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线上的中国(精)

斑马线上的中国(精)
作者: 邓子滨
出版社: 法律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32.85
折扣购买: 斑马线上的中国(精)
ISBN: 9787511897527

作者简介

邓子滨,生于1966年,籍贯山东陵县。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律系法学学士、法学硕士,北京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

内容简介

国家 应当对国民的道德生活保持中立 国家应当致力于创造社会和谐与国民幸福。 何谓和谐?经高人指点,“和”就是人人有饭吃 ,“谐”就是人人有话说。我很赞同,只想补充几句 :光有饭吃还不够,还应允许吃品种多样的饭;光有 话说还不够,还应允许说观点各异的话。好比交响乐 ,它的美妙悦耳来自不同乐器的多种音符,如果只有 一种乐器不停地发出一种声音,那就不可能是和谐, 而只能是噪声。 何谓幸福?我们无从给出公认的定义,但大家似 乎都知道什么是不幸福。短暂的军营生活,可能是光 荣的进而是幸福的,但若把全国变成兵营,让全体国 民终身过军营生活,尽管有吃有穿,那也肯定是不幸 福的。这种不幸福的根源只在于,它太整齐划一了。 蓝制服本身并不难看,但若像20世纪70年代那样全国 一片蓝制服,恐怕就不怎么好看了,那种状态想必不 是民众乐于回归的。 更不要忘记,从蓝制服走向红裙子,不仅是一个 艰难的思想解放过程,而且思想解放的急先锋竟是穿 喇叭裤、蓄长发的年轻人。他们在当时备受争议,甚 至屡遭围攻。专有一批道德卫士手持剪刀冲向他们, 剪开他们的裤子,剪掉他们的长发。这些年轻人不仅 投诉无门,而且还有被官方直接处罚的。 不要认为这只是很久以前的事,不久以前,警察 抓夫妻看黄碟,走的是同样的路线。并且,被抓的夫 妻为了讨个说法,也是备尝艰辛饱受折磨。我们不禁 要问:黄碟上的那点事儿,夫妻之间是否可以做?如 果可以做,为什么不能看?那些关怀他人床笫之事的 人,不管他们怀揣着多么高尚的目的,总之是要约束 他人床笫之间具体的娱乐方式,说到底,就是按照某 种“正确的”方式进行某种他们极为看重的行为。 这时,我们突然理解了,李银河们并不是在支持 某种行为方式,而是在反对某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 方式就是:你跟我不一样,所以不许你那么做。尤其 是当我是多数你是少数的时候,当我代表多数、代表 “正确”的时候,更会发生围剿与歼灭。而围歼的理 由却从来都是给作为少数的、不正确的你一顶帽子: 毒化风气,荒谬无耻。李银河们从不认为,这种思维 方式不能做对某件事,而是担心它一旦做错事,就不 可收拾,就有回到“蓝制服”的危险。而这种担心, 现在看来绝不是多余的。 道德上的是非优劣是可以争论的,争论不可怕, 不要把国民当傻子,国民自会知道什么是德行。所以 ,国家不应为道德立法,不要企图用法律来推行或者 捍卫某种道德,更不要以过去遗留的道德立法强力介 入国民的道德生活。对道德生活的介入,往往意味着 深入他人心灵,踏入他人家门,支配他人财产,甚至 支配他人的自由与生命。这不正是我们经常耳闻目睹 的吗!所以,在国民道德与国家权力的边界争端上, 如果强者不自我克制,那就没有边界,因为整个领域 都是强者的。 国家应当关怀的,不是国民的道德,而是民生民 命;国家应当关注的,不是国民的奢侈品,而是必需 品。而国家有限的司法资源,更应当有个“动用理由 的阶梯排序”,换言之,在无力救济拆迁自焚的时候 不应当用力于淫秽物品,在肃清官员贪腐之前没有理 由把社会目光引向聚众淫乱。 对于挑战道德底线的少数人,国家和社会应当抱 有宽容的态度。挑战者的确不一定代表道德的演进, 但扼杀挑战者却一定会窒息社会的自由。想想意大利 电影《天堂影院》里被神父剪掉的“淫秽的”接吻镜 头,几十年后被重新拼接起来,竟然是一个个令人感 动落泪的美好瞬间。 P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