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玩的中国人(玩出创造世界的智慧)

贪玩的中国人(玩出创造世界的智慧)
作者: 老多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4.70
折扣购买: 贪玩的中国人(玩出创造世界的智慧)
ISBN: 9787508628721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家,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我们曾经是真正的巨 人、牛人。但是从400多年前开始,一帮西方的玩家玩出了科学。玩出科学 的为什么不是咱们中国人呢?我们比西方人怂?完全不是,原因可能就是我 们的知识分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忘了抬起头去看世界,和这个美妙的世 界一起玩。中国要成为科学的巨人,那就从现在开始玩吧! 李约瑟难题 1918年陈独秀先生高喊:“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中国!” 如今将近100年的时间过去了,无论德先生如何,赛先生在中国肯定已 经是家喻户晓。而且没了这位赛先生似乎还不成了,谁也不想再回到没有赛 先生的时代。赛先生,也就是科学。他可以让嫦娥二号围着月亮拍照片,我 们身边所有的事情都离不开他。比如从北京去趟天津,哪怕是更近一点的地 方廊坊,谁也不会想起带上点盘缠,烙上两斤糖饼,骑着毛驴去了,因为就 算是骑最烂的自行车,那也离不开科学。那些被大家追捧,把狗仔队累得半 死的影视明星们,没有科学他们也别想在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如今科学 不但在中国,在全世界都是主流,没有科学是无法想象的。 可是,一个大教授提起科学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时,人们只能眼巴巴 地瞅着神气活现的教授嘴里说出来的答案,估计全都是姓哥(白尼)的,姓 伽(利略)的,或者姓牛(顿)的,总之是一大堆外国姓氏外国名字,怎么 就没有一个姓张姓王的中国人呢?这也许就是所谓“李约瑟难题”里说的: 为什么现代科学只在欧洲文明中发展,而未在中国(或印度)文明中成长? 对李约瑟这个难题,人们的看法也不尽一致。有些人可能会嘴一撇,脑 袋仰得高高的,对此难题嗤之以鼻,理由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科学算什么 ?有些人则很可能会眼泪汪汪地讲出一段段悲伤的往事,听了以后马上会让 人鼻子发酸。他们把这满腔怒火都发泄在中国的封建传统文化之上,视封建 文化于不齿。不过有人和前面两种都不一样,他们觉得过去的事情既然已经 过去,那就让它过去吧,不必纠缠,只要我们从现在起就开始玩,那今后的 世界不一定谁比谁强呢!只要2012年不是世界末日,那就看看到底谁玩得更 好,玩得更牛,因为科学就是被一群对大自然充满好奇的人玩出来的。 李约瑟凭什么提出这么个大难题,把咱们的历史学家累得差点吐血?原 来他还说了下面一段话:“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即在古代和中古代,中国人 对于科学、科学思想和技术的发展,究竟作出了什么贡献?虽然自从耶稣会 传教士在17世纪初叶来到北京以后,中国的科学就已经逐步融化在现代科学 的大熔炉之中,但是,人们仍然可以问:中国人在这以后的各个时期里有些 什么贡献?中国的科学为什么会长期大致停留在经验阶段,并且只有原始型 的或中古型的理论?如果事情确实是这样,那么,中国人又怎么能够在许多 重要方面有一些科学技术发明,走在那些创造出著名的‘希腊奇迹’的传奇 式人物前面,和拥有古代西方世界全部文化财富的阿拉伯人并驾齐驱,并在 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①这里 老李的意思是,中国人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是全世界最牛的,可就是 因为“长期大致停留在经验阶段”,“只有原始型的或中古型的理论”,以 致后来能让嫦娥二号围着月亮拍照片的科学理论没出现在中国。 李约瑟说得没错,科学从孕育到出生,中国人是有过非常伟大的贡献的 ,尤其是在古老的时代,因为那时候科学就是一群满怀好奇心的人在玩,中 国外国都一样。中国古代的圣贤们也曾经有过许多非常惊人的理论和伟大的 发现,而且他们的那些学问至今还在被我们研读甚至追捧。但为什么李约瑟 先生要说,中国的科学技术只停留在经验的层面上,只有原始型的或中古型 的理论呢?难道中国那些圣贤的伟大理论和科学一点关系都没有? 不同的河沟子,不同的玩法 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只能回过头去找,回多久?回到几千年前。这时我 们可以看到,人类的文明史几乎都是从几条河沟子旁边开始的:尼罗河、幼 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恒河、黄河。