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古代不容易(精)/大观丛书

活在古代不容易(精)/大观丛书
作者: 史杰鹏
出版社: 九州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35.16
折扣购买: 活在古代不容易(精)/大观丛书
ISBN: 9787510843693

作者简介

史杰鹏,作家,笔名梁惠王,男,1971年生,江西南昌人。1994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古典文献学专业古文字学方向,导师李家浩教授,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分配至北师大国学所工作。2001年考入北师大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训诂学方向,*读博士学位,导师王宁教授,2004年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北师大古籍与传统文化研究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古文字学、训诂学以及先秦两汉文献学。 文学创作有长篇小说《亭长小武》《婴齐传》《赌徒陈汤》,长篇历史散文《文景之治》,新作长篇小说《赤壁》5月由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另在各种学术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内容简介

为什么不扔掉外籍护照 这个故事出自岳麓秦简。 那时候,秦国还没统**下,是秦王政二十五年 。二月的**,正是春寒料峭,南郡州陵的一个名叫 尸的亭父(派出所干警),带人去追捕一群强盗。十 六位干警大发神威,将十四名盗贼一网打尽,押到县 廷盘问。盗贼中四名是秦国人,另外十名却持“楚国 护照”。秦国盗贼首领名叫治,他说:“我是秦国人 ,叛逃到楚国。有罪。’楚国盗贼首领名叫阆,挺高 大上,他供述:“我们一伙,原先都是楚国京州人, 逃亡到州陵,想归义为秦国人。但看见治逃亡到楚国 ,感觉秦国也不值得归义,就后悔了,没去**登记 户籍,一起躲到山谷中当了强盗,杀死了一个名叫好 的人。” 州陵位于秦、楚边境,也是秦国新开辟的疆土, 有楚国盗贼越境犯案,丝毫也不奇怪,麻烦的是怎么 发放捕贼赏金。因为秦国法律规定,同样的罪行,捕 捉到本国人和外国人,给追捕者的赏赐不同。捕获一 个本国人,赏金十四两;一个外国人,赏金二两。也 就是说,捕获本国人,其所得比捕获老外收益大得多 。这大概可以推断:秦国的法律,对持有外国护照者 ,相对优待。而且类似规定似乎也是专制**的特点 ,对外国人,先要柔远能迩,等**归附之后,再按 同一标准奴役。 接下来,就有一个麻烦,阆是京州人,京州原先 属楚,按说阆算外国人。但阆逃亡到州陵后不久,京 州也被秦国*占。那么,阆等现在到底算秦国人,还 是楚国人?若他算秦国人,这案件就一起判,治、阆 都以国产群盗判处死刑,亭父尸等一共能得到196两 黄金。乖乖,这可是一笔了不得的数目,差不多是集 体洗劫了一户中产阶级家庭。但若阆等算外国人,那 么尸等总共只能得到76两黄金,收益低太多了。 州陵官吏不敢擅**定,拖到五月,县令、县丞 把这事上报给南郡,请求定夺。六月,南郡代理太守 贾发下批示:业务不精,这事有什么好上奏的?治等 四人是秦国人,赏金应该以每人7两的标准发放;阆 等十人还算楚国人,赏金以每人3两的标准发放。 也就是说,尸等十六位干警,总共只得到了58两 黄金,比预想得少很多。太守府的回报很奇怪,把捕 获本国人的赏金标准减半,把捕获楚国人的标准则加 半,**没什么道理。可见,秦国的法律条例虽然繁 琐,但运用起来并不严谨,有点随心所欲,而且尽量 遵循“轻赏重刑”的**方针,目的大概就是:尽量 不要让*民富起来。 尸等肯定很郁闷,但他不知该怎么发泄,或许只 能给阆等每人啪啪啪几个耳光,骂道:“为什么你不 肯扔掉你那破外国护照。” 捕获的一半是楚国人,于是委托乡啬夫改户籍。 但是县廷的户籍怎么改? 旅游经济和交通问题 我曾经写过一篇《古代人的交通》,谈古人出行 的不易。没有火车、汽车,也几乎找不到餐馆,生了 病没方便的抗生素,一不小心就得挂掉,路上强盗还 多,反正若非金刚不坏之身,或者仆从如云,等闲不 要出门。所以,徐霞客才会那么有名,拿到现在,他 算什么啊?现在随便张三李四,买张机票,**内就 可飞到地球另一边.这是现代科技带给人的便利。如 果我们从旅游中享*到了快乐,应该额手称庆,感谢 现代化交通之赐。 不过,要表示感谢的,除了游客,其实还有一种 人:旅游区附近的村民。 高中时老师就告诉我们,秦始皇兵马俑附近的农 民,能用熟练的英语和老外讨价还价。在很多地方, 老天赐予的自然风物,和古代留下的人文风景,已经 成了当地百姓主要的致富渠道。如果你把一个话筒伸 到他们嘴巴边,在“还是*的富民政策好”之后,他 们蹦出的句子,肯定是由衷庆幸自己生对了地方,而 *不会夸奖一句*重要的一一现代化的交通。而我认 为,这很不公平。其实只要随便想想就会明白,不管 你家乡的风景多么好看,出过多少名人,如果没有现 代化的交通工具及其配套设施,汽车、火车、飞机; 铁轨、高速公路、机场,那些风景不但一钱不值,反 而会成为你的沉重负担,以至于你经常会被噩梦惊醒 :“老天,行行好,请把这些该死的古迹搬走吧!” 这可不是我夸张,而是有历史依据的。据《云麓 漫钞》,说秦始皇东巡峄山,留下一块峄山刻石。因 为是古迹,字还是李斯写的,所以历代吸引了无数文 人书家上山临拓。众所周知,古代文盲比例极高,能 当上文人或书家,基本都有个一官半职,或者多少能 跟官攀上点关系。他们下乡,难道不吃不喝?要吃要 喝,食材难道自己带?当然靠附近百姓摊派。皇帝巡 游,一般还会下诏,所经过的郡县乡里,一律免除一 年赋税。为什么,他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走到哪, 就扰民到哪。文人书家不同,他们没有给当地百姓免 除赋税的权力,带去的只是纯粹骚扰,所以,峄山刻 石附近的百姓苦不堪言,有**,一声呐喊,全村百 姓挑起柴火集合,一把火将石刻烧残了。 试想,如果当时有现代化的交通设备,普通游客 就会自费去参观,他们戴着遮阳帽,举着小红旗,走 下旅游车,争先恐后挤到窗口去买高价门票,生怕被 落下。夜幕降临,他们傻乎乎从景区出来,住进当地 高价旅馆,吃高价特色菜,买高价假冒伪劣纪念品, 不尽财源滚滚来,谁肯烧掉石刻?谁又敢烧掉石刻? P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