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精神(一流人才育成的30条法则)(精)

匠人精神(一流人才育成的30条法则)(精)
作者: (日)秋山利辉|译者:陈晓丽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23.40
折扣购买: 匠人精神(一流人才育成的30条法则)(精)
ISBN: 9787508656151

作者简介

陈晓丽,旅日华侨企业家、日本徽商协会副会长。致力于中日企业间的经贸交流与合作,热衷于中日文化的交流与传递。 秋山利辉,日本著名“秋山木工”创办人、代表理事。1943年出生于奈良县,1971年成立秋山木工有限公司。“秋山木工”的订制家具常见于日本宫内厅、迎宾馆、国会议事堂、知名大饭店等。由于重视人才品格的独特工匠培养制度,在业界及海内外受到瞩目。

内容简介

只要反复练习,任何人都能掌握一门技术,但心 性却无法通过这种方法提升。我之所以对似乎已过时 的“学徒制”情有独钟,就是因为如此。我认为,只 有经过集体生活,才能培养替人着想、关心他人的心 ,以及感恩的情感。其中,最重要的是孝心,不孝顺 的人也不能成为一流匠人。 直到昭和初期的时候,日本的大家庭还很普遍, 和祖父母一起生活是理所当然的,兄弟姐妹也很多, 一个屋檐下住了十几口,是很常见的事。尊敬长辈、 遵守规矩、照顾手足、维护和睦关系、遇到困难时互 相帮助……这些教养在家庭中自然形成,因为如果只 顾自己,就无法在人数众多的家庭里生活下去。 在这样的家庭里,教导礼仪是奶奶的工作。从筷 子的举起、放下,到与人寒暄、回话的方法等,过去 即使是很小的孩子,在人前的行为举止也都很大方得 体。 然而,经过战后经济高速成长之后,日本开始步 入小家庭时代。孩子变少的现代家庭,虽然有了隐私 ,但由于父母没有接受良好的教养熏陶,当然也不可 能给孩子充分的教养或家庭教育。此外,双职家庭变 多了,没有人好好纠正孩子的偏差和任性行为。 没有经历过集体生活的人,不会关心别人,也不 会为他人付出。所以,一旦长大出社会,很多人就成 为别人的困扰。 在中学毕业后,我因为偶然的机会,经历了当时 已将灭亡的“学徒制”。在五年集体生活中,我学到 的,不只是家具制作技术,还有作为工匠应有的行为 举止。我之所以能有今天这样的成就,都是托“学徒 制”的福。 我自认为不是个聪明伶俐的人,在小学和中学时 ,我的成绩总是“1”。但我并不是懒惰,小学和中 学的九年间,我都是全勤,不过在教室里经常被罚站 。 因为我姓秋山,点名总是第一个被点到。无论是 国语课还是英语课,最先被老师叫起来的总是我。但 那时我还不识字,只能默不作声,于是老师就让我一 直站着。又因为我家境贫穷,买不起纸笔,直到初中 二年级,我才学会用汉字写自己的姓名。 功课不好,那么总该有其他方面的长处吧?比方 说,跑得快,或者擅长音乐之类的?可惜的是,我中 学毕业的时候,连跳箱都没有跳过去,长跑也比别人 整整慢了一圈,一点运动天赋也没有。此外,我也不 会画画,还笨嘴拙舌,这样的我在十六岁时,竟然有 机会能到大阪的木工厂上班,所以我尊敬师傅的一切 ,对师傅说的话言听计从。 掌握一门专业技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 和师傅住在一起,24小时朝夕相处、一起吃饭睡觉, 他的一举一动我都看在眼里。在如此奋力的学习期间 ,我就像吸水海绵一样,一点一点地吸收技术,本领 也逐步提高。虽然我的师傅很严厉,但我认为他能传 授我们知识已属难得,因此心生感瀚之情,也磨砺了 自己的心志。 这样的环境,不是自己想要就能够遇上的,为此 ,我唯有感谢把我送上这条学艺道路的父母和周围的 亲朋们。 也因如此,我要把自己的这些经历,告诉现在的 年轻人:想成长为一流的匠人,首先必须放下自己微 不足道的自尊心,将师傅们所授予的知识顺从地全盘 接受,不如此便无法获得成长。 除了技术之外,同时必须提升自己的心性,学会 感恩。没有诚实和感恩之心,人是无法获得成长的。 我还告诫徒弟们,如果你们不愿意尽孝道,不能让父 母过得快乐,那么将无法成为真正的一流匠人。 我经常反复指导弟子们的生活态度,我“爱管闲 事”、“脸皮厚”和“纠缠不休”,这些事不会输给 任何人。每个人都拥有成为一流人才的潜质,但如果 没有人反复提点和指引,成才的种子就不会发芽。 “秋山木工”的评价标准,是技术40%、品行60 %。我想培养的,不是“会做事”的工匠,而是“会 好好做事”的匠人。所谓“会好好做事”,就是一心 想要让客户满意,而且拥有在发生意外事件时,能够 从容、自信解决问题的判断力,同时具备能与客户顺 畅交流的沟通能力,并且针对家具和材质等问题,无 论面对什么样的客户都能侃侃而谈、如数家珍。要培 养这样“会好好做事”的匠人,学徒制是最好的方式 。 和师傅及师兄弟们整天在一起,可以随时观察他 们处理问题的方法,从而“偷学”他们的技术,师兄 弟们之间也可以互相学习。当师傅亲自示范时,看到 的弟子们都同样得到教益;这种教育模式,能把从技 术到品行所有的一切都传授给弟子。 我相信,有一流的心性,必有一流的技术。 P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