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陕西师大
原售价: 20.00
折扣价: 12.40
折扣购买: 王充/大家精要
ISBN: 9787561391273
张鸿,女,1976年生,天津市人,1995年考入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先后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现任南开大学校史研究室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思想史、教育史和南开大学校史研究。出版专著《中国政治思想通史·隋唐卷》《孔颖达》《王充》。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主持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1项、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专项课题1项。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民本思想与中国古代统治思想关系研究”等一批国家级、省部级的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
出身于“细族孤门” 王充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年(27)。他的出生地 是会稽郡上虞区,而他的祖籍地是魏郡元城(今河北 省大名县东北)。王充的祖先曾经先后以陈、田、孙 、王为姓氏。 魏郡元城王氏是春秋时期陈完(田完)的后裔。陈 厉公死后,国内出现君位之争。公子陈完为逃避内乱 而来到齐国,被齐桓公委以工正之职,并改称田氏。 田完六世孙田叔为齐大夫,因伐莒有功,齐景公赐姓 孙氏,食邑乐安。后来田氏占夺齐国的最高统治权, 史家称此后的齐国为“田齐”。至战国时.田齐称王 。齐威王名震天下,雄视四方。秦灭六国,齐国覆灭 。降秦称臣的齐王建活活饿死于边远的共邑。秦汉之 际,楚霸王项羽封齐王建的孙子田安为济北王。汉朝 建立,田安失国,齐地之人谓之“王家”,于是后裔 为王氏。齐景公赐姓孙氏是这一家族辉煌的一页。这 段往事世代相传,族人皆以曾经姓孙为荣耀。当时也 流行一人两姓的风尚。因此,王充在《自纪》中称其 先世“一姓孙”。 汉武帝时,王氏家族出了一位名人叫王贺。他是 济北王田安的重孙。王贺,字翁孺,一度官居绣衣御 史,免职后移居元城。他的子孙繁衍,成为元城大族 。王充一家为王氏宗族的支庶,他的先辈数世从军有 功。 王充的曾祖父王勇,因军功封会稽阳亭侯,于是 举家南迁,定居阳亭(今浙江杭州市附近)。到任仅一 年,王勇便失去封爵。他无力返乡,只得落籍会稽, 以农桑为业。王勇任侠使气,好打抱不平,与当地豪 族有矛盾。有一年阜灾严重,谷物歉收,王勇拦路伤 人,结怨甚多。到王充祖父这一代,正值西汉末年, 社会秩序混乱,为避躲仇家,举家迁居会稽山附近的 钱塘县,以经商为业。王充的伯父王蒙、父亲王诵, 性格骨鲠,行侠仗义,敢于同豪强势力相抗,因此同 当地大族丁伯结下怨恨,被迫再次迁居,落户上虞。 王充就在这里诞生。 王充的家庭以农桑为生,兼营商业,家境并不宽 裕.属于素族寒门。父亲早逝,少年的王充与寡母相 依为命,生活更为艰难。因此,王充自称出身于“细 族孤门”。王充的家世对他的性格、思想和境遇有深 刻的影响。王充的家庭成员世代承继不畏豪强、敢于 同恶势力抗争的传统。这种祖传家风铸就了王充勇敢 、刚毅、正直的品质和愤世嫉俗、不畏强暴的性格。 他没有像祖辈那样明火执仗、舞棍弄棒,而是擎起辛 辣、机智、深邃的如椽巨笔,把思想批判的锋芒直接 指向社会上种种不合理的现象和谬论。 东汉时期,豪强地主为了维护门阀地位和特权, 大肆宣扬“生有种类”,说什么“见其父母,察其子 孙”。这种血统论滦刻地影响着当时的社会舆论。出 身低微的人受到轻视、排斥.他们之中如果出了卓越 的人才,甚至被视为“妖气’’作怪。王充出身素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