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南京大学
原售价: 33.00
折扣价: 24.42
折扣购买: 郑樵评传(精)/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
ISBN: 9787305032752
一、读书治学 “郑樵,字渔仲,兴化军莆田人。”福建省莆田县,东南面临大海,西 北背靠群山,气候温暖潮湿,草木四季长青。莆田物产丰富,惜无田可耕, 但是它那秀丽的山川却孕育了不少杰出人物,正如陈振孙所说:“莆壤地褊 小而人物特盛。”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文献学家、博物学家郑 樵,于宋徽宗崇宁三年“甲申(1104)三月三十日”出生在这里。县西北八十 里之广业里有条清澈见底的霞溪,郑樵的家就在溪的西岸,因此他自号“溪 西遗民”。 郑樵出生于书香门第。《通志·氏族略第二》追溯过郑氏的悠久历史, 汉代曾聚居于河南荥阳。绍兴八年(1138)秋,郑樵对一部蠹痕斑斑的族谱进 行过认真的考证,并于次年十二月初十日写了《荥阳谱序》,指出:“吾祖 自荥阳过江入闽,皆有源流。”郑贞文亦称:“先世自河洛入闽,始迁莆田 ,后分支。……所载大姓中,首推梁、陈间之郑庄。《儒林传》亦然,谓郑 庄先出荥阳,过江入闽。……至陈时,庄与兄露、弟淑,庐墓构书堂以修儒 业,作篇章以训子弟,即夹涤先生(郑樵)亦庄之后也。”郑樵祖父郑宰,为 熙宁三年(1070)进士;父郑国器,为太学生。因此,郑樵从小就受到了良好 的家庭教育与文化熏陶。人们称他“性资异人,能言便欲读书,为儿时已有 脱落流俗志”。他也曾自述:“幼不学犁锄,慨然有读书志,胸中便以古人 自期。每于史册见一传而高风凛凛者,必读之再三,通即掩卷长思,跻仰其 为人,扦搏气概以从之游,若骤若驰,及之而后已。”而且,他还下定决心 继承家风,把自己培养成为才华出众的人。其《家园示弟桶八首》之一的最 后两句诗写道:“家风留不坠,少贱自翱翔。”显然,郑氏重学的家风为郑 樵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不幸的是,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郑樵的父亲郑国器从太学回家,病 死于苏州,那时郑樵只有16岁,就冒暑赶往苏州,徒步扶柩而归。大约受到 郑庄兄弟庐墓构书堂修儒业的影响,郑樵也结庐在越王峰下他父亲的墓侧闭 门苦读。此时他已立下了毕生读书治学的远大抱负,其《献皇帝书》云: 臣本山林之人,入山之初,结茅之日,其心苦矣,其志远矣。欲读古人 之书,欲通百家之学,欲讨六艺之文而为羽翼,如此一生则无遗恨。 由于父亲过早去世,而郑樵兄弟年少又挑不起家庭生活的重担。郑樵读 书越王峰下,精神上的孤独与物质生活的贫乏,给他造成了重重困难是可想 而知的,做饭扫地之类的家务劳动当然也得由自己承担。好在强烈的求知欲 使他把困难变成了动力,其《上殿通志表》中的一段话,可视为他这一时期 艰苦而顽强的学习生活的写照。他写道: 樵幼而孤苦,长而穷困,视屋漏以无愧,闻鸡鸣而不已。所赖闽中无兵 火之厄,可以见天下之书,犹幸家无担石之储,可以绝人间之事。栖丘饮壑 ,映雪照萤,唯恋分阴,不图进取。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