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兼程:民营企业成长的轨迹
作者简介
本书由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组成的《风雨兼程》编写组编选而成。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是全国工商联直属的出版单位,秉承“传承文化,服务工商”的出版理念。为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组成《风雨兼程》编写组,搜集有关各企业的创业、发展、管理方式等方面的稿件,精心编选而成本书。
内容简介
从“零”的突破到“十二秒”的跨越 2018年6月20*,位于法国巴黎近郊的克拉马尔高科技园区内,在一家生产**国防**的工厂正对面,一栋现代化的玻璃大楼前一大早就挤满了人,到处是鲜花和欢声笑语,空气中洋溢着令人感动的友好与祥和。随着现场几百人用至少五种语言***数到零,帷幕缓慢地落下,一块写着“MicroPort CRM(微创·医疗-心律管理)”的公司英文铭牌以优雅的身段在这栋玻璃大楼的前方矗立,并立刻淹没在鲜花和兴奋的人群中,掌声和各式各样影像器材的“咔嚓”声此起彼伏。这动人的一幕不仅被各种电子化器材**记录,*被所有在场的“微创”人永远铭刻在心。 过去几年间,类似的揭牌仪式在世界各地已经开展过多次,除了上海和巴黎外,微创·医疗的铭牌也在意大利的米兰、美国的孟菲斯、*本的东京、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英国的牛津、印度的孟买,以及哥斯达黎加等三十几个**和地区矗立并闪耀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与中国建交的当天,多米尼加共和国首都圣多明各的一栋建筑物前,也立起了一块微创医疗的铭牌。 追本求源,一切从张江说起 我在改革开放的第二年来到上海求学并于1987年赴美国深造。1994年,上海市****次组织留学生回国省亲代表团,我有幸作为**特邀的25位海外学者之一,在出国求学七年之后**次回国“省亲”。而在经历了取舍之间的长期犹豫和几年的前期准备之后,1998年的钟摆终于义无反顾地把我送到了张江这块庄稼地里。这一年,我放弃了美国一家上市公司副总裁的职位,在张江高科技园区仅有的几栋再普通不过的多层厂房里找到了一小块立身之地——这就是“微创医疗”的诞生地。那个时候,来自大洋彼岸参与浦东开发这波创业大潮的海归还寥寥无几。 二十世纪90年代,甚至二十一世纪初的张江,大致上可以用“河流星罗棋布、农户庄稼满地”来形容,即使*具想象力和*浪漫的诗人也无法将其与**“公路轻轨密布、高楼大厦林立”的现代化景观联系在一起,*不会想到昨天的张江会成为**的综合性**科学中心。当年,这里没有一个红绿灯,没有一家餐厅,也没有一处公交车站,*不要提地铁、酒店等任何称得上现代化的基础设施。除了彰显园区地位的“张江高科技园区”铭牌外,张江在当时几乎找不到一点高科技的痕迹。白天工作之余,**能让我身心放松的活动就是到旁边的一条大河边(即如今的祖冲之路),看当地农民光着膀子、挽着裤脚在河里结网捞鱼。晚上加班,稍不留神就会错过本就稀少的园区末班车,只得要么在实验室冰冷的水泥地面上挨到天亮,要么步行到出租车司机敢于深夜“冒险”到来的地方。我们常常选择几个人一起走,在黑灯瞎火的路上,为了壮胆,往往是一边走一边高唱红色歌曲;在梅雨季节,深夜“回家”的路会*加泥泞,有时要步行*远、*久才能看得见现代化交通工具。虽然条件极其艰苦,但哪怕几乎到了“弹快尽,粮将*”的时刻,我对于“迟早会有一个**医疗器械集团从这里走向世界”的信念从未有过一丝怀疑。 随着上海市“聚焦张江”战略的开展,尤其是从2005年开始历经数年快速而高效的发展,张江高科技园区呈现出了一派蓬勃向上和*新月异的景象。在尝尽了无数种和无数遍的酸甜苦辣后,微创·医疗与张江高科技园区一起,得到了快速且有丰富内涵的发展,并在张江科学城这个美丽的画面上添加了数个绚丽的像素点。张江这片广袤的创业土地,虽然曾经贫瘠过,但经过无数先期开拓者默默无闻地耕耘,在**改革开放的艳阳天下,滋润和孵化出了一朵朵惊艳世界、芬芳万里的高科技之花。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这40年中,我国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并逐渐发展壮大,为中国经济社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书中的民营企业家们回顾了个人及企业的发展历程,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人们,只要紧跟*走,按照*和**的方针政策经营好企业,就能实现个人理想,进入中华民族共同富裕的美好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