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健康指南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一、什么是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在1948年 明确提出:“健康不仅是没 有疾病和虚弱,而是身体健 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 完美状态。”说明人的健康 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一是身体健康,即生理 状态良好,人体的各个器官 、系统的功能正常,没有疾 病和躯体残缺。 二是心理健康,即有良 好的个性,良好的处事能力 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是社会健康,即能很 好地适应周围的环境和社会 生活的各方面,自己的思想 、情感和行为能适应社会的 变化,与社会环境的要求相 一致。 二、什么是健康的生活 方式 广义的生活方式包括人 们日常生活中各方面的行为 习惯。从健康的角度讲,生 活方式指人们日常生活中与 健康相关的行为习惯。生活 方式可能是有益于健康的, 如合理膳食、适当运动等; 也可能是不利于健康的,如 吸烟、缺乏运动、高脂膳食 、不吃早餐等,它们与某些 疾病,尤其是慢性非传染性 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健康 的生活方式就是人们日常生 活中有益于健康的行为习惯 。 三、健康素养是怎么回 事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 、理解、处理基本健康信息 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与 服务做出有利于健康的决策 ,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 能力。 四、《中国公民健康素 养——基本知识与技能 (2015午版)》 2008年1月,卫生部发布 了第3号公告《中国公民健 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 (试行)》,这是国际上第一 个有关公民健康素养的政府 文件。 2009年,卫生部妇社司 在中国大陆组织公民健康素 养水平抽样调查,调查结果 显示:中国公民健康素养的 整体水平仅为6.48%。 2011年,卫生部制定“十 二五”规划时提出:到2015 年,我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 水平由6.48%提高到10% 。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卫 生部在制定基本公共卫生健 康教育服务规范之际,把宣 传普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 ——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 》列为健康教育的第一条内 容。 针对近些年来我国居民 主要健康问题及健康需求的 变化,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 委员会(简称卫计委)组织专 家,对2008年卫生部发布 的《中国公民健康素养—— 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进 行了修订,此次修订工作根 据“总体框架保持不变,更 新完善,查漏补缺”的原则 ,先后组织了近百名专家, 历时一年多最终完成。于 2015年12月30日由卫计委 办公厅正式印发《中国公民 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 能(2015年版)》(以下简称 《健康素养66条》(2015年 版),提出了现阶段我国城 乡居民应该具备的基本健康 知识与理念、健康生活方式 与行为、基本健康技能,重 点增加了近几年凸显出来的 健康问题:比如精神卫生问 题、慢性病防治问题、安全 与急救问题、科学就医与合 理用药问题等,此外,还增 加了关爱妇女生殖健康,健 康信息的获取、甄别与利用 等知识,是各级卫生计生部 门、医疗卫生专业机构、社 会机构、大众媒体等向公众 进行健康教育与开展健康传 播的重要依据。 《健康素养66条》(2015 年版)从基本健康知识和理 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 基本健康技能三个方面界定 了我国公民健康素养的基本 内容,是评价我国公民健康 素养水平的重要依据。分为 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 知识和理念,共25条;第二 部分是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 ,共29条;第三部分是基本 技能,共12条;共66条。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