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科学/尼采文集

快乐的科学/尼采文集
作者: (德)尼采|译者:黄明嘉
出版社: 漓江
原售价: 30.00
折扣价: 19.80
折扣购买: 快乐的科学/尼采文集
ISBN: 9787540725006

作者简介

尼采,1844年出生于洛肯的一个牧师之家。他自幼性情孤僻,多愁善感,纤弱的身体使他产生了一种深沉的自卑感。他的生活, 除了靠巴塞尔大学的一笔退休金外,还得依赖几个朋友的善心,以及一些陌生人的陪伴。缺钱、孤寂、没有朋友——这一切都激发出尼采内心世界的自觉意识和无力感。因此他一生都在追寻一种强有力的人生哲学来强化自身的力量。 他是一位充满激情而又疯狂的天才,他能在一个瞬间便能征服一个人的灵魂。他的哲学思想在德国乃至全世界都享有最高的知名度。具有一种无比强大的冲击力。受到希特勒的狂热崇拜。希特勒曾将尼采引以为德意志民族的骄傲,并将尼采的作品赠送给墨索里尼阅读。同是尼采也引起鲁迅、梁启超、纪伯纶等人的强烈共鸣。其主要作品有:《权力意志》《查拉斯图拉如是说》《偶像的黄昏》《悲剧的诞生》《尼采诗歌》等。一般人对于尼采总有种孤傲、 愤世嫉俗的印象,但也只有知道深渊幽暗的人才能明白璀璨的极致。说白了就是唯有智者才能不带成见地走进他的世界。

内容简介

1 阐释存在之意义的导师 无论我以善或恶的眼光看人,总发现所有的人。 即千差万别的个人无不怀着一个使命:从事有益于保 存人类的事。但这并非出于对人类的袍泽之爱,仅仅 因为他们身上存在一种比任何东西更加根深蒂固、冷 酷无情、不可征服的本能,这本能恰是我们行为的本 质。 尽管人们习惯于以一种短视的目光严格区分周围 的邻人是有益或有害,善或恶,然而,倘若他们对整 个群体做一个大略的估计和长期的思考,便会对这种 严格的区分表示怀疑,最终只好罢手做这样的区分。 从保存本质的角度看,最有害的人也许是最有益的人 ,因为他不仅保存了自身的本能,而且由于他的行为 效应还保存了他人的本能。没有本能欲望,人类大概 早已衰落了。 仇恨、奸邪、掠夺、统治欲,还有其他许多被称 之为恶的东西,均属保存本质的行为,自然是代价高 昂的、糜费的,且大体说来是愚不可及的行为,但它 们毕竟属于屡试不爽的、使人类得以保存至今的诸多 因素。亲爱的同胞和至友,我不知道你是否会有损于 本性地去生活,即“非理性”、“悲惨”地生活。损 害本性的东西也许几千年来已经灭绝,现在上帝那儿 也找不到了。请按照你至善或至恶的欲望行事吧,或 自我毁灭吧!在这两种情况下,你都能成为对人类有 益和有促进作用的人,因而也可以挽留住赞美你或讽 刺你的人!然则,你会永远找不到一个在你最得意时 嘲笑你的人,在你像苍蝇、青蛙一样极度可怜时找不 到一个使你心绪变佳的人!正如人们会因为真理而发 笑一样,我们也会笑自己。不过,要笑,精英人物迄 今的真理意识尚嫌不足;最具天资的人物也缺乏笑的 天赋。如此说来,笑,也许是未来的事了!假如那句 “本性是最重要的,个人算什么”的箴言被纳入人性 之中,假如每个人每时每刻都会发笑以达到最终的解 脱和轻松,那么,也许这笑便与智慧连在一起了,也 许就有了“快乐的科学”。 有时情况完全不同。存在的喜剧尚未“意识到” 自己就出现了悲剧时代、道德时代和宗教时代。那些 道德发明者、宗教创立者、为道德评价而斗争的始作 俑者、鼓吹良心谴责和煽动宗教战争的导师层出不穷 ,这意味着什么呢?那些舞台上的英雄豪杰代表什么 呢?其实,英雄大致雷同,而其他偶然可视的东西只 是英雄的铺垫罢了,它们可能是舞台的道具、布景, 也可能是扮演的密友、贴身仆役等角色(例如,诗人 便是某些道德的内室仆役)。这些悲剧人物虽则相信 自己是为上帝的利益并作为上帝的使者在行动的,但 实际上仍是为本性利益在行事,这是极易理解的。他 们促进人们对生活的信仰,因而促进了类群的生活。 “活着是值得的,”他们无不这样嚷道,“生活本身 、生活背后和下面隐藏着许多东西,你们要注意啊! ”最高贵者和最卑贱者同样具有保存本性的欲望,这 欲望会不时作为理性和激情爆发出来,它会给自己创 造车载斗量的、冠冕堂皇的理由,倾力叫人忘却它是 一种本能、直觉、愚蠢和毫无道理的东西。应该热爱 生活!因为人应该促进自我及其邻人!现在如此,将 来也应如此!为了使这成为今后唯一的目的,成为人 们的理性和最终的信条,伦理学导师于是登台了,他 的讲题是存在之意义。他杜撰出第二个存在,并且用 他的新机械把旧的普遍存在从古老的、普通的日耳曼 人身上取走。 是啊!他绝不允许我们取笑存在、取笑我们自己 ,也不允许取笑他:在他,个人永远是个人,要么是 老子天下第一,要么微不足道,但都作恶多端;他认 为人没有本性。他的杜撰和评价多愚昧、多狂热,大 肆曲解大自然规律,否认大自然的种种条件,的确, 一切伦理学的愚蠢和反自然到了可怕的程度,以至于 任何伦理学家都足以使人类毁灭——倘若他们强迫人 类就范的话。 每当“英雄”登台,必定出现新鲜的玩意和令人 惊异的笑料,也会使许多人产生内心的震颤,他们思 忖:“活着是值得的!是呀,我活着是值得的!”生 活、我、你、我们大家再次对自身产生了一时的兴趣 。不可否认的是,笑、理性、自然已经战胜那些进行 存在意义说教的伟大导师,存在悲剧终于转为存在喜 剧, “无穷的笑的浪潮”——借用埃席洛斯的话说 ——最终将淹没这些伟大的悲剧角色。在“矫正性” 的笑声里。人性就总体而言随着那些阐释存在之意义 的导师的一再亮相而改变。人性现在又多了一种需要 ,即需要这类导师和存在“意义”的理论竞相出笼。 久而久之。人变成一种富于想象的动物,比其他动物 多一种生存条件:必须时刻坚信,自己能够弄明白为 何而存在。如若没有周期性的对生活的信赖,没有对 生活理性的信仰,则人类不可能有如此的繁盛。人类 也一再宣言:“世间的确存在某种不可取笑的东西。 ”而谨小慎微的博爱主义者还会补充说:“不仅笑和 欢乐的智慧,而且非理性的悲剧性的事物也同属于保 存本性的手段和必要性!” 原来如此!啊,弟兄们,你们明白我的意思吗? 明白这条盛衰规律吗?我们也有自己的时代啊! P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