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百科/邮票百科科普馆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知识百花园 古生物是指生存在地球历史的地质年代中、现已大部分灭绝的生物, 包括古 植物(芦木、鳞木等)、无脊椎古生物(三叶虫)动物(货币虫、三叶虫、菊石 等)、古脊椎动物(恐龙、始祖鸟、猛犸等)。古生物死后,除极少数(如冻 土中 的猛犸、琥珀中的昆虫)由于特殊条件仍保存原有的组织结构外,绝大多数 经过钙 化、碳化、硅化或其他矿化的填充和交替石化作用,形成仅具原来硬体部 分的形 状、结构、印模等的化石。 邮票解析 图3-1【蒿里山三叶虫(古生代)】约开始于5亿7 000万年前,结束于2 亿 3 000万年前的古生代,属地质年代的第3个代。它分为寒武纪、奥陶纪、 志留纪、 泥盆纪、石炭纪、二迭纪等6个纪。在奥陶、志留、泥盆、石炭四个纪,相 继发现 无颌类、原始的盾皮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在古植物方面,泥盆纪 时以裸蕨 植物为主;石炭纪和二迭纪时,则以蕨类植物为主的植物群特别繁荣,形 成茂密的 森林。在这个地质年代,地球上曾发生过剧烈的地壳运动,早期发生的叫 “加里东 运动”,我国的祁连山、秦岭和南岭等地都受到很大影响,江西、湖南、 广西等地 还有强烈的岩浆活动。晚期发生的叫“华力西运动”,我国的天山、阿尔 泰山,都 是这次运动所形成的褶皱山系。而这两次运动,使我国南北各地大都被海 水淹没, 形成广泛分布的海相地层。三叶虫便是生活在大海中的一种古生物,它从 寒武纪开 始繁荣,到奥陶纪非常繁盛,至泥盆纪逐渐减少,终于在二迭纪末全部灭 绝。三叶 虫在动物分类学上属于节肢动物门的一纲。背壳纵分为一个中轴和两个肋 叶三部 分,横分为前、中、后三部分。前部为头,主要由头盖和颊部组成。头盖 中间有突 出的头鞍;中部为胸,分节,能弯曲;后部为尾,腹面具口、触须、附肢 和肛门。 全世界发现的已有1 500属,10 000种。我国约有1 000余种。它们最大体 长约0.5 米,最小的不过几厘米,以简单微小的低等生物为食。邮票画面的上部即 为蒿里山 三叶虫在海洋中浮游的姿态,下部为头盖和尾部的化石。这种三叶虫以其 首次在我 国山东泰安蒿里山发现而得名。它的头盖呈梯形,尾部两侧具一对长刺, 壳面常有 许多小瘤,是东亚晚寒武纪的标准化石之一。 图3-2【禄丰恐龙(中生代)】中生代约开始于2亿3 00075‘年前,结束 于6 700 万年前,是地质年代的第4个代。它分为三迭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等3个纪 。此时, 脊椎动物大为发展,特别是爬行动物,分布在水中、陆地和空中;鸟类、 有袋类和 有胎盘的哺乳类动物已开始出现;无脊椎动物以菊石和箭石最为繁荣;植 物以裸子 植物的银杏、苏铁等为主。在此期间,我国主要是陆地环境,东南沿海各 省并有火 山活动。恐龙便是那时生活在陆地或沼泽附近的爬行动物。它共有晰龙目 和鸟龙目 两个大类,种类繁多,体型各异,有大有小,大的体长数十米,重达四五 十吨,小 的体长不到1米,食肉或食植物。它们从中生代三迭纪初期到白垩纪末期, 称霸地 球达1亿6 000万年之久,在一场灾难中全部灭绝了。从我国山东、河南、 新疆、宁 夏、内蒙古、湖南、湖北、浙江、江西、安徽、四川、广东等地发现的恐 龙蛋化石 证明,恐龙在我国曾有过广泛分布。最早发现恐龙化石的,是1822年英国 科学家曼 特尔。1938年,在云南省禄丰的沙湾大冲、二锁山发现了我国第一具完整 的恐龙骨 骼化石,我国古生物学家杨钟健经过认真研究和鉴定,确定为新属新种, 并定名为 禄丰龙。邮票画面上部即是禄丰龙复原后的形象,中下部则为它的骨骼化 石。禄丰 龙体长约4~5米,高约2~3米,头小,颈和尾都较长,前肢短小,后肢较 粗壮,行 走时成半直立式,主要以植物为食,生存于三迭纪晚期。 图3-3【肿骨鹿(新生代)】从6 700万年前至今的新生代,是地质年代 的第5 个代,也是最新的一个代。它划分为第3纪和第4纪两个纪。在此期间的生 物大致与 现代相同,脊椎动物发展的特征是哺乳动物的兴起和繁荣,后期出现了人 类祖先; 植物以被子植物为主。这个时期的地层在我国绝大部分都以陆相沉积为主 。发生在 这个时期的地壳运动叫喜马拉雅运动,至今仍未停止,它所形成的地壳构 造最新褶 皱带,火山和地震依然频繁和强烈。肿骨鹿即是生活在这个时期的古哺乳 动物,其 角多枝而巨大,颌骨肿厚,因此又名“大角鹿”。化石发现于我国河北、 河南、山 西、陕西、内蒙古等地的上新统(地质年代第3纪的最后一个时期)和更新统 (地 质年代最后一纪第4纪的早期)地层中。在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洞穴内有大 量化石 发现,可能为当时这些猿人的主要狩猎物。邮票画面上部即为肿骨鹿复原 后的生活 形象,中下部则为其巨大的角化石。 P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