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婴儿喂养护理百科(第二版)(汉竹)
作者简介
傅宏娜 天津和睦家医院儿科主任 天津市儿科质量控制中心委员 从事儿科临床工作20余年,面对“关心则乱”的父母,傅医生总用微笑来缓解他们心中焦虑,她还在公众平台上与妈妈分享科学养育之道。从2015年开始,她投身于“百人援贵”“百人援甘”“百人援宁”等义诊活动,除了提供专业的诊疗,傅医生更用自己的慈母之心温暖孩子们。著有《儿科医生健康公开课》。
内容简介
在线试读: 第1周 宝宝的生长发育 经历了艰辛的十月怀胎和刻骨铭心的分娩,那个在子宫里和妈妈朝夕相处的小天使迫不及待地降临人间。 他(她)那一声嘹亮的哭声像是在告诉爸爸妈妈:“你们等了很久吧,快来欢迎我吧!” 体重约3千克 刚出生的小家伙看上去很柔弱,体重约3千克,身长约50厘米。如果与这个标准稍有差异,妈妈也不必太过担心,随着一天天地成长,宝宝的身高、体重会趋于正常值。 宝宝出生时与满月体格发育对比 项目 出生时(中位数) 满月时(中位数) 体重 男婴 3.32 千克,女婴 3.21 千克 男婴 4.51 千克,女婴 4.20 千克 身长 男婴 50.4 厘米,女婴 49.7 厘米 男婴 54.8 厘米,女婴 53.7 厘米 头围 男婴 34.5 厘米,女婴 34.0 厘米 男婴 36.9 厘米,女婴 36.2 厘米 注:数据来自原国家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2009年发布的《中国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参照标准》,数据采用中位数,后同。 小脸和眼睛有些肿 刚出生的宝宝,由于在产道中受过挤压,所以小脸和眼睛都会有些水肿,一般两三天后水肿就会消失。另外,新生儿早期眼球尚未固定,而且眼部肌肉的调节能力很弱,常有短暂性斜视的情况发生,看起来有点像“斗鸡眼”,这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 宝宝的体重为什么不升反降 细心的新妈妈抱宝宝或给宝宝称体重时,发现宝宝在出生后的几天里体重下降了,于是感到很着急。其实这个现象是正常的。由于这几天宝宝喝奶较少,同时有不显性失水和胎便排出,所以体重有所下降,较刚出生时体重减轻6%~9%,即生理性体重下降。只要体重下降在合理范围内,就不用担心。随着宝宝的进食,这种状况在出生后10天左右逐渐改善,宝宝开始进入快速生长阶段。 只能看到20厘米内的事物刚出生时,宝宝虽然可以看见,但视力还很弱,只能看清20厘米范围内的东西。也就是说,当宝宝躺在妈妈怀里吸吮乳汁时,基本只能看清妈妈的乳房,至于妈妈的样貌,那就太模糊了。这种状况大约要持续1个月。除了视觉能力较弱外,宝宝能辨识的色彩也很少,除了黑和白,唯一能看到的是红色。 听力还未发育完全 宝宝的听力发育得相当早,当他(她)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能听到声音了,但这并不代表宝宝一出生就拥有和成人一样的听力。此时,宝宝的外耳与内耳之间的鼓室里没有空气,因此听觉灵敏度很差。所以正在酣睡的宝宝只有听到很大的声音时,才会惊醒啼哭。