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目标为中心的网络建模:复杂情报分析案例研究

以目标为中心的网络建模:复杂情报分析案例研究
作者: 罗伯特·克拉克(Rober
出版社: 金城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61.80
折扣购买: 以目标为中心的网络建模:复杂情报分析案例研究
ISBN: 9787515521237

作者简介

罗伯特·克拉克(Robert M. Clark)博士,从事情报工作五十余载。先后担任空军电子作战官、中情局高级分析师等职,兼具丰富的实战与理论经验,是美国第三代情报学家的主要代表。其作品还有《情报分析:以目标为中心的方法》《情报搜集技术》《情报搜集的五大科目》《情报搜集:技术、方法与思维》《情报欺骗:反欺骗与反情报》等。 威廉·米切尔(William L. Mitchell)博士,从事军事和情报工作三十余载。先后担任丹麦皇家国防学院教官、国防部顾问等职。曾获北约科学成就奖、法国战斗者十字勋章和丹麦国防勋章。其作品还有《情报欺骗:反欺骗与反情报》等。

内容简介

第 1 章 引 言 情报中不存在单节点目标。即使我们关注的只是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物体或一个位置,我们的目标也会与某个网络(通常会是某些网络)发生关联,因为它(或它们)都是了解目标所必需的。多年来,这些网络已经变得愈发复杂,主要原因是通信技术进步。如今,许多情报机构的网络都是跨组织的和跨国的。 对国家政策、军事行动或执法活动等一切领域的情报分析人员而言,最艰巨的工作就是处理网络。如今,各国政府面临的大部分重大挑战,都来自有组织的网络,这些网络拥有完备且可识别的基础设施,可以很好地适应所处的行动环境,能够在重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变化中幸存并且自我适应。反制它们是很困难的,需要开展大量的情报工作。(此处注释见原书)因此,本书案例专门用于分析目标网络。 本章和下章将简要介绍用以处理复杂网络的一种规范化方法论,即目标网络建模,它可以回答当今情报界最棘手的一个问题 :情报碎片是互不相关的,但却可以构成一切复杂问题,那么我们需要如何理解它们所造成的困境,又需要如何与情报团队的其他成员(及与用户)迅速沟通这种困境?在本书中,“用户”一词被用来泛指情报用户(可以是军事指挥官、政府领导人或执法部门官员)。在某些案例中,我们会点明某一类用户的 身份,比如军事指挥官。 目标网络建模可以提供蓝图,让人们了解常规或非常规战争、武装极端主义、反叛乱、恐怖主义和有组织犯罪活动等定义明确的活动,并让人们采取行动加以反制。究其根本,这种方法论依靠分解法和可视化技术,推动人们拟定和交流可以共享的态势感知和态势认知 : (1)态势感知(situational awareness,SA)可以确保用户(特别是身处战场的用户)对态势的掌握程度是正确的,这样用户便可将新的数据和信息加入背景,从而做出合理的决策并采取适当的行动。 (2)态势认知(situational understanding,SU)更进一步 :它是对特定态势所做的认知和解读,可以提供有效决策所需的背景、见解和预见。(此处注释见原书) 这两个概念看起来非常相似,事实上,它们正是从同一个目标网络模型中得出的。不同之处在于,态势感知更加侧重描述,而态势认知更加侧重分析和解读,可以得出准确预测所需的预见。假设有一个叛乱组织,情报用户希望能够与之谈判。获取态势感知的手段是网络示意图,它可以识别该组织决策者身份及目的(这是描述)。态势认知来自对该模型的更深层次分析,比如认识到该组织所有决策者都是中年以上的男性,这说明目标组织的性质是父权制的,即其社会关系是男性驱动的(这是解读)。于是,用户便知道在与该组织谈判时应当选择一个男性长者。