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
原售价: 189.00
折扣价: 151.20
折扣购买: 器/大国工匠
ISBN: 9787200160772
对传统技艺和艺人的初印象,来源于中 学语文课文。《核舟记》中技艺超群的核雕艺人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 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口 技》中的口技表演者, 只“一人、一桌、一扇 、一椅、一抚尺而已”,上演了一出精彩绝伦的 情景剧。这些特色的传统技艺,如同星星, 点缀在中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见证着中华民 族的历史脉络和独特魅力,也照进人们的生活, 构成我们衣、食、住、行、娱的方方面面。 近几十年,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市场经济与工业化进程如一辆快车,载着我们驶 入新的生活,也带我们渐渐远离了那些传统技艺 。不知从何时起,庙会上少了捏泥人的手艺人, 过年时门上不再贴木版印刷的年画,精美的瓷器 、温润的玉雕似乎只能在博物馆见到,宛如天籁 的大歌、古老神秘的傩戏也只能在民俗表演里见 到。大量传统手工艺品被标准、高产的工业流水 线产品取代,蕴含民族文化与特色的习俗也因文 化趋势流变被推到消失的边缘,越来越多的老行 当随着时代的推进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 但是做了一辈子老行当的手艺人,却不能 割舍这份感情。他们或隐身于闹市街巷的艺术工 作室,或留守在深山的工艺保留地,或投身于专 门的“非遗”保护传承机构,继续从事钟爱的事 业。我们见过做木雕的手艺人,一笔一刻,在寂 静的时光中雕琢每一件浸入心血的作品 ;我们 见过雕版的工匠,平刀、圆刀、三角刀流转手中 ,勾勒出千变万化的美妙图案 ;我们寻访过隐 世的银匠,见证最美的银器在烈火与锤打中诞生 ;我们光临过小县城中的皮影戏馆,看着皮影艺 人和他们的观众一起慢慢老去 ;我们也几度“ 进宫”拜访神秘的文物修复师,看他们如何让一 件件故宫的稀世珍宝“起死回生”……幸而有这 些“择一事终一生”的“大国工匠”,在日益浮 躁的环境中始终坚守本心,许多传承千年的传统 技艺得以留存下来,在时代的洪流中继续绽放光 彩。 与此同时,国家也逐渐加大对传统技艺及 传承人的支持和保护。先后公布了四批国 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命名 了 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 承人,对传统技艺 及传承人现状进行了系统梳 理 ; 2011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 化 遗产法》实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提供了法律保障 ; 每年 6 月的第二个星期六 被定为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让文化 遗 产保护的理念深入人心……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 ,众多传统技艺以 “非遗”项目的身份重回时 代舞台,并逐渐被人们看到、了解、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