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大发现(修订本)/大发现书系
作者简介
姜守明(博士), 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赴美国联合学院进修。主要从事世界史的教学和研究,出版《英国通史》第三卷(合作)、《从民族国家走向帝国之路》、《西方文化史》(合作)等著作。
内容简介
第一个航海民族腓尼基人的探险、发现与殖民活动 腓尼基是地中海东岸的一个文明古国,在历史上主要 指叙利亚的巴勒斯坦沿海地区。这是镶嵌于地中海与黎巴 嫩山脉之间的一个狭长地带,北起小亚细亚,南临巴勒斯 坦,东到黎巴嫩山,西至地中海,它的疆域稍大于今天的 黎巴嫩。 腓尼基近海盛产一种软体动物,它的汁水是一种远近 闻名的紫红色染料,所以希腊人把腓尼基称为“紫色之国 ”。根据考古发掘资料,早在公元前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 ,腓尼基就有了原始居民点,古代闪族胡里特人可能是这 里的最早居民。大约公元前3000年,讲塞姆语的迦南人迁 到腓尼基,逐渐同化了当地居民。所以腓尼基在塞姆语文 献中被称为“迦南”,《旧约全书》中所讲的“通往迦南 之路”就是指这里;希腊人称其为“腓尼基”,而罗马人 则把它叫作“布匿”。 公元前3000年末,腓尼基陆续形成了一批彼此独立的 小城邦,就是规模较小的城市国家,著名的有推罗、西顿 、乌迦里特等。城邦居民自称为推罗人、西顿人等,而不 把自己叫作腓尼基人。腓尼基城邦大都建立在海边的岩石 上,地理位置十分险要,易守难攻,而且拥有优良的海港 ,特别有利于航行运输和发展对外贸易。 古代腓尼基并不是一个国家的名称,而是一个地区, 或者说一个民族的称谓。腓尼基人从未建立一个统一的国 家,但他们在政治上却结成了松散的城邦联盟。腓尼基地 处埃及与巴比伦古代两大强国之间,加之各邦互争雄长, 因此经常成为邻近大国争夺的对象,政治上不能保持独立 ,总是隶属于这个或那个强国。公元前6世纪,腓尼基落入 外族人统治之下,先是新王国时期的埃及,接着是亚述帝 国、波斯帝国,最后是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从政治 体制上来看,这些小邦大多是早期的王国,似乎国王的权 力不是绝对的,要受到贵族会议的制约。也有像推罗那样 的小邦,它实际上是贵族寡头共和国,由一些选举出来的 行政官吏来统治。 公元前10—前8世纪,腓尼基文化在推罗城邦的主导下 达到鼎盛阶段。古代腓尼基人对人类文化的最大贡献,是 他们创造了世界上第一套拼音字母,并在后来成为西方字 母文字的鼻祖。公元前二千年纪(公元前的第二个千年— —编者注),腓尼基北部和南部出现了两种字母。北部的 楔形字母共有29个,受到文明程度更先进的两河流域文字 的影响。南部的线型字母共有22个辅音字母,直接接受了 西奈字母的影响。虽然腓尼基字母中没有元音,但它们是 形成阿拉美亚字母和希腊字母的基础。后来,希腊人在腓 尼基字母中加入元音,创立了希腊字母;罗马人又在改造 希腊字母的基础上,创设了拉丁字母系统,从而奠定了现 代西方各国字母的基础。 进入奴隶制社会时期,对大量廉价劳动力的渴求,需 要不断补充更多的奴隶,也是腓尼基人不断向外探索的动 力之一。腓尼基人海船上的桨手主要由奴隶充任,港口、 森林业和沿海的金属矿场都广泛地使用奴隶劳动。以经商 航海为主的腓尼基人,积极从事海盗活动,他们到处掳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