在另一个例子中,获取态势感知的手段是一份高价值目标清单,它的目的是发动攻击以重创某恐怖主义组织(这是描述)。我们能够形成态势认知,是因为掌握了可以提供背景知识的见解或预见,意识到 :如果攻击清单上的部分目标,将在政治或社会等领域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或许会抵消业已取得的军事战果。 对情报团队而言,目标网络建模的决定性优势就是时效性。在瞬息万变的态势下,目标网络建模可在几秒钟内被修改和分发。而冗长的书面叙述不但携带不便,而且往往在第一次迭代之后便不会有人再看了。 在处理情报问题时,首先,目标网络建模可以用来同化数据,分析人员将数据输入其所创建的有组织的格式中,以方便自己理解数据。接下来,目标网络建模可以帮助将上述理解通报给分析人员、情报搜集人员、决策人员、行动规划人员、执法部门专业人员和军事指挥官等,他们虽然是组织以外的其他人员,但可以帮助改进模型。最后或许也最关键的就是,目标网络建模作为一种载体,能够以用户可以理解的方式,向用户表 述某种态势的复杂性。 目标网络建模也具有创新性,因为它天然提供了一种机制,可以让人用来跟踪目标的发展历史、行动环境或一段时间内的叙事(此处注释见原书)。为什么它很重要?因为情报活动的关键并不是研读一张快照,而是分析一段时间(比如在跟踪恐怖分子时,可以是几年、几周甚至一天)内的模式,以便在掌握信息的情况下开展评估分析。 目标网络建模使用以目标为中心的情报分析方法,这种方法在罗伯特·克拉克所著的姊妹篇《情报分析 :以目标为中心的方法》中有详细介绍。它使用了三个重要概念 :建立问题模型、目标网络模型和以协作方式共享模型。下面将简要介绍这三个概念。 一、问题模型 如果情报分析人员不能在工作之初对情报问题或事件进行批判性思考,就无法正确地建立目标网络模型。如果跳过这一步,该分析人员就会在后面的工作中,排除本应属于该目标网络模型的内容,或加入本不属于该目标网络模型的内容。在前一种情况下,分析人员回答了错误的问题。在后一种情况下,分析人员给出的答案对用户毫无帮助。 本书练习部分将在每个案例研究的开篇位置,提供关于情报问题或事件的陈述。这些陈述非常典型,正是用户会向分析人员提供的那些陈述。它们非常笼统,通常反映用户对该问题的看法。比如,军事想定提供的问题陈述是以“指挥官意图”的形式呈现的,它只陈述了指挥官的目的。情报分析人员的工作就是建立一个问题模型,以对这个笼统的要求进行具象化。用户提供的问题或要求只是一个开始。有时用户会提出错误的问题。 即使最初的问题提得很好,情报用户也很少能够考虑到该问题涉及的全部要素。这些都将是分析人员的工作。 …… 编辑推荐1:《以目标为中心的网络建模》是“情报与反情报丛书”第18本;《情报分析:以目标为中心的方法》姊妹篇;情报分析的网络模型方法与实操;情报分析人员实战工具,国家安全理论前沿研究。 编辑推荐2:《以目标为中心的网络建模》是《情报分析 :以目标为中心的方法》(已由金城出版社出版) 姊妹篇,可以为情报分析学科提供有益参考。 编辑推荐3:不同于其他同类作品,《以目标为中心的网络建模》一书为民用、军事和混合型情报环境,提供了真实的情报报告模式、多种案例研究场景、系统且可靠的情报分析流程。从中,读者可学习如何具体完成问题定义建模、目标网络建模,以及在高质、可行的情报流程中协作共享等;通过这些案例研究,读者可以了解21世纪情报问题的复杂性,并学会管理与评估实际的情报问题。 编辑推荐4:《以目标为中心的网络建模》提出一种全新的情报分析方法,重点讨论了如何对情报领域的学生和分析人员进行实践培训,教导他们如何将目标网络建立模型,并把分析原理付诸实践。第一部分是对情报分析方法论的简要回顾,强调了定义情报问题、创建模型和创建网络模型等通用的基本概念。第二部分提供了若干案例研究,这些案例内容详尽,可以培养运用情报分析中关键要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