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第5版21世纪清华MBA精品教材)
作者简介
杜勇,管理学博士,工商管理博士后,现任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会计领军(学术类后备)人才,国家公派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访问学者。长期从事会计与财务管理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特别是致力于亏损财务问题的研究,研究方向稳定,成果集约度高,在亏损财务领域已形成自己独特的研究体系。
内容简介
第一节财务管理的内涵 “财务”一词的英文为“finance”,是指政府、企业和个人对货币这一资源的获取和管理。因此,国家财政、企业财务和个人理财均属“finance”的范畴。本书讲述的财务管理 (financial management)是研究企业货币资源的获得和管理,具体地说就是研究企业对资金的筹集、计划、使用和分配,以及与以上财务活动有关的企业财务关系。 第一章绪论 第一,企业的经营活动脱离不了资产,如非流动资产(建筑物、设备和各种设施)、流动资产(存货、现金和应收账款),而购置这些资产需要资金。企业既可从自身经营所得中提取资金用于再投资,也可以在金融市场上以一定的价格发行股票、债券或向金融机构借贷获取资金。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在筹集资金的过程中要研究和设计最优的筹资方案,使企业筹资的成本最小; 所筹集的资本能发挥最大的效益,从而使企业的价值达到最大。 第二,企业资本和资产的有效运用与所投资的项目,包括实物资产、技术和人力资源的投入和产出是否经济、合理,投资收益是否高于成本,风险如何补偿等问题有关。企业的投资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其未来的净现金流量,亦即影响其资产的增值。因此,投资决策也是财务管理中研究的重要问题。 第三,企业的一切财务活动与其外部环境息息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周期、政府财政政策的宽松和紧缩对企业的财务管理策略有很大的影响。与企业筹资直接有关的金融市场及利率是企业财务人员必须熟悉和重点研究的领域。财务管理在企业和资本市场之间、企业和国家宏观财税政策之间的桥梁和资金转换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财务管理就是寻求在一定的外部环境下,使企业资金运用尽可能有效的方法,这就需要在企业的需求与收益、成本及风险之间作一衡量,作出最终能使股东财富达到最大化的决策。 总之,企业财务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利益关系。前者称为财务活动,后者称为财务关系。财务管理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 第二节财务管理的研究对象 一、 财务管理学科的发展 早期财务管理学科是作为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分支诞生的,它是微观经济理论的一个应用学科。从1897年美国人格林(Thomas L. Greene)的《公司理财》(Corporate Finance) 一书起,到1920年斯通(Arthor Stone)出版《公司财务策略》(Financial Policy of Corporation)止,财务管理学科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企业如何在外部资本市场上筹集资金。由于这一时期西方资本市场发育日趋完善,各种金融机构的出现和金融工具的使用,加上企业规模扩大的需要,促使财务管理学研究企业如何利用普通股票、债券和其他证券来筹集资金,以及金融中介,如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商业银行和信托投资公司在企业筹资中的作用等。当时的财务管理学是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的描述和讨论。 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大萧条,企业的破产、清偿和合并成为财务管理研究的主要问题。这为企业财务状况的系统分析及对资产流动性分析打下了基础。 20世纪50年代投资项目选择和评价方法的出现使财务管理中的投资决策理论得到发展。现金流折现方法被用于资本预算分析及金融资产的定价。资本成本、股息策略和资本结构理论也开始发展。这一时期财务管理的研究从外部筹资转向了内部资产的管理,注重企业内部的管理决策。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统计学和运筹学优化理论等数学方法被引入财务理论研究中。这一时期形成的“资产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期权定价理论”为评价企业的价值、研究证券投资的风险和收益奠定了基础,形成了近代财务管理学的主要理论构架,并使财务管理中的投资决策、筹资决策、资本结构和股息策略决策均建立在可靠的实证理论基础之上。 20世纪八九十年代,财务管理学进一步研究了不确定条件下的企业价值评估以及通货膨胀对企业价值的影响。这一阶段主要对已有的理论进行完善,并在实践验证的基础上对理论作出修正,使之更好地应用到企业的实际管理中去。 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行为财务的崛起,人们开始关注MM理论的最后一个没有被放松过的假设条件: 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在这些前提下研究公司财务问题,就产生了行为公司财务的研究范式。