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对外翻译
原售价: 198.00
折扣价: 118.80
折扣购买: 奢侈品的秘密
ISBN: 9787500167884
劳伦斯·皮科 奢侈品行业专家,与《ELLE》《法国世界报》《巴黎竞赛画报》等著名出版物合作。奢侈品牌管理硕士导师,艺术科学团体“内在之光”(LuxInside)的联合创始人。皮科特努力揭示奢侈品、专业知识和创造力的隐藏特质,对奢侈品行业做出重要贡献。她提出:奢侈品是一种文化象征,是衡量我们未来的标准。 王彤(译者) 本科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法语系,上海外国语大学法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曾在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上译”杯翻译竞赛中获奖。
救命香水 洗热水澡对当时的人们而言十分危险。“让身体热起来等同于敞开大门欢迎空气中的毒素。”鲁昂医生茹伊斯(Jouyse)在 1668 年如此写道。同年,蒙彼利埃的药剂师兼调香师让·法尔容(Jean Fargeon)发表了一部关于保健和香氛的著作。毫无疑问,在当时,拒水于千里之外的人们相信怡人的香气有退病奇效。 路易十四喷香水时图的并不是让自己魅力大增,而是为了掩盖异味避免染病。黑死病在 1347 年到 1351 年间消灭了欧洲三分之一以上人口,这场浩劫带来的阴影始终未能散去。 后来,瘟疫卷土重来,尸横遍野。为了阻止疫病继续肆虐,安布鲁瓦兹·巴雷(Ambroise Paré)于 1568 年下令,禁止人们使用被认为是疫病传播的高危场所的公共浴室。避免碰水其实并没有什么用,真正起效的是当时国家正在逐步推行的强制隔离措施。虽然尚无人真正搞懂致病的全过程,但是早在 1546 年,维罗纳人热罗姆·弗拉卡斯托 尔(Jér?me Fracastor)就已经敏锐地察觉到“肉眼不可见的活体致病菌是热病的根源,病菌繁殖会导致人们染病”。 为了抗击瘟疫,药剂师们会向人群分发当时提倡使用的药物,其中包括诺查丹玛斯(Nostradamus)药丸。这种药丸是在“混合柏木锯末与鸢尾花、丁香、菖蒲、沉香木,再加上红玫瑰、麝香和琥珀一同捣碎”后制成的。黑死病医生们那套怪异的防护服则是由路易十三的御医夏尔·德·洛尔姆(Charles de Lorme)在 1619 年研制推出的。一套完整装备包括长外套、靴子、香薰手套、水晶护目镜和鸟喙状面罩。面罩的“鸟喙”中装有用“百里香、丁香、琥珀、蜜蜂花、樟脑、鸦片酊、没药、玫瑰花瓣、安息香、四贼醋”配制的药剂浸泡过的海绵。由于他们使用香料来熏蒸各场所进行消毒,这些药剂师也被称作“调香师”。人们深知,只有嘲笑死亡方能远离死亡,因此医师们的长鸟喙面具也常出现在欧洲后来的狂欢节中。 对于有钱人而言,香薰手套成了必备单品。手套的美妙香气不仅可以保护人们免受疫气侵害,还能释放安神疗愈的神秘能量。制作香薰手套首先需要祛除皮料的异味。“将干燥处理后的皮料放入橙花水、玫瑰水和‘天使之水’中浸泡,然后再次晾晒,并在晾制过程中不断抻拉皮料。紧接着对处理过的皮料进行裁剪、缝制和染色。接下来就将手套放入花匣中,与水仙花、风信子、重瓣紫罗兰、麝香玫瑰、晚香玉和铃兰花交叠放置。花朵每十二小时更换一次,这一步骤要持续一周。” 后人还研制出了很多其他版本的配方。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完美的手套要用西班牙的皮料,交给法国人裁剪然后让英国人缝纫。”法国有四个城市在香薰手套制造领域闻名遐迩 :巴黎、格勒诺布尔、布卢瓦和旺多姆。 但是,手套匠人和调香师是否能建立行会因地区而异,这点阻碍了香薰手套产业在全法国范围内的发展 ;与此同时,行业内部也是一团乱麻,药剂师、香料商、烈酒商、制革工人间由于工作内容多有重叠而摩擦不断……直到 1614 年,巴黎才终于建立了手套匠人 - 调香师行会,开始整顿生产秩序。