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华秋色(赵孟頫的生平与画艺)

鹊华秋色(赵孟頫的生平与画艺)
作者: 李铸晋
出版社: 上海人美
原售价: 108.00
折扣价: 69.20
折扣购买: 鹊华秋色(赵孟頫的生平与画艺)
ISBN: 9787558610233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我们若从历史事实去了解这段题字,便可清楚 看到画者作画的动机。 蒙古人成为中国北方的统治者虽已数十载,但 1295年在元史中仍然算得是初期。根据中国历史记 录的方法,1279年宋室尽亡,那时才是元朝正式统 一全中国的开始。由于这个特殊的局势,金*自 1125年把宋人逐出黄河流域,造成中国南北两方在 地理上和文化上的隔阂,至此时仍然存在。事实上 ,蒙古人在治理整个中国时,常利用这个分裂的形 势。世祖忽必烈汗因为不信任南方人,故下令所有 南人(居于淮河以南的人民)在元代社会所分四等 人中,列于蒙古人、色目人、北方人之后,地位* 为卑贱。 在文化上元初中国南北两方大相径庭。南方以 临安为中心,以南宋的传统为主。这时继续着宋廷 早已鼓励各种蓬勃的活动,人们热切地讨论理学, 诗歌以词为主,而绘画则以院体为重。另一方面, 北方以大都(燕京)为首都,这京城接二连三相继 为辽、金、蒙古等外族统治。虽则蒙古人早在1230 年间已人据中国北部,但北方的文化在13世纪后半 期仍然是萎靡不振,这是由于外族统治者只专心一 意于*事势力的扩展。不过直至北宋时期,北方既 一向是中国文化的中心,所以旧有的传统仍根深蒂 固。这个地理上分裂的形势,是元初文化发展中* 重要的因素。 在画风上,这时期南方为前代宋廷倡导的院体 所支配。以花鸟画(画院中*盛行的题材)而言, 画风过于秾丽,刻意雕琢,且色彩绚烂。表现方法 以情感为重,多涉及传说轶事,既琐细,又缺少了 唐代、北宋画迹中浑厚磅礴的气势。只有马远和夏 畦的画仍得有一点儿那股劲力;然而就是他们的小 册页画,若与北宋的深度和广度相较,亦只显得好 像太琐碎了。反观北方,金人画家的成就虽不能与 北宋的画家并驾齐驱,但他们**地承继了李成、 郭熙、米芾和文同的风格。以金代*著称的画家王 庭筠为例,他善画竹和树的声名反比他摹仿李成、 郭熙二人的大气磅礴的山水画*为响亮。 赵孟頫就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中长大。他生于 1254年,是宋宗室的后裔,幼从名儒习中国典籍。 在仕途上始作宋廷的一名小吏。二十余岁,他目睹 宋朝为强悍的蒙古族所灭,他的前途美梦也随之而 粉碎。遂只好退居离杭州不远的吴兴故里,致力于 文史、诗、乐、书等古籍方面的研究。不久他的声 名涌溢,成为“吴兴八俊”之一,而名重一时的画 家钱选,即是其中一俊”。 1286年元世祖忽必烈派程钜夫赴江南延揽贤能 之士,此举或许是对当时不满元**种族分等政策 的文人所作的一种和解。赵孟頫虽是故宋宗室子弟 ,却成为*圣*眷顾的二十余名士之**人。据说 他这选择,令他的友人钱选大为不满。钱选比赵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