行为公司财务是公司财务理念与行为财务理论相结合的产物,其实质是在行为财务的研究范式下来研究外部市场的无效性和内部管理层的非理性对公司的融资、投资、资本结构、股利政策和兼并收购的影响。 二、 财务管理的内容 财务管理的内容是财务管理对象的具体化。财务管理对象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资金活动。所以,财务管理的内容就是企业资金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各个具体的方面。资金活动具体表现为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和利润分配管理四个方面。通常将这些方面称为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 (一) 筹资管理 筹资是指企业为了满足投资和用资的需要,筹集和集中所需资金的过程。企业的经营活动必须以一定的资金为前提,从这个意义上讲,筹资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首要环节。企业从各种渠道以各种形式筹集资金是资金运动的起点。事实上,筹资以及筹资管理贯穿企业发展的始终。无论是在企业创立之时,还是在企业扩张规模之际,乃至在日常经营之中,都需要筹措资金。 企业常用的筹资途径有两种: 一是权益资金。它是企业通过向投资者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企业内部留存收益等方式取得,其投资者可以是国家、企业和个人等。二是债务资金。它是企业通过向银行借款、发行债券、利用商业信用等方式取得。企业筹集资金,表现为企业资金的流入,而企业偿还借款、支付利息、支付股利以及付出各种筹资费用等,则表现为企业资金的流出。 (二) 投资管理 投资是指投资主体为取得未来收益而将资金投放于某一特定对象的行为。投资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又一重要环节,投资决策的成败对企业经营的成败具有根本性的影响。 投资按回收期的长短不同可以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短期投资是指回收期在一年以内的投资,主要是指对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短期有价证券等的投资。长期投资是指投资回收期在一年以上的投资,主要是指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对外长期投资等。投资按对象不同可以分为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对内投资是指把资金投放于企业范围内的投资。对外投资是指把资金投放于本企业以外的其他单位的投资。 (三) 营运资金管理 营运资金是指为满足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所需要的资金,由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构成。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短期资金的筹措和短期资金周转效率的提高。其基本目标是通过有效地进行资金的日常调度和调剂,合理地配置资金,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强短期资金的流动性。 营运资金管理的主要内容是: ①合理安排流动资金与流动负债的比例关系,确保企业具有较强的短期偿债能力; ②加强流动资产管理,提高流动资产的周转效率,改善企业财务状况; ③优化流动资产以及流动负债的内部结构,以使企业短期资金周转得以顺利进行和短期信用能力得以维持。 (四) 利润分配管理 企业通过投资或资金营运活动应当取得收入。投资成果表现为取得的所有收入扣除各种成本费用后的利润,利润分配就是对投资成果的分派过程。企业的收入首先要弥补经营中的各种耗费,形成的利润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分配。企业利润首先要依法缴纳所得税,税后利润还要弥补以前年度的亏损,并提取公积金和公益金,剩余的利润可以分配给投资者或者留存企业。 利润分配管理主要研究企业实现的税后净利润如何进行分配,即多少用于发放给投资者,多少用于企业留存。利润分配决策的关键是如何在股东的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中进行权衡。股利发放过少,会使股东的近期利益得不到满足,而股利发放过多,又会使企业留存过少,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具体来说,利润分配管理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股东对股利分配的要求; ②企业发展对保留盈余的要求; ③影响股利政策的各种因素; ④股利政策的选择和连续性。 以上财务管理的四个方面,不是互相割裂,而是互相依存、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上述既互相联系又有一定区别的四个方面构成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这四个方面加以综合分析、考虑,统筹安排,才能取得财务管理的良好效果。 三、 财务管理的环节 财务管理环节是根据财务管理工作的程序及各部分间的内在关系划分的,分为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和业绩评价。 1. 财务预测 财务预测是根据财务活动的历史资料,考虑现实的要求和条件,对企业未来的财务活动和财务成果作出科学的预计和测算。它既是两个管理循环的联结点,又是财务计划环节的必要前提。 2. 财务决策 财务决策是对财务方案、财务政策进行选择和决定的过程,又称为短期财务决策。财务决策的目的在于确定最为令人满意的财务方案。