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细一线(放下绝望重拾希望)(精)/阿克曼自然与我系列

纤细一线(放下绝望重拾希望)(精)/阿克曼自然与我系列
作者: (美)戴安娜·阿克曼|译者:张定绮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0.80
折扣购买: 纤细一线(放下绝望重拾希望)(精)/阿克曼自然与我系列
ISBN: 9787508670638

作者简介

戴安娜·阿克曼Diane Ackerman,《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康奈尔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文学教授。她著述甚丰,在众多领域都成绩斐然。阿克曼集诗人、作家、记者、探险家和博物学家身份于一身,勇于冒险、敢于尝试,热爱自然,对生命充满**。她获过众多奖项,古根海姆奖、约翰-巴勒斯自然奖、拉文诗歌奖、猎户星座图书奖,以及纽约公立图书馆的“馆选大文豪”大奖都被其揽入怀中。她还有一项殊荣,是有一个分子以她的名字命名,称作“dianeackerone”。

内容简介

倾听是任务 除了建议一个可能对他有帮助的机构,在长达一 小时的通话中,我几乎没说什么话。“生命线”的辅 导员不是心理治疗师。我们的工作不是探索心灵,挑 出问题,解释它的起源与模式。我们不对求助者有问 必答或提供忠告,我们只是倾听。有时听觉也像一支 笔,我在心中描绘出来电者的面孔,阅读他们的表情 。有时像使用回声定位,我发出侦察的声波——可能 是个诱导性的问题——等着听它从什么地方反射回来 ,扭曲成什么模样。我还不能熟练掌握听音辨物的技 巧,有时会经过漫长的沉默,来电者或许会问:“你 还在吗?”我答:“是的,我只是在思考你刚才说的 话。” 我们不只像听演讲那样被动地聆听。我们不像正 常交谈时那么容易因个人的意念而分心——边听边想 下一句要说什么,或许谈谈自己的相关经验。我们全 心全意倾听,这**耗体力,就像近身搏击一样累人 。 倾听像运动,你用全部注意力听见字句、叹息、 哽咽、大声喘息、在难以启齿或禁忌的字眼前比正常 语速多一拍的停顿、因担心而压低的声音、苦闷中的 憔悴、承载许多忧伤的拉长的母音、酒醉的大舌头、 一小块一小块堆积成山的罪恶感、因心底自责而沉默 的挣扎声、喘不过气的恐惧、活火山般不断爆发的恐 慌、如瘴疠之气蒸腾的怒火、沮丧痉挛的断音、说“ 没错,但是”的人避免短兵相接的怨毒、心智发展停 顿者紊乱的观念、狂想者的魔幻剧、精神错乱者的意 念碎片、*虐妇女的凄惶音调、*望者萧瑟空洞的表 情、举棋不定的脚步、钻进牛角尖里心情低落的郁闷 、寂寞的偏远角落、紧紧绞缠双手的焦虑。 你也听见字与字间的沉默与空隙,它们自有一种 独特的节奏与形状。你还听见许多无生命的物品发出 的声音——玻璃杯里冰块的撞击声、吸一根烟的唇鼻 音、附近房里电视机的嘈杂声、来电者窗外的车鸣声 。 或许**透过声音接触别人的生活、分析他们的 处境会有点奇怪,但很多动物都以这种方式聆听,隔 着远距离沟通;鲸鱼、青蛙、狼、鸟,都是如此。正 如同医生把耳朵贴着病人胸膛,或使用听诊器听诊, 我们也把一只耳朵贴紧热烘烘的电话听筒,聆听字句 间的心跳。字句是忧伤之海的洋面,听起来可能平静 无风,也可能像一阵疾风或一场台风;我们聆听隐藏 在海面下的洋流。 八点四十七分。一个有智障的妇人打电话来,一 字一顿慢慢地诉说。她很生气**有些孩子嘲弄她。 我们谈了半小时,她决定该**睡觉了。 九点二十二分,电话铃响了。我立刻拿起话筒, 但没有人在线上。“挂断了。”我在*志上写道。我 们常接到挂断的电话——并非每个人都准备好接触他 人,但他们要确定当他们准备好时有人在这儿。 接电话之间的空当,我翻阅剪报簿,发现一名我 姑且叫他“艾伦”的青年男子的讣闻,他为*望与寂 寞所困,曾向“生命线”求助长达三年之久。我的手 指接触到忽然变得像象形文字一般陌生、像墓碑一样 平坦的印刷文字,我们没能救他。但也许,在我们扮 演他的生命线的那三年里,我们救过他一段时间。这 让我想起有几次我值班到周*清晨八点,然后开车回 家的情景。街道空空如也,但在距一座桥不远的街上 ,我看到救护车。 毫无疑问是有人跳河。我想,这人为什么不打电 话给我们呢?我们整夜都在那儿!他为什么不来电? 让人痛苦的真相是,下定决心去死的人通常都不会来 电。我们的存在是为了那些还跟残余的生机纠葛不清 的人。他们打电话来,我们就谈这些事。我们不告诉 他们不可**,**当然是他们的一种选择——我们 尊重他们选择何时生何时死的权利,但那并非**的 选择。我们常说,**是对暂时存在的问题做一永恒 的了断。他们心中对生命尚留依恋的那部分促使他们 打电话给我们,于是我们来探讨做其他选择的可能。 九点十五分。一位中年妇人来电。她烦乱不安, 说话口齿不清,也许是喝了酒。她以前也常打电话来 ,我记得她的声音。 她问:“我是梅丽莎……我跟你谈过吗?” “是的,梅丽莎。你**觉得怎么样?” “不大好。” 上次我跟梅丽莎交谈是两星期前,当时是大清早 ,她沮丧得要命。我替她担心了好一阵子,因为她似 乎**脆弱,我担心我们会失去她。她四十出头,人 很聪明,口才流利。她带着两个年幼的子女;再婚, 丈夫酗酒,有时变得很暴力;她跟自己的父母关系不 好。她现在返校读书,*读学位。她极为敏感,对自 己**苛求,备*自信缺乏和寂寞的煎熬。她面临来 自各方的压力,只有当打击超乎忍*时,才会给我们 打电话。毕竟我们是一个危机救援机构,但“危机” 是个相对的字眼,每个人的情绪控温计设定方式都不 一样。P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