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的时间里轻轻滴淌而下

在城市的时间里轻轻滴淌而下
作者: 伍佰|摄影:伍佰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原售价: 128.00
折扣价: 74.30
折扣购买: 在城市的时间里轻轻滴淌而下
ISBN: 9787569920109

作者简介

伍佰,华语乐坛最知名的摇滚歌手,吉他手,词曲创作人,音乐制作人,演员,摄影爱好者。1990年出道,发行26张个人专辑,以《树枝孤鸟》获第十届金曲奖最佳演唱专辑奖,并以《双面人》专辑获得第十七届金曲奖之最佳台语男演唱人奖,音乐作品于海内外获奖无数,并已举办十二次大型售票巡回演唱会,有“King of Live”之美誉。2017年主演徐克导演的电影《奇门遁甲》。

内容简介

对我来说,摄影是追寻光和影的过程,确实会有属于自己的魔幻时刻,比如太阳被云挡住而天色仍亮的时候;或者是某些云层很厚的时候,日光被天空所产生的折射现象崎岖地投射到覆着水气的地面上,受光的路面所反映的粼粼光辉很像一条河,相当惊艳!我也常常担心这样的景色拍起来能不能像看到的一样…… 但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反而都是“不舒服”的状态。 像是在很燥热的天气所拍摄下来的画面,就可能多了无以名状的毛边,而不单是光影的变化。又比如完全不透气的朦色天空下,闷热湿透的身体;或者是安静到可以听见湿寒微风吹抚声音的诡谲时刻,那令人觉得不舒服的冽风……也就是说,在摄影时,所谓“舒服的东西”,反而不好玩! 这种不舒服的感觉,确实是让我会拿起相机拍照的诱因。在视觉上也好、个人生理上也好,我想透过这些拍摄过程中的不舒适感,进而在照片中找到之所以为不舒服的真谛—“人生”;也因为当下很专注,让我觉得在屏气凝神的拍摄过程中是很值得的。 然而我相信在我的照片里,一定会有美丽的东西显现出来。尽管乍看起来也许不舒服的照片,也一定有值得分享给全世界的理由,透过instagram,我给别人看到的是,确实的台北生活。而我镜头下的这些景物,并不一定是人们所认知的美,而是属于我的美。 那么这些魔幻时刻,我叫它魔光。 交通是城市、社会里很重要的元素,象征了链接、转移与往来等等,是城市的血管。我不知道为什么开始在车上摄影,可能因为那些画面一下就过了,想要把它拍下来,回头再来看刚刚拍到了什么。那些是一瞬间的,车子有动作,经过的事物也有动作。在台北开车,有时是去公司、去赴约、上通告或录音室,在路上那些被拍下来的画面,城市感都蛮重的,或者说,车上看出去的视野更有“城市”的感觉,跟巷弄里的情境不一样。 可能因为想要把这种时间过得有意义,也应该是脑筋停不下来,开车时脑筋还一直在转,像是一直在等待天启之类的……那时候就想拍照,有好多吸引我的地方会跑出来。我常常形容,闭关写歌的时候,很像跳进井里面,黑暗中往下掉时,伸手抓到的东西就把它放入歌里,我一直在往下掉,任何东西都是救命绳索,所有我看到的、我听到的、我想到的,就把它写进去,所以会是很实时的当下的感受;而这些被写进去的东西,就变成歌里的线索。我会形容那时候的自己是很敏锐的、敏感的,而当我开车时,也类似这样的状态,一种五感全开的时刻。 我本来一直是拍彩色正片的,经常觉得拍黑白照片的摄影师好假仙(做作、清高之意)喔!直到有一次去吴哥窟,彩色底片用完了,当地又只卖黑白底片,没想到,回来之后一看,彩色照片没有一张喜欢的,反而发现黑白照片好有味道,差别竟然如此之大!我从那时候才开始有意识地去认识黑白摄影这件事。 黑白摄影里的黑与白,好比是光和影子,互相牵引、对立,而黑与白又构成了整个画面,这之间的关系非常有趣。但是,吸引我的并非所拍摄的现场,实际的样子不重要,重要的是拍了之后,从画面中会看到什么?所以,我会瞇着眼睛去看、去想象拍摄对象,以黑白呈现是什么结果?在那个时候,线条反而很重要,因为没有颜色了,它的形状就是线。所以,当下是什么样的线条?我想找的东西是什么?它们会实际牵扯对我来说,摄影是追寻光和影的过程,确实会有属于自己的魔幻时刻,比如太阳被云挡住而天色仍亮的时候;或者是某些云层很厚的时候,日光被天空所产生的折射现象崎岖地投射到覆着水气的地面上,受光的路面所反映的粼粼光辉很像一条河,相当惊艳!我也常常担心这样的景色拍起来能不能像看到的一样…… 但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反而都是“不舒服”的状态。 