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贵州民族
原售价: 42.80
折扣价: 23.20
折扣购买: 围炉夜话
ISBN: 9787541224461
(清)王永彬(1792—1869),字宜山,人称宜山先生,其后人称他为宜山公,经历了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五个王朝,享年78岁。
立德篇 一、教子弟正大光明 检身心忧勤惕厉 【原文】 教子弟于幼时,便当有正大光明气象①; 检身心于平日②,不可无忧勤惕厉功夫③。 【译文】 教导子弟晚辈就要从幼年时开始,以便培养他们在为人处事时正直宽大、光明磊落的气概;在日常生活中要时时反省自己的行为思想,切记应保持忧患意识,不能没有自我砥砺的修养功夫。 【注释】 ①气象:即气概,指人内心外化成的言行态度。 ②检:检讨,反省。身心:身指所言所行,心指所思所想。 ③忧勤惕厉:担忧不够勤奋,戒惧无所砥砺。 【评析】 一个人人格的形成,往往取决于童年的教养。因此对孩子从小就要在心中播下向上向善的种子,以培养他们美好的心灵和健全的人格。这是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必不可少的第一步。如果在成长的岁月中孩子们沾染上一些社会的不良习气,长大后即使想改变也很困难。幼教的重要,不仅仅让孩子在幼年时品质与气度能够与众不同,还更好地为他们的人生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这是孩子们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 我们在平日的生活中,要养成随时自我反省的修养。反省自我就要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以求做到防微杜渐。即使身处幸福生活中,依然要有防患于未然的准备,做到未雨绸缪。 二、学朋友之长 行圣贤之言 【原文】 与朋友交游①,须将他好处留心学来②,方能受益; 对圣贤言语,必要我平时照样行去,才算读书。 【译文】 和朋友相与往来,必须仔细观察朋友的优点与长处,用心领会、借鉴,我们才会有所收益;对于古代圣贤之士所留下的话,我们不可敷衍了事,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遵循执行,唯有如此,才算是真正体味到书中的教诲。 【注释】 ①交游:交际,结交朋友。 ②好处:优点、长处。 【评析】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朋友往往是很好的老师。 迷茫时朋友可以给我们指点和帮助;哭泣时朋友可以给我们安慰和理解;跌倒时朋友可以给我们鼓励和扶助……我们从朋友那得到的,又何止这些。朋友的智慧弥补了我们的缺陷,朋友的宽厚改变了我们的狭隘;朋友的真诚换来了我们的信任……与朋友交往,不只在一起游玩,应在言行举止中,观察朋友的长处,诚心诚意地学习。真正的知己好友,充实了我们的生活,丰富了我们的人生,我们应该感谢他们的赐予。 死读书,不求甚解,不如不读书。脱离实践的学习掌握不了真正的知识,对于圣贤的言语,如果不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实践的话,并不能真正得到读书的好处。只有身体力行,做到知行合一,才能学以致用。圣贤之语不是现成的例子,还需要我们在学习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如果一味地墨守成规,其结果只能是学而不能行,不仅肤浅,而且无用,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 三、俭以济贫 勤能补拙 【原文】 贫无可奈惟求俭①,拙亦何妨只要勤②。 【译文】 贫穷到毫无办法的时候,只要厉行节俭,便能够渡过难关;自己愚笨并不可怕,只要付出更多的勤奋与努力,还是能够跟得上别人的。 【注释】 ①惟:只有,只要。 ②妨:障碍,有害。 【评析】 穷困潦倒时,只要我们不气馁、不绝望,在厉行节俭的同时努力拼搏,与贫困勇敢地做斗争,就能够摆脱困境。贫穷的日子是长期还是短期很难预测,如果不节俭,很可能连短时间的贫穷都捱不下。所以人处贫困中时,要节俭,才能慢慢谋求宽裕之道。当然,安贫乐道的精神还是要有的,因为乐观的人生态度是我们获取动力的重要来源。 勤能补拙是良训。如果说天才和庸才只有一步之遥,那可以说这一步就差在了勤奋上。天资愚鲁或是聪慧并不是绝对的,因为人的聪明有先天的能力,也有后天的经验。先天的聪明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后天的学习仍会一事无成;先天的平庸并不可怕,只要后天付出加倍的努力,我们一样可以很优秀。