行会规定,每种匠人只能完成生产环节里的某一特定部分而无权越俎代庖其他种类匠人的工作。柯尔贝尔还鼓励法国东印度公司(1664 年成立)在那些盛产香料的地方开设分支机构,以便就近采买原料,避免支付中间商费用。在他有生之年,柯尔贝尔见证了第一家法国东印度贸易公司的分公司在朋迪榭里开业。可惜的是,以上所有的努力还是不足以让法国实现香薰手套或香水的批量生产。这两种产品仍为精英阶层独享。实际上,从古埃及开始,香氛就和圣人关系紧密。“香氛(les perfums)”这个称谓来自拉丁语“per fumum”,意为“透过烟雾”。古人深信,通过焚烧香料就能够与诸神进行沟通 ;而没药和乳香的气味更是被认为是基督徒们的标志。总之,香气就代表着上层阶级,它们象征着神在人间的代言人——宗教人士和国王的神圣性。 太阳王更是没有理由会拒绝香水。御用调香师马夏尔(Martial)会为国王精心调制每日香氛。太阳王自己也热爱在调香室中制香,这个爱好后来成为贵族圈的生活习惯之一。巴黎的手套匠人和调香师西蒙·巴布(Simon Barbe)为香薰手套的爱好者们写了两本书,书中含有鸡蛋花香薰手套和琥珀香薰手套的制作配方。如果读者无法弄到昂贵的原材料也不要紧,巴布还提供了不含琥珀的琥珀香薰手套以及不含茉莉的茉莉香薰手套的制作方法。 路易十四晨起的第一个习惯便是用被称为“爱神手绢”的干燥白布搓揉身体。接下来国王会穿上干净的衬衣,一位内侍会用酒精为国王清洁双手,随后为他剃须(每两天一次),穿戴,梳发。整个过程完全不会用到水!为此,国王一天内要换好几次衬衣,同时也会更换假发。丰满迷人的蒙特斯潘夫人与国王保持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情人关系,在这期间,她曾在凡尔赛宫张罗兴建了一个浴室。可惜的是,浴室里的八角形大理石浴池并不用于个人清洁。御医法贡指出,此处进行的沐浴不带有任何“疗养作用”。 衣物、头发和双手都香气扑鼻。凡尔赛宫中的男男女女都在衣服褶皱中藏着香囊,腰带上系着内置橙花或紫罗兰的香果球 ;居室里被洒上了香醋 ;香脂匣中燃烧着固体香水。人们想尽一切办法来掩去这座拥有两千多个房间却没有一间正经厕所的宫殿中弥漫着的那股恶臭。而作为法国美丽的首都,巴黎的卫生情况当然也好不到哪里去,旅行者甚至将其称为“泥淖之城”。没办法,人们只好用香水覆盖一切,包裹一切,涂抹一切,压倒一切…… 国王过多地使用香水以至于都过敏了。那个时候的人该以史为镜,看看古罗马的前车之鉴,以减少宫中香氛产品的使用量。古罗马作家老普林尼不就讽刺罗马宫廷这方面的开支实在过大吗?——“印度、中国和阿拉伯半岛每年都会从我们帝国抢走一亿塞斯特斯。奢侈品和女人们令我们损失惨重!” 在路易十四统治的末期,男女宫臣的香水用量都已经大大减少,私人浴室重新派上了用处,不过,也是经香薰处理过的。毕竟谁也说不准,万一哪天黑死病又卷土重来了呢? ?从“太阳王”路易十四到拿破仑,在国库空虚、疫病肆虐、内忧外患的背景下,法国如何通过奢侈品进行一场“创业救国”,各类奢侈品如何在血泪和欢笑中诞生,如何风靡时尚圈、贵族圈,又是如何与经济、贸易、工业一同发展至今。人们追求物质享乐的欲望,竟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推动力。原本不生产奢侈品的法国,如何成为奢侈品的摇篮? ?包含了作者20年的研究硕果,是对奢侈品历史最彻底、最全面、最立体的一次追溯,挖掘从17世纪奢侈品概念诞生开始到20世纪的奢侈品的演变,时间跨越3个世纪,同时探索奢侈品与工业科技、对外贸易、文化的关系。原来奢侈品竟如此深刻! 内含130幅精美插图和珍贵资料——各类珍贵文物的照片、各个时期代表奢侈品的插图和绘画,极具收藏价值。作者用20年的时间,遍寻法国、中国、英国、意大利、荷兰等国的国家博物馆、国家档案馆的珍贵资料,其中包括从未公开过的凡尔赛宫的藏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