像是在很燥热的天气所拍摄下来的画面,就可能多了无以名状的毛边,而不单是光影的变化。又比如完全不透气的朦色天空下,闷热湿透的身体;或者是安静到可以听见湿寒微风吹抚声音的诡谲时刻,那令人觉得不舒服的冽风……也就是说,在摄影时,所谓“舒服的东西”,反而不好玩! 这种不舒服的感觉,确实是让我会拿起相机拍照的诱因。在视觉上也好、个人生理上也好,我想透过这些拍摄过程中的不舒适感,进而在照片中找到之所以为不舒服的真谛—“人生”;也因为当下很专注,让我觉得在屏气凝神的拍摄过程中是很值得的。 然而我相信在我的照片里,一定会有美丽的东西显现出来。尽管乍看起来也许不舒服的照片,也一定有值得分享给全世界的理由,透过instagram,我给别人看到的是,确实的台北生活。而我镜头下的这些景物,并不一定是人们所认知的美,而是属于我的美。 那么这些魔幻时刻,我叫它魔光。 交通是城市、社会里很重要的元素,象征了链接、转移与往来等等,是城市的血管。我不知道为什么开始在车上摄影,可能因为那些画面一下就过了,想要把它拍下来,回头再来看刚刚拍到了什么。那些是一瞬间的,车子有动作,经过的事物也有动作。在台北开车,有时是去公司、去赴约、上通告或录音室,在路上那些被拍下来的画面,城市感都蛮重的,或者说,车上看出去的视野更有“城市”的感觉,跟巷弄里的情境不一样。 可能因为想要把这种时间过得有意义,也应该是脑筋停不下来,开车时脑筋还一直在转,像是一直在等待天启之类的……那时候就想拍照,有好多吸引我的地方会跑出来。我常常形容,闭关写歌的时候,很像跳进井里面,黑暗中往下掉时,伸手抓到的东西就把它放入歌里,我一直在往下掉,任何东西都是救命绳索,所有我看到的、我听到的、我想到的,就把它写进去,所以会是很实时的当下的感受;而这些被写进去的东西,就变成歌里的线索。我会形容那时候的自己是很敏锐的、敏感的,而当我开车时,也类似这样的状态,一种五感全开的时刻。 我本来一直是拍彩色正片的,经常觉得拍黑白照片的摄影师好假仙(做作、清高之意)喔!直到有一次去吴哥窟,彩色底片用完了,当地又只卖黑白底片,没想到,回来之后一看,彩色照片没有一张喜欢的,反而发现黑白照片好有味道,差别竟然如此之大!我从那时候才开始有意识地去认识黑白摄影这件事。 黑白摄影里的黑与白,好比是光和影子,互相牵引、对立,而黑与白又构成了整个画面,这之间的关系非常有趣。但是,吸引我的并非所拍摄的现场,实际的样子不重要,重要的是拍了之后,从画面中会看到什么?所以,我会瞇着眼睛去看、去想象拍摄对象,以黑白呈现是什么结果?在那个时候,线条反而很重要,因为没有颜色了,它的形状就是线。所以,当下是什么样的线条?我想找的东西是什么?它们会实际牵扯到镜头位置。当颜色的干扰不见了,画面就更简单、更清楚、更直接。 世界本身并不是黑白的,所以每一张照片对我来说,就像不在这个世界一样;它不是真实世界的颜色,但又可以看到真实世界的生活。到镜头位置。当颜色的干扰不见了,画面就更简单、更清楚、更直接。 世界本身并不是黑白的,所以每一张照片对我来说,就像不在这个世界一样;它不是真实世界的颜色,但又可以看到真实世界的生活。 2007年,伍佰首次发行个人摄影书《伍佰?风景》,由台湾时报文化出版,2009年发行第二本个人摄影书《伍佰?故事》,并于Epson Imaging Gallery 举行摄影个展。2011年于台北,台中,高雄,新加坡,马来西亚举办第二次摄影个展“More Earth”。2013年举办第三次摄影个展“桥飞雪”。2014年发行第三本个人摄影书《伍佰?台北》。 ☆著名电影导演徐克称伍佰的摄影:“并非单单的猎影,而是胸有成竹,具坚毅意向的表达。伍佰的摄影,出人意表,与他其他的嗜好和创作有所不同,但其实,这些都发自同一个能量,那就是他对人性、悯情,欣赏而产生出来浓烈浮世绘意味的幽默和伤感。” ☆伍佰以Instagram记录城市日常,将独特风格与观点,融入网络世代的新语言工具;伍佰始终站稳创作潮浪上,维持高度敏锐,以风格化的台北街拍照片和全世界沟通,也为华人世界的摄影作品立下新里程。 ☆本书为伍佰经营许久的手机摄影创作之集结,网络发表已获世界各地友人的响应与赞赏,收录书中以章回方式铺陈多面貌的台北,彷佛一日之旅,摄影者迂回在各种情感接口之上,从神秘的“魔光”起始,经过城市的“材质”“声音与形状的线条”“量与数”,在“穿过与等待”之间,遭遇每个人的生活“意向”,在“宁静与喧哗”之间,寻觅等候自己的“爱与诚”“月光与日”,500幅作品与自我诠释创作文字的呈现,共同抵达一个城市的每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