即使是再笨拙的人,只要不妄自菲薄,不轻言放弃,靠自己的勤奋依然可以有所成就。 四、说平常话 做本分人 【原文】 稳当话①,却是平常话,所以听稳当话者不多; 本分人②,即是快活人③,无奈做本分人者甚少。 【译文】 牢靠稳妥的话语,经常是既不吸引人也不令人感到惊奇的话,所以喜欢听这样平实但周全的话的人并不多;一个能安分守己的人,没有不切实际的奢求,所以他们活得很快乐,但可惜这样的人在我们周围却少之又少。 【注释】 ①稳当:牢靠而妥当。 ②本分:安分守己。 ③快活:快乐。 【评析】 讲话并非表演,因为讲出来的话最重要的是平实与可靠。那些朴实无华、谆谆教导的平白话语往往能使人们心心相印、感情相融,但也有许多人不为所动,却喜欢听那些经过刻意修饰、虚浮华丽的甜言蜜语。但悦耳动听的言语却如空中楼阁,未必可靠,而平淡如水的真心话却很可能饱含着诸多的人生哲理,让我们深受启发。生活中平实的话语往往缺乏刺激味,少了些激情,有时候还需要我们苦口婆心地去陈利说害,这会让缺乏耐心的人产生厌倦。所以当我们听平凡朴实的话语时,还需要有一定的忍耐性,只有品味的时间长了,我们才能一点点地悟出有益的启示。 认认真真做事,明明白白为人,看起来平凡而淡泊,实则高雅而快乐。平凡也有平凡的价值,平凡不是什么过错。很多人总以为要住高楼大厦,有轿车美人,才算快乐,虽然我们也曾经赞美过他人的成功和羡慕过他人的富有,但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轻视自己的平凡。如果心中的欲望和贪念过多,就会失去应有的快乐,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在平平淡淡的日子里,只要你我能找到称心如意的生活方式,找到笑对人生的理由,我们就能做个幸福快乐的人。 五、处事替人想 读书须用功 【原文】 处事要代人作想①,读书须切己用功②。 【译文】 处理事情的时候要多替别人着想,而不是只顾自己的方便和利益;读书的时候必须自己切实地用功,因为学问是自己的,别人是不能代读、代学的。 【注释】 ①代人作想:替他人设身处地着想;换位思考,想想别人的处境。 ②切己:自己切实地。 【评析】 我们大多数人都容易成为一个利己的人而不自知,这是因为,了解别人比较容易,了解自己却很困难。我们常常有感情地包庇自己,却带着偏见地审视他人,经常在利益面前把自己放在首位,而后才想到别人。但是处世久了,当明白并不是每一件事都需要斤斤计较。有时处处为自己着想的人,不见得能快乐,也不见得能占到多少便宜,反而招来很多人的怨恨。狭隘猥琐、私欲膨胀的人经常处在低级趣味之中,他们不仅在精神上会成为萎缩的乞丐,即使从长远发展看也是得少失多,窘迫无支。如果我们想成为一个受尊敬的人,就应时时刻刻想到他人,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送给别人。 读书是自己的事,读得好,学问是自己的;读得不好,也没有人替你读。如果一遇到困难就想找人代替,还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因为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做事没有尽心尽力,那么,即使别人替你完成了,你依然一无所知。 “学问为济世之本”,学问不扎实,任凭志向多伟大,也无法实现,即使有再好的机会,你也没有能力把握住。所以,读书无捷径可走,最切实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在立志求学后,就要尽心尽力地去做,不能只是尽力,而尽不到心,更不要妄想着让别人代替自己去完成。 六、信是立身之本 恕乃接物之要 【原文】 一“信”字是立身之本①,所以人不可无也; 一“恕”字是接物之要②,所以终身可行也。 【译文】 一个“信”字,是我们树立人格、处世做人的根本,如果一个人失去诚信,他就会孤立无援,所以我们不可丢弃;一个“恕”字,是我们待人接物必不可少的重要品德,如果一个人没有容人之量,他就会变得心胸狭窄,自私自利,所以我们应该终身奉行。 【注释】 ①信:信,诚信。立身:树立人格。 ②恕:宽容,推己及人之心。接物:与人交往。 ★《围炉夜话》是清人王永彬所撰写的一部富有哲理的劝世之作,与明人洪应明的《菜根谭》、陈继儒的《小窗幽记》并称为“处世三大奇书”。 ★全书分为二百二十一则,以随笔的形式阐发了安身立命的主旨,涉及到人生的诸多方面,如修身养性、为人处事、持身立业、读书立志、安贫乐道、济世助人、持家教子、忠孝节义、为官执政等等。 ★书中体现了作者王永彬身上具有浓厚的儒家思想的烙印,他在本书中以大量的语言文字阐释了“立德、立身、立业”的要旨,揭示了人生价值的深刻内涵。 ★多记先圣格言,胸中方有主宰。句句真知灼见,读懂一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