虽然宝宝听力还不是很发达,但他(她)对声音是有喜好的,尤其喜欢妈妈的声音。在出院前,医生会给新生儿做听力筛查,如果此时有单侧未通过或双侧未通过的结果,爸爸妈妈也不用特别担心,等宝宝做42天体检时复查一次听力,即可知道确切结果。 新生儿的触觉、嗅觉很灵敏 除了视觉和听觉,新生儿也会有冷、热、疼痛等感觉。宝宝还能感受物体的质地,并且喜欢接触质地柔软的东西。嘴唇和手是宝宝触觉最灵敏的部位,所以新生儿都喜欢吸吮手指。他(她)还特别喜欢依偎着妈妈,喜欢妈妈温柔地用双手抚摸、拥抱自己。另外,宝宝的嗅觉能力也很强。刚出生两天的新生儿就可以闻出自己妈妈的乳垫和别的妈妈的乳垫味道不一样,这可能超出了大多数人的想象。 【宝妈经验谈】多给宝宝做抚触 别因为宝宝软就害怕碰他(她),他(她)可是很喜欢爸爸妈妈温暖的手掌的。多抚触可以刺激宝宝感觉器官的发育,还能加深亲子之间的感情。 3月第1周 疾病护理 宝宝身上出现痱子,主要是因为在高温、闷热的环境下,一直躺在床上,无法翻身,身上出现的汗液不蒸发,导致毛孔堵塞。不仅是夏天,如果冬天父母在室内给宝宝穿的衣服过多,或夜间盖的被子过厚,宝宝也可能会出痱子。 辨认是痱子还是疹子 爸爸妈妈可以根据以下3点,确认宝宝身上的红疹是不是痱子。 观察疹子的性状。痱子由很多界限清晰的小粒状红色皮疹组成,摸上去有轻微扎手的感觉。 观察出疹的速度。痱子的出疹速度很快,一两个小时甚至十几分钟就可能大面积出现,局部皮肤干燥透气后会很快好转。 持续观察疹子的变化情况。痱子通常会由红点变成脓包,甚至破溃、化脓。 如何预防痱子 爸爸妈妈应尽量避免让宝宝待在温度高、湿度大的环境里。夏季室内温度最好控制在24~26℃,湿度在50%~60%。如果温度合适,但是湿度过大,汗液无法排出,也容易出痱子。平时要尽量保证宝宝皮肤清洁、干爽,出汗后要及时擦干,每次喂奶后,用柔软的纱布巾蘸干宝宝脸上的汗液和乳汁。另外,要为宝宝勤换衣服,夏季最好选择透气性好的棉质衣物,以利于皮肤透气干爽。 生了痱子不要抓挠 ◎如果宝宝感觉瘙痒,应尽可能转移宝宝的注意力,以免抓破皮肤引发感染。 ◎不要用太热的水洗澡,也不要使用刺激性的洗浴用品,以免刺激皮肤,加剧皮肤的瘙痒。 ◎切忌过分捂盖,特别是长痱子的部位,最好能够裸露在空气中。 ◎如果宝宝痱子比较严重,痒得难耐,可用外用炉甘石洗剂止痒,但一定要确认皮肤没有破溃。 ◎如果皮肤已被抓破,有发炎的迹象,要及时带宝宝就医。 【医生叮咛】不推荐使用痱子粉 痱子粉有清凉止痒的作用,但多含有滑石粉,对宝宝健康无益,粉末还有可能堵塞毛孔,因此不推荐使用。 4月1~2周 母乳喂养 “背奶”妈妈是指生完宝宝后返岗,在工作间隙挤出并储存母乳,晚上背回家给宝宝当第二天“口粮”的职业女性。虽然已经上班了,但职场妈妈们依旧希望继续母乳喂养,把原汁原味的乳汁留给宝宝。 光荣加入“背奶大军” 背奶妈妈一方面要让宝宝得到最天然的营养,为宝宝的未来打下最坚实的健康基础;另一方面也要延续自己的职业理想,让人生和事业不留遗憾。即便背奶过程充满了尴尬和辛苦,但是为了宝宝,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准备好“背奶四件套” 重回工作岗位前,妈妈要准备好泵奶和储奶的物品,包括吸奶器、储存母乳的储奶袋、冰包(蓝冰)、防溢乳垫,这些通常被称为“背奶四件套”。 储奶袋上要写明时间 储奶需选择食用级别的专业储奶用具,最好能直接连接在吸奶器上,可减少污染的风险,使用也更为方便。