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提之真相小组](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11013/11/20211013113021735.jpg)
出版社: 江苏文艺
原售价: 55.00
折扣价: 31.40
折扣购买: 名提之真相小组
ISBN: 9787559461872
吕铮 作家、编剧、词曲作者,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全国公安文联理事,全国公安作协签约作家。出版有《三叉戟》《三叉戟之纵横四海》《藏锋》《无所遁形》《谜探》《猎狐行动》等多部长篇小说,多部被改编为影视作品。 小说作品多次获得金盾文学奖、徐迟报告文学奖优秀奖、燧石文学奖、全国侦探小说奖等荣誉,编剧作品获得第27届白玉兰奖ZUI佳编剧提名、第29届华鼎奖ZUI佳编剧提名。
试读 预审 初秋,下着一场不大不小的雨,天色灰蒙蒙的,雨滴打在雾蒙蒙的玻璃上,划出一道长长的抛物线。审讯室的铁门紧闭着,坚硬、冰冷,隔绝着外面的嘈杂和喧嚣。脚步声由远及近,一个身穿制服的警官缓步而来。他三十多岁的年纪,中等身材,相貌端正,浓眉下的一双眼睛略带疲惫。他是预审支队的副支队长,行里人称“那三斧子”的那海涛。 他没马上推门进去,而是伫立在门口,摸出一支烟,缓缓地点燃、吸吮,看着烟雾升腾又散去。他静静地抽着烟,看似不着急,实则在心里梳理着嫌疑人的情况、审讯思路和发问重点。第一个亮相怎么给,第一个眼神怎么露,第一句话怎么说……审讯室就是预审员的舞台,推门进入的一刻,大幕便徐徐拉开,再无路可退。好的预审员被称为“名提”,名提都是“角儿”,生旦净末丑,神仙老虎狗,唱念做打,嬉笑怒骂,该扮得扮上,要演就演好。遇到“彬”着的得捧杀,碰到“扛”着的得智取,要不懂“三十六计”不会“七十二变”,还真应对不了三教九流,拿不下魑魅魍魉。这些年,那海涛在这三尺审讯台后看尽了人间冷暖、世态炎凉,在这密不透风的十平方米空间里,每天都在发生最激烈的人性碰撞,上演着浓缩的人生大戏,而那海涛则既是旁观者又是参与者,同时也早成了戏中人。 “啪”,他果断地推开了大门,缓步走了进去。 嫌疑人是个魁梧的中年人,四十出头,皮肤黝黑,脸上冒着油光,头上的乱发黏在一起,显然已经熬了不短时间。他的双手被铐在审讯椅上,警惕地看着那海涛,满脸戒备。那海涛没正眼瞧他,冲着墙上的《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义务告知书》打了一个长长的哈欠,然后一拽椅子,离了歪斜地坐在上面,将手中未燃尽的香烟有节奏地在烟缸里捻灭。 审讯台上摆着预审必备的笔记本电脑、打印机、钢笔、A4纸和印油,当然,还有那海涛必备的茶杯、烟灰缸和中南海香烟。记录员赵利已经等候多时了,他刚过四十,人长得规规矩矩的,一看就是个老实人。 那海涛似笑非笑地撇撇嘴,懒散地问赵利:“哎,昨晚的球儿看了吗?” “啊?”赵利一愣,“太晚了,没看。” 那海涛下意识地皱眉,这显然不是计划中的台词,“嘿,那你可吃亏了,这场球味儿可大了,比‘王致和’还臭。8比1,都快赶上篮球了。”他笑着摇头。 “哦。”赵利点头,显得不在状态。 那海涛有些不满,但并没露在表面上。他这才转过头,上下打量起嫌疑人,“怎么茬儿,这位还扛着呢?”他冲嫌疑人抬了抬下巴。 “一问三不知,说自己比窦娥还冤。”赵利搭话。 