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上海人美
原售价: 22.80
折扣价: 12.54
折扣购买: 城南旧事/最美中国文系列
ISBN: 9787532293094
林海音(1918-2001),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台湾苗栗头份人,出生于日本大阪,五岁时随父母到北京,定居城南。1948年她回到台湾后,台湾的社会生活和乡土习俗又注入到她的生活积累当中,林海音的生活积累有两个来源:一个来自旧北京,一个来自台湾,因此而创作了《城南旧事》、《英子的乡恋》等脍炙人口的作品。 文坛以“林先生”称呼林海音。她主编《联合报》副刊十年期间,建立报纸副刊成为文学的花园,而她正是花园的园丁。1968年,林海音创办“纯文学”出版社,联络了大批在台的文化界人士,提携了大量 台湾的文学青年,出版了众多文学名作,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开启了台湾文学出版的黄金时代,是台湾新文学的奠基者。
这时,我的辫子梳好了,追了宋妈去买菜,她在 前面走,我在后面跟着。她的那条恶心的大黑棉裤, 那么厚,那么肥,裤脚缚着。别人告诉妈说,北京的 老妈子很会偷东西,她们偷了米就一把一把顺着裤腰 装进裤兜子,刚好落到缚着的裤脚管里,不会漏出来 。我在想,宋妈的肥裤脚里,不知道有没有我家的白 米。 经过惠安馆,我向里面看了一下,黑门大开着, 门道里有一个煤球炉子,那疯子的妈妈和爸爸正在炉 边煮什么。大家都 管疯子的爸爸叫“长班老王”,长班就是给会馆 看门的,他们住在最临街的一间屋子。宋妈虽然不许 我看疯子,但是我知道她自己也很爱看疯子,打听疯 子的事,只是不许我听我看就是了。宋妈这时也向惠 安馆里看,正好疯子的妈妈抬起头来,她和宋妈两人 同时说:“吃了吗?您!”爸爸说北京人一天到晚闲 着没有事,不管什么时候见面都要问吃了没有。 出了胡同口往南走几步,就是井窝子,这里满地 是水,有的地方结成薄薄的冰,独轮的水车来一辆去 一辆。他们扭着屁股推车,车子吱吱扭扭地响,好刺 耳,我要堵起耳朵啦!井窝子有两个人在向深井里打 水,水打上来倒在一个好大的水槽里,推水的人就在 大水槽里接了水再送到各家去。井窝子旁住着一个我 的朋友——和我一般高的妞儿。我这时停在井窝子旁 边不走了,对宋妈说: “宋妈,你去买菜,我等妞儿。” 妞儿,我第一次是在油盐店里看见她的。那天她 两只手端了两个碗,拿了一大枚,又买酱,又买醋, 又买葱,伙计还逗着说:“妞儿,唱一段才许你走! ”妞儿眼里含着泪,手摇晃着,醋都要洒了。我有说 不出的气恼,一下蹿到妞儿身旁,叉着腰问他们: “凭什么?” 就这样,我认识了妞儿。 妞儿只有一条辫子,又黄又短,像妈在土地庙给 我买的小狗的尾巴。第二次看见妞儿,是我在井窝子 旁边看打水。她过来了,一声不响地站在我身边,我 们俩相对笑了笑,不知道说什么好。等一会儿,我就 忍不住去摸她那条小黄辫子了,她又向我笑了笑,指 着后面,低低的声音说: “你就住在那条胡同里?” “嗯。”我说。 “第儿个门?” 我伸出手指头来算了算: “一、二、三、四,第四个门。到我们家去玩。 ” 她摇摇头说:“你们胡同里有疯子,妈不叫我去 。” “怕什么,她又不吃人。” 她仍然是笑笑地摇摇头。 妞儿一笑,眼底下鼻子两边的肉就会有两个小漩 涡,很好看,可是宋妈竞跟油盐店的掌柜说: “这孩子长得俊倒是俊,就是有点薄,眼睛太透 亮了,老像水汪着,你看,眼底下有两个泪坑儿。” 我心里可是有说不出的喜欢她,喜欢她那么温和 ,不像我一急宋妈就骂我的:“又跳?又跳?小暴雷 。”那天她跟我在井窝子边站一会儿,就小声地说: “我要回去了,我爹等着我吊嗓子。赶明儿见!” 我在井窝子旁跟妞儿见过几次面了,只要看见红 棉袄裤从那边闪过来,我就满心的高兴,可是今天, 等了好久都不见她出来,很失望,我的绒褂子口袋里 还藏着一小包八珍梅,要给妞儿吃的。我摸摸,发热 了,包的纸都破烂了,黏乎乎的,宋妈洗衣服时,我 还得挨她一顿骂。 我觉得很没意思,往回家走,我本来想今天见着 妞儿的话,就告诉她一个好主意,从横胡同穿过到我 家,就用不着经过惠安馆,不用怕看见.疯子了。 我低头这么想着,走到惠安馆门口了。 “嘿!” 吓了我一跳!正是疯子。咬着下嘴唇,笑着看我 。她的眼睛真透亮,一笑,眼底下——就像宋妈说的 ,怎么也有两个泪坑儿呀!我想看清楚她,我是多么 久以前就想看清楚她的。我不由得对着她的眼神走上 了台阶。太阳照在她的脸上,常常是苍白的颜色,今 天透着亮光了。揣在短棉袄里的手伸出来拉住我的手 ,那么暖,那么软。我这时看看胡同里,没有一个人 走过。真奇怪,我现在怕的不是疯子,倒是怕人家看 见我跟疯子拉手了。 “几岁了?”她问我。 “嗯——六岁。” “六岁!”她很惊奇地叫了一声,低下头来,忽 然撩起我的辫子看我的脖子,在找什么。“不是。” 她喃喃地自己说话,接着又问我: “看见我们小桂子没有?” “小桂子?”我不懂她在说什么。P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