ★本书分为上、中、下3编,34章,194节,结构宏大、清晰,目录详细、全面,从目录即可管窥全书,方便读者索引查阅。 ★装帧精致、沉稳,32开,采用双封、圆脊精装,书名选用民国字体,内页使用纯质纸,为阅读增色,且适宜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