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北京联合
原售价: 39.90
折扣价: 27.13
折扣购买: 留德十年
ISBN: 9787559676139
季羡林(1911.8.6-2009.7.11),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终身教授等。早年留学国外,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其精于吐火罗文,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曾三辞“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桂冠。
留学热 五六十年以前,一股浓 烈的留学热弥漫全国,其声 势之大决不下于今天。留学 牵动着成千上万青年学子的 心。我曾亲眼看到,一位同 学听到别人出国而自己则无 份时,一时浑身发抖,眼直 口呆,满面流汗,他内心震 动之剧烈可想而知。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 象呢?仔细分析其中原因, 有的同今天差不多,有的则 完全不同。相同的原因我在 这里不谈了。不同的原因, 其根底是社会制度不同。那 时候有两句名言:“毕业即 失业”;“要努力抢一只饭碗 ”。一个大学毕业生,如果 没有“后门”,照样找不到工 作,也就是照样抢不到一只 饭碗。如果一个人能出国一 趟,当时称之为“镀金”,一 回国身价百倍,金光闪烁, 好多地方会抢着要他,成了 “抢手货”。 当时要想出国,无非走 两条路:一条是私费,一条 是官费。前者只有富商、大 贾、高官、显宦的子女才能 办到。后者又有两种:一种 是全国性质的官费,比如留 英庚款、留美庚款之类;一 种是各省举办的。二者都要 经过考试。这两种官费人数 都极端少,只有一两个。在 芸芸学子中,走这条路,比 骆驼钻针眼还要困难。是否 有走后门的?我不敢说绝对 没有。但是根据我个人的观 察,一般是比较公道的,录 取的学员中颇多英俊之材。 这种官费钱相当多,可以在 国外过十分舒适的生活,往 往令人羡煞。 我当然也患了留学热, 而且其严重程度决不下于别 人。可惜我投胎找错了地方 ,我的家庭在乡下是贫农, 在城里是公务员,连个小官 都算不上。平常日子,勉强 糊口。我于1934年大学毕 业时,叔父正失业,家庭经 济实际上已经破了产,其贫 窘之状可想而知。私费留学 ,我想都没有想过,我这个 癞蛤蟆压根儿不想吃天鹅肉 ,我还没有糊涂到那个程度 。官费留学呢,当时只送理 工科学生,社会科学受到歧 视。今天歧视社会科学,源 远流长,我们社会科学者运 交华盖,只好怨我们命苦了 。 总而言之,我大学一毕 业,立刻就倒了霉,留学无 望,饭碗难抢;临渊羡鱼, 有网难结;穷途痛哭,无地 自容。母校(省立济南高中 )校长宋还吾先生要我回母 校当国文教员,好像绝处逢 生。但是我学的是西洋文学 ,满脑袋歌德、莎士比亚, 一旦换为屈原、杜甫,我换 得过来吗?当时中学生颇有 “架”教员的风气。所谓“架” ,就是赶走。我自己“架”人 的经验是有一点的,被“架” 的经验却无论如何也不想沾 边。我考虑再三,到了暑假 离开清华园时。我才咬了咬 牙:“你敢请我,我就敢去 !”大有破釜沉舟之慨了。 省立济南高中是当时全 山东唯一的一所高级中学。 国文教员,待遇优渥,每月 一百六十块大洋,是大学助 教的一倍,折合今天人民币 ,至少可以等于三千二百元 。这是颇有一些吸引力的。 为什么这样一只“肥”饭碗竟 无端落到我手中了呢?原因 是有一点的。我虽然读西洋 文学,但从小喜欢舞笔弄墨 ,发表了几篇散文,于是就 被认为是作家,而在当时作 家都是被认为能教国文的, 于是我就成了国文教员。但 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我深知自己能吃几碗干饭, 心虚在所难免。我真是如履 薄冰似的走上了讲台。 但是,宋校长真正聘我 的原因,还不就这样简单。 当时山东中学界抢夺饭碗的 搏斗是异常激烈的。常常是 一换校长,一大批教员也就 被撤换。一个校长身边都有 一个行政班子,教务长、总 务长、训育主任、会计,等 等,一应俱全,好像是一个 内阁。在外围还有一个教员 队伍。这些人都是与校长共 进退的。这时山东中学教育 界有两大派系:北大派与师 大派,两者钩心斗角,争夺 地盘。宋校长是北大派的头 领,与当时的教育厅厅长何 思源,是菏泽六中和北京大 学的同学,私交颇深。有人 说,如果宋校长再是美国哥 伦比亚大学的学生,与何在 国外也是同学,则他的地位 会更上一层楼,不只是校长 ,而是教育厅的科长了。 P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