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1880年代:我的爱与悲壮](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20722/16/20220722164040736.jpg)
出版社: 四川文艺
原售价: 256.00
折扣价: 151.10
折扣购买: 生于1880年代:我的爱与悲壮
ISBN: 9787541155048
\" 《我渴望玫瑰:阿赫玛托娃诗歌精选集》 作者: 安娜·阿赫玛托娃(1889—1966),俄罗斯著名女诗人,被誉为“俄罗斯诗歌的月亮”“20世纪俄罗斯诗坛屈指可数的诗人之一”。 著有《黄昏》《念珠》《白色的鸟群》《车前草》《安魂曲》等诗集。阿赫玛托娃以爱情诗见长,同时她也深具人文精神和批判精神,因此她的作品始终与人民同在。在她百年冥诞的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这一年定为“阿赫玛托娃年”,以纪念这位“把人带进一个美好世界”的“诗歌语言的光辉大师”。 译者: 伊沙,原名吴文健,文学家,以诗名世。1966年生于四川成都,198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于西安外国语大学任教至今。现已出版著、译、编作品九十余部。获国内外数十项诗歌奖及其他文学类奖项。应邀出席国内外众多诗歌节、文学节和其他交流活动。 老G,原名葛明霞,翻译家。1966年生于河南,198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一直在陕西交通部门从事行政工作至今。1994年与丈夫伊沙合作,将布考斯基的诗首译成中文。出版译著多种,另有诗文集《我们家》(合著)。 《悲伤时想起你:石川啄木诗歌精选集》 译者: 石川啄木 (1886 -1912),日本明治时代诗人、评论家。原名石川一,石川啄木是他的笔名,并以此名传世。他出身贫苦,曾当过小学代课老师、新闻记者、报社校对,著有《憧憬》《悲伤的玩具》《一握砂》等。石川啄木用现代语写传统的短歌,并在音律、断句方面亦有创新,他的歌集开创了日本短歌的新时代。 译者: 周作人(1885 -1967),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翻译家。新文化运动中的代表人物。曾留学日本,一生著译颇丰,是最早译介石川啄木诗歌到中国的翻译家。 《海水摇曳成火:劳伦斯诗歌精选集》 作者: D·H·劳伦斯(1885-1930),20世纪英国小说家、批评家、诗人、画家。1885年9月11日生于诺丁汉郡采煤区伊舍伍德镇的矿工家庭。在后来的文学创作中,他常常以他的家乡为故事发生和发展的地点,他称之为“我心爱的地方”。 他的作品大多以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男人与女人之间的关系作为主题,成为20世纪最具争议的作家。他企图在生命的底层去寻求救赎人类的途径相联系,被誉为“英国文学历史记录伟大的人物之一”。 译者:\" 《我渴望玫瑰:阿赫玛托娃诗歌精选集》 作者: 安娜·阿赫玛托娃(1889—1966),俄罗斯著名女诗人,被誉为“俄罗斯诗歌的月亮”“20世纪俄罗斯诗坛屈指可数的诗人之一”。 著有《黄昏》《念珠》《白色的鸟群》《车前草》《安魂曲》等诗集。阿赫玛托娃以爱情诗见长,同时她也深具人文精神和批判精神,因此她的作品始终与人民同在。在她百年冥诞的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这一年定为“阿赫玛托娃年”,以纪念这位“把人带进一个美好世界”的“诗歌语言的光辉大师”。 译者: 伊沙,原名吴文健,文学家,以诗名世。1966年生于四川成都,198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于西安外国语大学任教至今。现已出版著、译、编作品九十余部。获国内外数十项诗歌奖及其他文学类奖项。应邀出席国内外众多诗歌节、文学节和其他交流活动。 老G,原名葛明霞,翻译家。1966年生于河南,198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一直在陕西交通部门从事行政工作至今。1994年与丈夫伊沙合作,将布考斯基的诗首译成中文。出版译著多种,另有诗文集《我们家》(合著)。 《悲伤时想起你:石川啄木诗歌精选集》 译者: 石川啄木 (1886 -1912),日本明治时代诗人、评论家。原名石川一,石川啄木是他的笔名,并以此名传世。他出身贫苦,曾当过小学代课老师、新闻记者、报社校对,著有《憧憬》《悲伤的玩具》《一握砂》等。石川啄木用现代语写传统的短歌,并在音律、断句方面亦有创新,他的歌集开创了日本短歌的新时代。 译者: 周作人(1885 -1967),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翻译家。新文化运动中的代表人物。曾留学日本,一生著译颇丰,是最早译介石川啄木诗歌到中国的翻译家。 《海水摇曳成火:劳伦斯诗歌精选集》 作者: D·H·劳伦斯(1885-1930),20世纪英国小说家、批评家、诗人、画家。1885年9月11日生于诺丁汉郡采煤区伊舍伍德镇的矿工家庭。在后来的文学创作中,他常常以他的家乡为故事发生和发展的地点,他称之为“我心爱的地方”。 他的作品大多以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男人与女人之间的关系作为主题,成为20世纪最具争议的作
\\\"生于1880年代—— 三位从19世纪跨向20世纪的诗人 追索爱情、欲望、自由、美、 生命、死亡与超越的诗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