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传承史16讲

中华文化传承史16讲
作者: 武斌|
出版社: 中国言实
原售价: 89.00
折扣价: 53.40
折扣购买: 中华文化传承史16讲
ISBN: 9787517148791

作者简介

武斌,历史文化学者,研究员。南开大学哲学系毕业,曾任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沈阳市文史研究馆副馆长、沈阳故宫博物院院长,兼任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副会长、辽宁省文联副主席等。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比较文明与人文交流高等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上海师范大学丝绸之路研究中心研究员、黑河学院远东研究院客座教授。 主要从事中国文化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已出版著作数十种,近年出版的主要有:《故宫学与沈阳故宫》《丝绸之路全史》《丝绸之路史话》《文明的力量——中华文明的世界影响力》以及随笔集《从歌德的书房向外望去》等。其中《丝绸之路全史》入选2018年度30本中国好书,《文明的力量——中华文明的世界影响力》入选新闻广电报2019年度好书。

内容简介

一、“满天星斗"与多元 聚合 我们讲中华文化的传承 发展,首先要讲的是中华文 化的起源和发生,讲中华文 化的发明和创造。传承是在 现有文化成果基础上的传承 ,传承的同时也包含着新的 文化创造。 在人类早期发展史上, 发生过两次重大转折,改变 了人类的生存方式。一次是 学会控制火,从此人类便获 得了光明、温暖和熟食。另 一次则是食物的生产,从此 人类社会由攫取型经济向生 产型经济转变,进入了改造 自然、征服自然的新时代。 第一次转折发生在旧石器时 代早期阶段;第二次转折则 发生在新石器时代。新石器 时代指的是一种经济变革, 即人们开始采取与狩猎采集 者群体不同的食物获取方式 ,其中尤其包括对植物和动 物的驯化。这一新的经济方 式伴随着一系列在工具技术 、聚落形态和社会组织方面 的变化。因此,可以认为, 新石器时代人类已经具备了 文明社会的各项条件,特别 是最为重要的社会生产方式 的变化具有实质意义的差异 ,人类实际上进入了早期文 明社会。 新石器时代的遗存在世 界各地都有出现。中国的新 石器时代文化遗存非常丰富 ,迄今已经发现有7000多 处,遍布全国各地,年代大 约起于距今4000-8000年。 中华文化并非是单一的 起源。在广阔的中华大地上 ,分布着各种类型的新石器 时代文化,它们位于不同的 区域,有着不同的来源和发 展关系,从而形成各具特色 的灿烂文化。由于我国幅员 辽阔,各个地区的气候和生 态环境的差异较大,因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