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电子工业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31.89
折扣购买: 家庭心理学
ISBN: 9787121236082
林昆辉: 台湾临床心理师证号00544号 台湾内政部警政署 心理辅导委员 台湾大观心理治疗所 院长 台湾自杀防治协会 秘书长 台湾中山医学大学 讲师 台湾行政院地方研习中心 讲座 台湾乐安医院临床心理科 主任 台湾冈山秀传医院前心理治疗室 主任 台湾人爱医院前临床心理科 主任 上海心理学会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 会员 上海海关学院 心理健康教育学朮顾问与高级督导 上海中医药大学 心理健康学朮顾问暨高级督导 上海SR非事件心理治疗研究院 院长 中国(师资级)团体心理培训师(师资证PXSZ00111080664) 中国心理干预协会危机干预专业委员会 负责人 国际亚健康协会 特聘专家 希望24热线 华人生命教育与危机干预中心 学朮总监
第三节 夫妻之爱——恩爱之情 爱情碎裂满地,亲情又像瓷娃娃般易碎,夫妻这 组家庭 角色该怎么承担呢?为什么结婚?只为组成一个家来 传宗接 代吗?热恋后的男女都急着要结婚,因为两人想要更 爱更美 好,想要更亲更近,更加想要“生出”融合两人精华 的新生 命——我们的孩子。结婚就是成家。“家”为什么可 以满足两 人的愿望,夫妻之情为什么可以超越当头热恋呢?因 为,夫妻 之爱的本质,就是“恩爱之情”(图1-3)。原来, 两性间的 情爱,可以从友情质变为爱情,次由爱情质变为亲情 ,再由亲 情质变为恩爱之情。 什么是恩爱之情呢?寻常夫妻都以老公、老婆互 称。 殊不知,老公是老“思”公的简称,老婆是老“恩” 婆的简 称。文夫是恩公,因为日夜相叠的恩情,所以称为“ 老”思 公,思婆亦然。俗话亦说:“夫妻”是“相欠债”, 结婚愈久 愈能品味对方隆重的恩情。人的一生中,恩情最大是 父母,其 次就是配偶。父母赐我生命,配偶助我创造与延续生 命。一个 女人离开她的原生家庭,勇敢地住进我的原生家庭, 她和我结 婚生育子女,她帮我照顾父母子女和家庭,她把青春 、把对自 己的热爱,转换成母亲和媳妇的辛劳。没有她就没孩 子、就没 孩子的妈,就没老婆、没媳妇、没这个家。想着只身 之苦,想 着思亲之苦,再想着孤寡之苦,老婆大人难道不是日 夜施恩于 我的“老恩婆”吗?“老恩公”亦然。 愈是亲近的人,易狎易昵。权力上位者,易有轻 亵的言 行。言行愈亲密,却愈是轻忽怠慢,不把对方当人, 极度不尊 重对方的人格。权力上位者,也易溺爱对方,纵容对 方恣意 横行,让对方又娇又傲需索无度而不可自拔。于是权 力位阶 “明上暗下”而后“先上后下”,被溺爱的人恃宠而 娇,只顾 满足自己的需求,而把对方一步步踩死在脚下。狎亵 既出,初 时不觉其害,中期不堪其苦,末了则罪己责人,生不 如死。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因为彼此失去了敬重的心 ,因为 权力系统侵蚀了爱恋。爱情之美,不在于幻化的情欲 与神秘的 性爱,而在于被对方“尊敬”,被对方当做“生命中 最重要的 人”。那种被高高捧起在掌心,那种不敢有任何轻慢 懈怠的态 度,那种不敢有丝毫亵渎的心意,那种虔诚、尊崇与 敬重的言 行,让恋爱中人的生命为之光彩夺目。 结婚日久,尤其生了孩子以后,爱情褪色了,尊 重的敬 爱也消失了。婚姻生活难堪的,不是激情已然不再, 更不是 日复一日的行礼如仪,而是不再被尊敬崇拜、被敬重 、被礼 遇、被需要。被对方当成微不足道的人,甚至被当成 若有似无 的人,让每个人黯然失色,生命没了光彩,甚至心灰 意冷苟且 残存。有什么样的侮辱更甚于亲人对你的轻蔑呢?不 看你, 不听你,不说话,不回应,不在乎,不在意,不把你 当一回 事,不把你当人,或是把你当寻常人,当外人,当可 有可无的 人。 “恩爱夫妻”的“恩爱”两个字,向来只被用来 形容夫 妻关系。“恩恩爱爱”正是夫妻之情的最佳写照,爱 情+亲情 +恩情=恩爱之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若融合了以 上三种情 感,几乎就等于把人世间一切感情揉合在“夫妻”里 头。因 为感恩知思,所以尊崇对方,所以更加敬重对方,故 俗称: 夫妻要“相敬如宾”。夫妻生活的典范,不在于把对 方当贵 客看待,而在于放在心头、摆在舌头的“相敬”。这 个“相 敬”,救援了“亲人”因为太亲近而生的狎亵与轻慢 。更因为 感恩与知恩,所以夫妻间的行为变成了“报恩的行为 ”。从感 恩的心到报恩的行为,这就是夫妻间家庭生活的真相 。当爱情 转变为亲情,如凤凰般浴火重生为恩爱之情时,更加 淋漓尽致 地描绘出“凤凰于飞”的祝福——恩恩爱爱。 延伸思考 1.以血亲为体的亲情,和以姻亲为形的亲情有 何不同? 2.男女相识到结婚生子,两人的感情发生了三 次质变。 你的生活场中,有没有人彼此的角色关系改变了,感 情却没随 着改变,不但“卡”在前一个角色的感情之中,更忘 了去经营 当下角色的感情关联? 3.“知”恩才会“报”恩,“感”思才会“敬 ”爱。回 顾你的原生家庭时,你可“知”恩?如何“感”恩? P25-27
本书围绕着家庭各成员之间的关系,从心理学视角阐述了爱情、婚姻、培养和教育子女、孝敬和赡养老人等一系列家庭问题,以浅显易懂的心理学理论分析了家庭角色的微妙关系,列举了大量丰富、生动的生活范例,是一本可以帮你了解自己及家人,钟爱自己及家人,解决家庭各种矛盾的心理学参考书;适于心理医师及涉及家庭、婚姻、爱情等问题的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