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声乐美学研究:以李双江歌唱艺术为例

中国民族声乐美学研究:以李双江歌唱艺术为例
作者: 张艳林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7.60
折扣购买: 中国民族声乐美学研究:以李双江歌唱艺术为例
ISBN: 9787568066846

作者简介

张艳林,青年歌唱家,师从著名歌唱家李双江教授,博士,副教授。1978年8月出生于鄂州,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现为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艺术学院教师,艺术学院副院长。该同志2011年1月从沈阳音乐学院调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任艺术学院声乐教师,2012年7月担任艺术学院院长助理,2012年10月任艺术学院音乐系教师党支部书记,2018年5月担任艺术学院副院长,2014年12月被省职改办评为副教授。一、学习和工作经历1998年9月-2002年7月,武汉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系)音乐学(声乐)专业本科学习;2004年9月-2006年7月,武汉音乐学院声乐系音乐学(声乐演唱)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2013年9月-2017年7月,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系)音乐学(声乐)专业博士学习,导师为李双江教授;2002年8月-2004年9月,黄冈师范学院艺术学院声乐教师;2006年8月-2008年2月 黄冈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声乐教师;2008年3月-2011年1月,沈阳音乐学院艺术学院声乐教师(2008年12月被评为讲师);2011年1月至今,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艺术学院声乐教师;2012年7月任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艺术学院院长助理;2012年10月任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艺术学院音乐系教师党支部书记;2014年12月被评为副教授。二、获奖及荣誉 (一)社会荣誉1.2015年7月被湖北省委组织部表彰为湖北省高校教师优秀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2.2016年7月被中共湖北省委表彰为“湖北省优秀党务工作者”;3.2016年8月被湖北省高工委表彰为“湖北省师德先进个人”称号;4.2016年7月被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表彰为“校级优秀党务工作者”;(二)教学获奖 1.2015年12月获批担任湖北省精品资源课《声乐》负责人;2.2011-2013年在沈阳音乐学院工作期间连续三年获考核优秀;3.2014-2015、2016-2017学年度获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教学评教优秀(证书);4.2016年2月获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师德师风知识竞赛三等奖;5.2017年9月获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青年教师论文比赛三等奖;6.2013年4月指导学生李铮、亓仲辉获2013湖北省楚天艺术(声乐)大赛武汉市一等奖、湖北省三等奖;7.2017年12月指导蔡永铄、陶承伟、胡冰等获湖北省高校最美和声最佳表演奖(第四名)。(三)专业主要获奖及成果1.2014年10月获得南京艺术学院校级优秀博士奖学金一等奖;2.2014年获全国高等艺术院校音乐院校教师组声乐总决赛优秀奖;3.2017年6月分别在中央音乐学院参加音乐会,担任独唱;4.2017年10月分别在北京音乐厅参加音乐会,担任独唱。(四)科研获奖及主要成果1.2015年12月获批担任省级教学改革项目《地方院校音乐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究》负责人;2.2018年3月获批担任湖北省人文社科规划重点课题《湖北新民歌的美学价值及其发展研究》负责人;3.2011年获辽宁省教育厅科研项目优秀(结题)奖。

内容简介

本文试图将音乐美学、接受美学的理论和音乐分析的方法运用到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研究中,这是基于学界对声乐美学的学科预设的支持。范晓峰在《声乐美学导论》一书中说,“声乐美学隶属于音乐美学,是音乐美学下属的分支学科;是研究声乐艺术美的本质和规律及审美价值的基础性理论学科” 。因此,用音乐美学的原理来研究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本质和规律及审美价值成为可能。 本书通过梳理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作品、音乐家、体裁等,发现其在“精神与品格”、“风格与气质”上的演变与进化规律,从而总结出不同时期的美学观念、主张和追求,明确美学内涵。本研究还试图通过对中国民族声乐作品的本体分析揭示其形式美的特征,结合其声腔和表演的分析,展开中国民族声乐美学范畴的讨论,在歌眼、造境、移情、筑字等美学概念的论述中,又对中国民族声乐美学中的风格、韵味、意境等进行论述,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声乐理论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中国民族声乐美学研究上的学术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