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一本通(精)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西汉初年在文化上沿用秦制,书法和秦代很相似 。 西汉石刻以《五凤刻石》和《莱子侯刻石》为代 表作。《五凤》中两个“年”字竖画长写,得横势, 笔法质朴圆浑。《莱子侯》笔势近方,字形偏平,取 纵势,朴中有妍,汉碑章法中行距小于字距的法规由 此而得。均行距大,出于竹木简的分割启发,几条直 线也极有趣味,实是后来乌丝栏的滥觞。 东汉“碑碣云起”,是由于那个时候大家族的门 生故吏很多,常常向府里的主人歌功颂德。 清代朱彝尊在《跋汉华山碑》中将汉隶分成了三 种风格:方整,流丽,奇古。其实汉碑从形状的制作 上可分为碑刻与摩崖两大类。从笔法上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以方笔为主;第二类以圆笔为主;第三类方 笔与圆笔皆有,方中有圆,圆中有方。 《乙瑛碑》 刻于桓帝永兴元年(153),碑书工整壮观,端庄秀气 ,温柔醇厚,既有方笔也有圆笔,圆滑美丽,苍峻潇 洒,波磔十分鲜明。翁方纲说:“是碑骨肉匀适而情 文流利,汉隶之最可师法者。” 《礼器碑》刻于桓帝永寿二年(156),碑书苍劲 有力,古茂渊雅,庄重中透露出秀丽洒脱的气息。笔 法瘦硬而强健,波磔挑笔其提按的幅度非常大。王澍 认为“瘦劲如铁,变化如龙”。郭宗昌《金石史》说 :“(礼器碑)字画之妙非笔非手,古雅无前,若得之 神功,非由人造,所谓‘星流电转,纤逾植发’,尚 未足形容也;汉诸碑结体命意,皆可仿佛,独此碑如 河汉,可望不可即也。” 《孔宙碑》刻于东汉桓帝延熹七年(164),用笔 舒展,锋长意浓,带有抒情意味,最为醇美。 《华山庙碑》刻于延熹八年(165)。此碑清人非 常推崇,朱彝尊“披览再三,不自禁其惊心动魄也” 。其书气度典雅,温柔醇和,用笔俯仰有致,方笔圆 笔都有;横磔波挑,曲折多样。 《史晨碑》刻于灵帝建宁二年(169),书风峻峭 ,端正严谨,然又风神流宕。前后碑方圆兼备,刚柔 适度,结构平整,法意两得。 《衡方碑》刻于灵帝建宁元年(168),阳文采用 隶书,端正浑厚,沉着有力。万经评价这块石碑:“ 笔画粗硬,转掉重浊,则石理太粗,刻手不工之故耳 。细玩之,其遒劲灵秀之致,固在也。” 《夏承碑》刻于建宁三年六月(170)。笔画行以 篆法,如“夏金铸鼎,形模怪谲”,是汉碑中的变格 。王澍说:“此碑字特奇丽,有妙必臻,无法不具, 汉隶之存于今者,唯此绝异;然汉人浑朴沉劲之气, 于斯雕刻已尽,学之不已,使不免堕人恶道。” 《张迁碑》全名为《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 》,笔力雄厚、苍劲朴拙,其横直的起笔收笔的矩方 形状,不单表现了刀刻的特色,线条的峻利效果也体 现得淋漓尽致。其波磔之笔多用迟顿的上挑,这又使 它的线条骨力显得内敛。方形的结体使字的重心有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