用储奶袋收集完母乳要注意封口,避免漏奶,还要用记号笔在袋子上写好日期和时间,避免过期。 用蓝冰不愁办公室没冰箱 蓝冰保鲜时间是冰袋的2倍,购买时可以选有奶瓶形状凹槽的。使用前把蓝冰放在冰箱冷冻6~12小时。办公场所有条件时,可以将刚吸出的乳汁放入冰箱冷藏,回家路上再将储奶袋放在装有蓝冰的冰包中。冷藏条件下的母乳一般都可以放置24小时,室温下的乳汁也能放置4~6小时,千万不要浪费。 6~7月 辅食喂养 即使能吃辅食了,也要切记,宝宝营养的主要来源还是母乳或配方奶。辅食只是弥补部分营养素的不足,是为过渡到以饭菜为主要食物做好准备。至于辅食添加的具体时间、次数,主要取决于每个宝宝对吃辅食的兴趣和主动性。 什么是辅食 辅食是给宝宝添加的除母乳和配方奶之外的所有固态和液态食物。也就是说,不管是米粉、蔬菜、蛋黄、肉等固态食物,还是米汤、米粥等液态食物,都属于辅食,都应遵循辅食添加原则。 添加辅食的4个信号 信号1:宝宝自己能坐稳,口水变多,会挺起脖子呈45°,吮吸手指。 信号2:宝宝对辅食感兴趣,当大人吃东西时,宝宝会盯着看,有时还想抢勺子。 信号3:宝宝的挺舌反应逐渐消失,不会再用舌头把喂辅食的勺子顶出来,能吞咽辅食。 信号4:宝宝能够抓住食物或奶瓶,准确地放进自己的嘴里,并且能够吞下食物。 1岁前,宝宝的主食还是奶 妈妈切记不能让辅食“抢占”1岁以内宝宝饮食结构中的主体地位,此时的主食还是奶,每天要保证700~800毫升的奶量。添加辅食是让宝宝学习并接受奶之外的食物,学习咀嚼及吞咽,熟悉餐具、餐椅等,逐步理解“吃饭”的概念。 【医生叮咛】添加辅食的最佳时期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纯母乳喂养至少6个月(180天),不可晚于8个月或早于4个月添加辅食,否则有增加食物过敏和消化不良的风险。如果想早于6个月添加辅食,必须以医生评估后给出的建议为准。 “一月一病”,幼儿园仍要坚持去 孩子上了幼儿园,爸爸妈妈就该做好孩子生病的心理准备。感冒、手足口病、支原体感染等,这波刚好转下波又来了,孩子只要在幼儿园就很难避免一波又一波的感染。父母可以让生病的孩子在家多休养一段时间,等孩子的免疫力充分恢复了以后,再将宝宝送去幼儿园也不迟。 远离“免疫力神药” 孩子的班上某段时间只有一半小朋友上课,因为大家很可能一起生病了,以感冒、咳嗽最常见。不少妈妈曾经到笔者的门诊咨询:“感冒高发季能不能给孩子吃提高免疫力的药?这样‘一月一病’真不行!”答案当然很明确:要相信孩子自身的免疫力,不要滥用那些所谓的能增强孩子免疫力的药物,比如匹多莫德,这种免疫刺激药物容易破坏孩子原本平衡的免疫力,滥用易造成不良后果。 抵抗呼吸道感染,重点在预防 春季和秋季通常是感染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相较于其他季节,春秋季呼吸道感染病人会明显增多,而有的小朋友往往没有痊愈或者刚痊愈,免疫力还没有恢复完全就回幼儿园了。所以“一月一病”在幼儿园就不足为奇了。宝宝生病后应及时就医,如果需要就在家好好休息,不用硬撑。而且幼儿园里孩子多,宝宝抵抗力弱很容易造成交叉感染,传染给其他孩子也不好。 患手足口病,孩子要隔离2周 如果孩子的班里有手足口病病例出现,家长要密切观察自己的孩子,最好待在家里观察,一般隔离2周。