欧洲人玩的科学主要是来自前面的三 条河—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也就是古埃及和古巴比伦。被称 为世界上第一个科学家的古希腊人泰勒斯,就是因为他年轻的时候游历了古 埃及和古巴比伦,在那里得到几何、代数还有天文等等真传,回到老家米利 都玩出了理性思维,才可能有后来的科学。 生活在另外两条河边的人当年在干啥?他们也在玩,现在通行世界的所 谓阿拉伯数字就是来自印度,而中国人玩出来的印刷术、造纸术等,也为后 来世界科学的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那中国和西方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停在经验的阶段呢?是因为中国人 笨吗?不是的,是因为中国人和外国人玩的不一样。 啥叫玩的不一样呢?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或者叫文化人儿一生最大的愿 望是治国、平天下,为了能治国、平天下就必须玩修身、齐家。怎么才能修 身齐家呢?修身齐家不用剪子不用刀,而是要面壁十年,苦读先贤的经典, 还有修习诗文书法。在这个过程中,文化人儿就必须忘掉身边的世界,即所 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还有一件事是他们最爱干的,那 就是坐在书堆里玩“考据训诂”,在中国古代文化人儿的心里,对古代圣贤 的各种训诫或者玄妙理论作考据训诂是他们最大的乐趣,为此他们愿意贡献 整个人生。 考据训诂与脑筋急转弯 啥叫“考据训诂”呢?那是中国古代大约公元前3世纪左右开发出的一 种学问—训诂学。什么叫训诂学呢?训诂学古时也叫做“汉学”或者“小学 ”,其实是一种治学的方法,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明白。根据作者的理解,训 诂学从表面上看,就是研究古代圣贤们说的话里使用词语的真实意义,以及 这些词语的渊源典故,圣贤用词如何之精妙等。比如明朝的大儒李贽对孔夫 子《论语》里说的“巧言令色,鲜矣仁”的解读:“倒‘鲜矣’二字在‘仁 ’上,便令人骨悚。圣人文字真能醒醉觉梦。”①李贽认为孔夫子把“鲜矣 ”二字放在“仁”字之前,让人感到毛骨悚然,意思是孔夫子的话太有分量 了,简直可以让喝醉了的人突然惊醒,正在做梦的人从床上蹦起来。 语言是随着时代在不断演变和发展的,古代圣贤说的话里所用之辞,现 代未必还是原来的意思。为此大家想尽办法,从各种书籍里找来旁证,考证 这个字或词在圣贤时代是什么意思,来自哪个渊源典故,以证实圣贤说话的 当代意义。成百上千年前古代圣贤们说的话,不训诂一下肯定不知道古人在 说什么。 于是,2000年多年来考据训诂成了大多数学者宁愿花上一辈子时间去玩 、去研究的大学问、大课题。古代掌握大量这些知识的大儒、大学士们解释 和考证圣贤写某个字的渊源,可以查遍万卷古籍,洋洋洒洒地写上一篇几万 字甚至几十万字的《集注》或者《释要》。但是,对于圣贤为什么要写这些 字,在写这些字之前或者之时他们看到了什么,在想什么—也就是他们对看 到并描述的这些事情,背后所呈现出的思想和思维方法却没有多少研究。比 如孔子在什么情况下,为什么要说“巧言令色,鲜矣仁”,李贽没有解释。 为什么呢?因为在他们看来,圣人说的话就是真理,一字值千金,除了他们 使用过的那些玄妙词语值得推敲研究加以注释,并牢牢地背诵下来以外,他 们的思想和思维方法是不必作任何解释和考证的。 考据训诂作为一种治学的方法如此重要,那从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底 格里斯河里爬出来的洋人是不是也玩考据训诂呢?古希腊也出现过很多伟大 的圣贤,比如苏格拉底、柏拉图,还有亚里士多德,后代的学者们研读这些 伟大圣贤的著作肯定也需要作大量的考据训诂,否则先贤们几百上千年前说 的啥根本搞不清楚。13世纪以前,在欧洲也曾经有过非常漫长的一段时光, 大家对圣贤也都充满了敬畏,不敢有半点怀疑和怠慢。所以在13世纪以前, 外国人和我们一样也在玩考据训诂。 不过,到了14、15世纪,情况开始变化了,有个叫哥白尼的人来了。哥 白尼比前面说的李贽大54岁,两人生活的时代接近,中国正处于大明朝,按 岁数哥白尼是李贽爷爷辈的人。哥白尼没李贽学问大,只不过是个传教士, 可他喜欢看星星,成天拿着一本《天文学大成》考据训诂。这本书是1000多 年前古希腊一个圣贤级人物托勒密写的。《天文学大成》说的就是天上星星 的事情,哥白尼除了拿着书考据训诂,夜里他还自己跑到阳台上去看星星, 想用自己的观察对托勒密的说法有更清楚的认识。不过这一看出事了,他怎 么看怎么觉得托勒密是搞错了,托勒密被哥白尼考据训诂出毛病来了。哥白 尼突然发现,原来圣人的文字不是都能“醒醉觉梦”的。哥白尼写了一本书 《天体运行论》,在书里他这样说:“托勒密利用400多年的观测,把天文 学发展到几乎完美的境地,就惊人的技巧和勤奋来说,托勒密远远超过他人 。可是,我们察觉到,还有非常多的事实与他的体系得出的结论不相符,另 外还发现了一些他所不知道的运动……”①哥白尼在对托勒密这个大圣贤考 据训诂的基础上玩了一个脑筋急转弯,啥是脑筋急转弯?那就是批判的态度 。批判不是否定圣贤,拿圣贤不当干粮了,而是在圣贤的基础上玩出新花样 ,所以哥白尼从托勒密的“地心说”玩出一个“日心说”。李约瑟老爷爷说 的科学也就从哥白尼玩的脑筋急转弯中产生了。P1-7