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的本生因缘故事/解读敦煌
作者简介
李永宁,敦煌研究院研究员,著有《报恩经和莫高窟壁画中的报恩经变相》、《敦煌石窟全集·本生因缘画卷》、《敦煌文物研究所藏<文选·命运论>残券校勘》、《竖牛作孽、君主见欺——谈张淮深之死及唐末归义军执政者之更迭》等,参与多部有关敦煌图书撰写工作。
内容简介
第一章 舍身求法的惊人勇气 1.毗楞竭梨王身受千钉求法 据《贤愚经·梵天请法六事品》记载,古代印度有一个国王,名叫毗 楞竭梨。这位国王爱民如子,而且信奉佛教,一心希望能听到高妙的佛法 。于是向全国宣布诏令:“不管是谁给我讲经说法,我都满足他的一切要 求。” 一天,一个叫劳度又的婆罗门教★徒来到王宫门前,对守门士兵说: “我懂高深的佛法,我愿意为国王陛下宣讲佛法。你快向陛下禀告去吧! ” 守门士兵急忙跑去报告国王。国王听到后,非常高兴。他走出宫门, 亲自把劳度叉迎到宫殿,并设高座,请他说法。 此时,劳度叉却说:“我长年累月地学习佛法,费了不少心思。陛下 您怎么可以不费一点心力就白白听到这些高深的佛法?您若想听,就答应 我的一个要求。” 国王痛快地答应道:“我曾向全国宣布诏令说,会满足宣法人的一切 要求,自然不会食言。你有什么要求就尽管说吧!” 于是劳度叉说:“我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在你的身上钉一千个铁钉 。”劳度又说完,斜眼看着国王,等待国王拒绝,好羞辱国王一番。不料 国王听后当即慷慨答应,并派遣使者普告天下:七天之后,毗楞竭梨王将 如约在身上钉一千个铁钉子。 臣民百姓听到此事后,纷纷云集宫门,苦苦哀求国王说:“陛下,您 要为全国臣民的着想啊!千万不能因为一个婆罗门的几句话,而将自己置 于险地啊!”毗楞竭梨说:“我在过去无数世中,为了众生,牺牲过无数 次,但这些都不是为求佛法。只有这次身钉千钉是为了求得佛道。我成佛 后,就可以帮助你们脱离苦海。你们就不要再劝阻我了。” 七天后,劳度叉为国王宣讲了佛法颂词。国王就让侍从在自己身上钉 了一千个铁钉。钉钉的侍从看到国王血肉模糊,哀恸难忍,换了一个又一 个钉子,而国王却始终面带微笑。所有臣民百姓见状,都以身投地,嚎陶 痛哭,哭声震动了诸天神。诸天神惊讶万分,于是一起观看人间,看见了 为求佛法而身受千钉之痛的毗楞竭梨王,都被他的精神断感动。 帝释天飘然降到毗楞竭梨王面前,问道:“大王为求佛法,忍受如此 巨痛,钉坏了身体,不后悔吗?”毗楞竭梨王正色道:“我身钉千钉,只 为求佛道,毫不后悔。”帝释天又问:“我见你疼痛得都坐不直了,你却 说不后悔。你怎么证明你没有后悔?” 于是毗楞竭梨王发誓说:“如果我至诚无二,毫不后悔,就让我钉坏 的身体马上愈合吧!”话音刚落,他的身体就恢复如故。顿时诸天神、臣 民百姓欢喜跳跃,无比高兴。 莫高窟北凉275窟,隋代302窟,晚唐85窟,五代98窟、108窟、146窟 ,北宋55窟均绘此故事。其中以275窟画面尚清晰完整。 画中只有钉刺一个画面,仅画毗楞竭梨王、钉刺人和劳度叉三人。其 中劳度叉形象塑造生动,堪称佳作。画中人物的身体外廓及胸、腹等部位 ,为褐黑色条状粗线。过去,人们认为它是外廓线,更有认为它是中国千 余年前就有的“抽象派”画法的实证。其实这是莫大的误解,它并非线条 ,而是凹凸晕染所涂的肉红色带,由于千年日光照射,而变为褐黑色,真 正的外廓线是色带外的细劲铁线描,现在仍可细辩识别。新疆克孜尔石窟 38窟亦画此故事,年代较莫高窟早。画中国王立于菱形图案的花树丛中, 一人坐地上,以钉刺其腹。 莫高窟及克孜尔石窟画面,构图都简单明了,抓住重点,突出钉钉这 一震撼人心的场面。这是早期壁画的特点。 知识库 婆罗门教 古代流行于南亚次大陆的一种宗教信仰。据传起源于公元前1500年左 右的印度河流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以《梨俱吠陀》、《耶柔 吠陀》、《娑摩吠陀》、《阿闼婆吠陀》、《梵书》、《森林书》、《奥 义书》作为经典,视为天的启示或神的启示。推崇婆罗门至上,祭祀万能 。信奉多神,如各种人格化的自然神、动植物神,被神话的祖先、英雄和 各种精灵,各种女神以及一切代表邪恶势力的神等。宣扬人生有利、欲、 达摩(履行社会道德和世俗义务)、解脱四大目的。利、欲是为了维持人生 存的需要,达摩是实现解脱的必要前提,人生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精神的解 脱,达到灵魂与神相结合的至高境界。还宣扬善恶因果,人生轮回。将信 徒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种姓。各种姓之间在职业、婚 姻、宗教礼仪、法律、道德和日常生活诸方面都有严格的界限和规定。 P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