如果不是高度怀疑,就尽量别去医院,因为医院也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区,孩子很可能在医院被传染上。 手足口病虽然得病率高,但愈后较好,绝大部分孩子感染后都属于轻症病例,休息好就能恢复,多数患儿7~10天就能自愈。 患腮腺炎应隔离至肿胀消退后3天 腮腺炎病毒可伴随说话、咳嗽、打喷嚏等进行传播,所以容易在幼儿园引起传染流行。父母一旦发现孩子耳朵部位突然肿大、疼痛,可能就是“中招”了,别让孩子再去幼儿园了。如果孩子被确诊得了流行性腮腺炎,要及时隔离,因为此时的孩子是传染源,需要隔离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后3天。腮腺炎的危险在于并发症,当孩子持续高热不退,频繁呕吐,精神很差、易嗜睡,要赶紧去医院。 15天内没有出新水痘代表痊愈 水痘感染一般在第1~2天内发疹,第5~7天有传染性,所以得水痘的孩子应该在家里隔离至少1个星期。父母可以给孩子多喝水,让室内通风,必要时选择炉甘石洗剂涂在水痘表面,避免孩子抓挠皮肤,引起皮肤感染。水痘发疹期可持续7~10天,通常在2~3周后消失。如果已经过了15天,确认没有新的水痘长出,孩子也没有任何不适,才可以考虑送去幼儿园。提前注射疫苗是预防水痘最好的方法。 患流感2周后,再考虑回幼儿园 患流感的孩子,最好在发病10~14天后再回幼儿园。孩子不用退热药,体温回到正常水平且至少24小时以后,才算是进入恢复期。但从流感的传染期来说,一般病毒从身体排出的过程是从发病前1天到发病后5~7天。在此期间,即使孩子体温已经回到正常状态,仍有可能将自身携带的病毒传染给班里其他小朋友。所以,即便孩子流感病情好转,但如果还是在疾病传染期内,此时不建议送孩子回到幼儿园。 在流感高发季节,父母要时刻关注学校老师发送的健康信息。准备将病愈的孩子送回幼儿园之前,要了解一下班级的情况,如果大部分小朋友都已经复课,那就可以放心地送孩子返园了。 如何努力实现母乳喂养? 宝宝总是哭闹有什么原因? 怎么锻炼宝宝的语言和运动能力? …… 宝宝出生后,新手父母几乎没有缓冲时间,得直接“上岗”带娃。虽然有一句老话叫“只愁生,不愁养”,但宝宝养得好才是所有父母都追求的。 但第一次当父母,难免“惊”“喜”交加:不停地喂孩子、换尿不湿导致几乎睡不了整觉;一听到宝宝哭闹就六神无主,在焦虑边缘徘徊;和老一辈带娃观念有冲突,孩子冷不冷,能不能抱睡,矛盾僵持不下……很多父母吐槽,没养过娃,都不知道自己那么能熬。 这些在父母看起来很复杂的育儿问题,在儿科医生傅宏娜看来,都是可以手到擒来的。她从业20余年,不遗余力地看门诊、参加医疗援助,因极具耐心和关怀,被人亲切地称为“傅姥姥”。她关心宝宝的生长发育,也理解年轻父母的不易,所以借此机会,抓住所有家庭“养得好,不焦虑”的精准需求,决定将自己的心血付诸于一字一句中,顺应自然养育的方法,分享国际先进育儿理念,让父母在了解宝宝的同时,对养育更有信心。 傅医生的文字条理清晰,简单易懂,只为顺应年轻父母碎片化的阅读特点;工作之余还逐字逐句修改,对书稿有着和对医学一样的敬畏之心,只为呈现严谨的内容。 翻开本书,体会为人父母的伟大,触摸儿科医学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