只有确定了效果好且切实可行的方案,财务活动才能取得好的效益,完成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因此,财务决策是整个财务管理的核心。 3. 财务预算 财务预算是运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和数学方法,对目标进行综合平衡,制订主要计划指标,拟定增产节约措施,协调各项计划指标。它是落实企业奋斗目标和保证措施实现的必要环节。 4. 财务控制 财务控制是在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以计划任务和各项定额为依据,对资金的收入、支出、占用、耗费进行日常的计算和审核,以实现计划指标,提高经济效益。它是落实计划任务、保证计划实现的有效手段。 5. 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是以核算资料为主要依据,对企业财务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调查研究,评价计划完成情况,分析影响计划执行的因素,挖掘企业潜力,提出改进措施。 6. 业绩评价 业绩评价是指运用数理统计和运筹学的方法,通过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照相应的评价标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获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以及经营增长等经营业绩和努力程度的各方面进行的综合评判。 以上这些管理环节,互相配合,紧密联系,形成周而复始的财务管理循环过程,构成完整的财务管理工作体系。 四、 财务管理的延伸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财务活动的范围和类型不断扩大,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也随之不断丰富和延伸。例如,创业的价值评估,频繁发生的并购、重组、破产事件,公司治理以及高管行为对公司财务的影响等问题,迫切需要财务管理人员开阔视野,创新方法,完善和扩充现有的财务管理理论体系。 1. 企业价值评估 企业价值评估是将一个企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依据其拥有或占有的全部资产状况和整体获利能力,充分考虑影响企业获利能力的各种因素,结合企业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及行业背景,对企业整体公允市场价值进行的综合性评估。价值评估可以用于帮助投资者进行投资分析,帮助企业管理者进行财务决策,战略分析等。 2. 企业并购 企业并购(mergers and acquisitions,M&A)包括兼并和收购两层含义、两种方式。国际上习惯将兼并和收购合在一起使用,统称为M&A,在我国称为并购。即企业之间的兼并与收购行为,是企业法人在平等自愿、等价有偿的基础上,以一定的经济方式取得其他法人产权的行为,是企业进行资本运作和经营的一种主要形式。企业并购主要包括公司合并、资产收购、股权收购三种形式。 企业作为一个资本组织,必然谋求资本的最大增值。企业并购作为一种重要的投资活动,产生的动力主要来源于追求资本最大增值的动机,以及源于竞争压力等因素,但是就单个企业的并购行为而言,又会有不同的动机和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的具体表现形式。不同的企业根据自己的发展战略确定并购的动因。 3. 企业破产 企业破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其负债达到或超过所占有的全部资产,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资不抵债的企业行为。破产案件是指通过司法程序处理的无力偿债事件。这里所说的司法程序包括三种: 和解、重整和破产清算。不能把破产案件简单地归结为清算倒闭事件。破产清算是公平清理债务的一种方法,但不是唯一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以下简称《破产法》)鼓励当事人积极寻求以避免企业倒闭清算的方式来公平清理债务。 4. 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是指诸多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主要包括股东、董事会、经理层的关系,这些利益关系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和业绩。公司治理讨论的基本问题,就是如何使企业的管理者在利用资本供给者提供的资产发挥资产用途的同时,承担起对资本供给者的责任。利用公司治理的结构和机制,明确不同公司利益相关者的权力、责任和影响,建立委托代理人之间激励兼容的制度安排,是提高企业战略决策能力、为投资者创造价值管理的大前提。公司治理如同企业战略一样,是中国企业经营管理者普遍忽略的两个重要方面。 5. 行为财务 行为财务的核心是财务主体的价值观念,这必然对财务信息的处理流程管理产生影响,包括对人们的动机形成、生产水平、决策行为、利益分配的影响。需要指出的是,行为财务不同于财务行为。财务行为是指“财务主体在其内部动因驱动和外在环境刺激下,按照财务目标的要求,遵循一定的行为规则,利用特有的理论和方法,对经济活动中的经济信息进行生产、加工并适时传递的一种实践活动”。行为财务涉及的范围比财务行为更为宽广,行为财务还要说明通过何种途径使得财务行为或经济信息对客体产生的种种影响。在行为科学的影响下,行为财务不仅要对过去的财务行为进行适时控制,还要对未来的财务行为进行预测和决策,从而实现全过程控制。 按照新会计准则编写,案例新颖,新形态、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