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符号学(精)/龚鹏程文存

文化符号学(精)/龚鹏程文存
作者: 龚鹏程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168.00
折扣价: 117.60
折扣购买: 文化符号学(精)/龚鹏程文存
ISBN: 9787100224369

作者简介

龚鹏程,一九五六年生于台北市,祖籍江西吉安。曾任报社主笔、书局总编。有文史哲、宗教、艺术、社会学等著作百余种,主编图书数百种。曾获中山文艺奖、中兴文艺奖章、教材改进奖、朱自清散文双年奖等。常在世界各地举办书法展。以弘扬中华文化为志。曾任淡江大学文学院院长、南华大学校长、佛光大学校长、美国欧亚大学校长、中华道教学院副院长、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华武侠文学会会长、中华历史文学会会长、北京大学特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等。现任山东大学文学院讲席教授、中国孔子博物馆名誉馆长。主要著作包括《中国文学史》《文学散步》《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国学入门》《中国诗歌史论》《中国文学批评史论》《龚鹏程述学》等。

内容简介

谈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谁都明白儒道释三教乃其骨干,脱离三教而论之,便成蹈虚。但仅说三教,其实仍是不够的。虽然当今之世,求能通晓三教者,殆已难觅其人。然三教之外,中国却还有两大传统是不能不予掌握的,那是什么呢?一是文,二是侠。文是由文字崇拜、文人阶层、文学艺术等所形成之相关文化状况;侠是由侠客崇拜而造就的社会肌理。不知此,即不能体会中国人的行动、思维与感情,亦不能切察中国社会之底蕴。犹如不知武士之历史、阶层及精神就不可能了解日本,仅知基督教而不知骑士制度与传统,即不能深入欧洲的文化那样。欲明中国,须知五教:儒、道、释、文、侠。 五教关系不是分立的,彼此参互交摄,文在其中。文极重要,却最难理解。外国人无独立的文字体系,固然难以理会;中国人百姓日用而不自知,也如每天虽呼吸着空气而不太会注意到。故说的费劲,听的狐疑,需要我从各个侧面来反复介绍之。 详细的解说,略具于本书中,读者开卷自知,无待赘述。这里要简单说说的,只是这本书的身世。 此书身世亦不离奇。只因我对儒、道、佛、侠诸传统都曾有所论析, 对影响吾国极为重要的文字教,自然也就不敢轻忽。尝由文化美学角度作《文化、文学与美学》,由文学社会学角度作《中国文人阶层史论》,由文学艺术角度作《中国文学史》等,通释其要。本书亦为其中之一端,初版于1992年(台湾学生书局),是想通过对中国文字符号的解析,指向对文化传统之诠释的。 原编三卷,一论文字、文学与文人;二论以文字为中心的文化表现,如史学、哲学、宗教等;三论中国这个文字化的社会。所涉面相,颇为庞杂,所论事类,甚为丛脞,但整体方法与观点是一致的,即以一种文化符号学的方法去讨论中国的文化及其符号。 文化符号学,中土夙少名家;或有治此学者,亦以转述稗贩为主。唯我蹊径独辟,并将符号学与诠释学打通起来。不但视宇闳开,且足以与西方当代学术发展相对观,故我自己对此书是比较珍重的,自以为有开辟之功。曾有评者认为我的做法类似高友工先生的“抒情美学理论”,是企图建构一种中国文学艺术的(主导了民族精神形式显现、意义格式化的)文化逻辑或主导精神。这点我不反对。但若说我所谈的“实质内涵,不论就审美理想还是价值理想,同于高友工所说的抒情传统”,则甚不然。我并不赞成其说,我所说亦要高迥复杂得多。事实上,就连符号学或诠释学这样的名称,恐怕亦不能涵括本书之意蕴,这是要恳请读者诸君留意的。 2000年,此书再版,仍由台湾学生书局印行。我又补了一卷,论文化的符号与意义,希望能从更多的角度来补充这个论题、丰富这个方法。2004年应北大蔡元培、汤用彤学术讲座之邀,则另讲了文字之外的“象的文化符号学”,以及文字与言、象、数诸符号体系的关系,头绪粗明,尚待引申,故不复纳入本书。 这次刊行大陆版,多亏了何晓涛兄的细心检校及核实文献。本来想再辑补第五卷,计划收的文章是:一、《汉字:由面对欧洲中心论到面对全球化》(原收入《北溟行记》,印刻出版社,2005年);二、《简难:繁简错杂的大陆社会》(第二届台北汉字文化节论文,2007年);三、《简化字大论辩》(原收入《时代边缘之声》,台北:三民书局,1991年);四、《鲁迅对中国小说史的诠释个案研究:“小说文学”学科建立的精神史》(原收入《近代思潮与人物》,中华书局,2007年);五、《论文人书法》(《励耘学刊》2007年第2期)。不过由于原书篇幅已多,后来终究放弃了再予扩充的想法,仍维持四卷本的规模,只在末尾增列了一篇附录:《德里达哀辞》。2004年德里达逝世,友人王宇于北京清华大学置酒追悼之。我昔年写这本书,曾受启发于此君,故临席致哀,略述渊源并小论其得失。附录于此, 或可使读者约略仿佛前文所谓足以与西方当代学术发展相对观的意义。 论析“文字—文学—文化”之一体性 创构中国文化符号学之方法论 。本书是作者龚鹏程先生2009年出版的《文化符号学——中国社会的肌理与文化法则》一书的修订版。作为国内少有的能真正切入中国传统文化内在肌理给予创新性解释的巍巍巨著,本书旨在说明中国语文与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内在联系,通过对文字符号的解析,指向文化传统,进行文学与文化批评。全书论述中国文学的发展、文人阶层的形成、文学与诸艺术之关系;探究中国文字之特性及其在哲学、宗教、史学、文学各方面的文化表现;观察中国这种文字化的社会特质,以及它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问题。经由这些讨论,一方面深入剖析中国社会文化的性质,一方面也在论述中尝试建立中国文化符号学的方法论体系。 本书不仅展示了龚鹏程先生对中国本土丰富的文化符号资源细致全面的观察和卓越独到的见解,也是中国学者向世界传递中国价值、彰显中国智慧的强音。虽为学术专著,但行文严密论证中亦有抒怀洒脱,具有较强的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