一场好的审讯是不能光靠预审员的,记录员也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红白脸”“唱双簧”,有逗哏就得有捧哏,不然孤掌难鸣。那海涛这一系列操作,是在构建着一个预审的开场意象,那就是“放松”。对待面前的这名绑架重犯,是不能拍山震虎、以硬碰硬的,而得从细节入手、随风潜入夜,找到其“七寸”。现在那海涛首要的工作就是,尽快让他紧绷的神经放松,以搭建沟通的桥梁。 他清了清嗓子,拿起桌上的《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义务告知书》,念起了开场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在公安机关对案件进行侦查期间,犯罪嫌疑人有如下诉讼权利和义务……”他抑扬顿挫地念着,盯着对方的眼睛。嫌疑人与他对视了几秒,便错开眼神低下了头。 “哎,听明白了吗?”那海涛加重语气,用手指节敲击着桌面。这一场眼神的交锋,奠定了审讯者与被审者的高低态势。 “听明白了。”嫌疑人低声回答。他嗓子很粗,但语气很弱,内心充满了惶恐不安。 “昨晚看球儿了吗?”那海涛问。 “啊?”嫌疑人一愣,下意识地抬头,“我……没看。”他作出肯定的回答。 “为什么没看?你不是球迷吗?昨天转播的时候没在家?”那海涛连发三问。 “我……我累了,很早就睡了。” “睡了?睡了还在十点钟抢微信红包?”那海涛一语点破。 “这……”嫌疑人语塞,眼神茫然。 “陈大力,你知道我们是干什么的,我们也知道你在干什么,但我们不知道你自己知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那海涛说得有点绕。 “我……真的什么都没干!我就是一个拉货的,什么都不知道!”陈大力极力辩解,语速加快。 “哼……我也希望你真的什么都没干。”那海涛语气放缓,把节奏又带了下来。 他拿起茶杯,喝了一口,用余光瞥了一下笔记本屏幕,却发现赵利并没有记录。“嘿,干吗呢?也什么都没干啊?”那海涛心里没好气儿,瞥着赵利。 “哦。”赵利如梦初醒,赶紧在键盘上敲打:我累了,很早就睡了。 “不是这句。记上,‘我什么都没干,什么都不知道’。”那海涛提醒。 “哦。”赵利点头,噼里啪啦地打起来。 这句话看似无意义,实际上是那海涛给陈大力挖的“坑”。预审就是这样,只要一搭话,近距离的较量就立即开始。那海涛手上的“子弹”不多,每一次都得用在裉节儿上,无奈之下必须得提前“挖坑”,让对方自相矛盾。而作为记录员,是要理解预审员每一句发问意图的。 那海涛缓缓地呼了口气,靠在椅背上。审讯室没了声音,时间仿佛停止了,只有陈大力背后的电子时钟在悄然走动着。与此同时,在楼道另一端的监控室里,气氛却大不相同。十几个警察围在监视器前,他们表情凝重、如临大敌,为首的副局长郭俭不时抬起手腕,看着不停走动的秒针。 ☆陈建斌、于和伟、张译、冯唐、全勇先、五百、董润年由衷推荐。 ☆国内影视公司都在疯抢的顶流IP作者、中国警察作家、知名编剧吕铮的《三叉戟》姊妹篇“名提”系列全面升级! ☆古有侦查办案的四大名捕,今有预审攻心的两大名提。在公安系统内部,只有预审界的精英才能被称为——名提。 ☆一桩贪腐大案的卷宗被盗,监控显示无外人来过;一个芭蕾舞女舞者被强奸,跳崖自杀,而后又神秘出现;响当当的“名提”卷入行贿案,被审讯,上演巅峰对决;逃窜的犯罪嫌疑人最终却躺在床上,赤身裸体,没了呼吸;迷雾层层,谎言之下,真相何去何从? ☆看懂《名提》,教你和预审员一样识人、辨人,戳穿谎言,探悉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